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访王定勇:中国民间文学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张清俐 柏颖  2021年06月10日08:29

原标题:中国民间文学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访扬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王定勇

 

中国民间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提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民间文学文献整理恰逢其时。那么,应当如何把握民间文学精神特质?未来应如何丰富和深化中国民间文学的研究?围绕相关问题,扬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王定勇接受了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的采访。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民间文学包括哪些类型?具有哪些独特性?在您看来,在中国传统文学宝库中,民间文学占有怎样的地位?放在现代来看,民间文学具有哪些价值?

王定勇:“民间文学”概念是一个舶来品,20世纪20年代中国学者引进英国的Folklore、德国的Volkskunde等概念。在此后的20年里,学者常常将民间文学、俗文学两个概念并用,均以“非作家文学”为主要考察对象,范围稍有出入。大体而言,民间文学偏重当下口头采集,俗文学偏重传统书面流传。民间文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被列为高校中文系修学科目,其学科地位得到确认,而俗文学始终在边缘地带。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民间文学的概念、内涵、分类,都处在不断变动更新的过程中,到现在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分类体系。最初,民间文学学派直接搬用欧洲的学科框架,把中国的民间文学分为故事传说、歌谣小曲、片段的材料(谚语谜语等)等三类。20世纪80年代以来,吸纳了“俗文学”框架下的民间曲艺和民间小戏。

民间文学是和作家文学相对的概念,有两项突出的特质,一是和作家文学个人创作相反,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二是和作家文学的书面形式相反,民间文学是通过口头传播。这两项特质被简约地概括为“集体性”和“口头性”,历来为人们所公认。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等论著中指出,以希腊神话与史诗为代表的文学艺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就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这个人类文明的标识不是文人作品,而是属于民间文学范畴。民间文学是民间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地位要和民间文化联系起来认识,“大传统”和“小传统”的理论模式很值得借鉴。(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提出了著名的“大传统”和“小传统”的理论模式。所谓“大传统”指占统治地位的精英文化或高层文化,“小传统”则主要指平民文化或基层文化。)民间文化是广大民众所代表的生活文化,它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下来的,和民众的心理、思维及性格特征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下层文化,上层文化就失去了支撑。精英文化要影响平民大众,也须通过基层文化起作用。相对作家文学而言,民间文学具有更为普遍和永恒的艺术魅力。民间文学是民间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物质载体,经过千百年的积淀传承,包孕民间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深深植根于民众的生活当中。我们如果承认民间文化在民族文化中的存在和价值,就必须高度认识民间文学的地位。

民间文学的核心是民族性和民间性,其价值也源于此。民间文学与广大民众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深度融入民间生活,甚至到了集体无意识的程度。(例如民间故事、谚语、歇后语,目不识丁的村夫野老也可能脱口而出,信手拈来。)在当代新文化的建设中,要充分发掘和利用民间文学的审美价值、认识世界的价值和生活价值。对于基层社会治理、当代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汇聚文化认同,都有隐性和显性的作用。遗憾的是,民间文学一直被认为粗俗浅陋、登大雅之堂,未能进入主流话语系统。

中国社会科学网:如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社会共识,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引起全球有识之士的重视。据您了解,在国家和地方的支持下,学界围绕中国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开展了哪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作?搜集整理民间文学这项工作,在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在操作方法和理念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王定勇:由于民间文学负载的“人民性”,其搜集整理工作往往是国家意志的贯彻。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学领域关注人民大众的口头文学,20世纪50年代就兴起了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学概况的普查以及新民歌、新故事搜集等。20世纪80年代起,文化部主导编辑《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合称“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这项工程覆盖全国,分省立卷,规模庞大,耗时20多年完成。2017年,中国文联牵头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包含民间文学12个门类,计划出版1000 卷,首批成果已经问世,很值得期待。在政府部门进行全国性、普查性、大规模搜集工作的同时,学者们则在各自的学术领域,结合研究命题开展了相应的搜集整理,成果也相当可观。近20年间,说唱文学领域的文献整理形成了不少重要成果,关于宝卷、弹词、子弟书、鼓词,不仅形成了搜罗广泛、体系完整目录,也出版了大型的文献总集。

对于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理念和方法,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钟敬文先生在《民间文学概论》中提出全面搜集、完整记录、慎重整理的原则,则更加契合学术研究的需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用摄影、录音、录像等形式记录民间文学,成为一个新的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民间文学引起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学者们的研究兴趣,比如文学、人类学、民俗学等。您如何看待民间文学的跨学科和多学科研究的趋势?未来,对于丰富和深化中国民间文学的研究,您有哪些建议?

王定勇:中国现代民间文学运动,是20世纪初新思潮和启蒙运动的产物。民间文学自进入学术视野起,就带有多学科的色彩。民间文学的先驱者引入民间文学的概念及学科,其出发点就是要打破文人文学独尊的旧有格局,颠覆文学研究的传统视野和方法。因此,这个学科先天性地带有多学科、多学派、多角度研究的基因,突出表现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兼顾“文艺的”和“学术的”,而且融合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理念。处在新时代,全社会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研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继续走多学科交叉之路,既是学科传统的延续,也是未来学术繁荣的新的生长点。随着中国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民间文学研究势必担负新的时代责任。民间文学由于其民间性、流动性、活态化,内容庞杂,且从中国民间文学的实际出发,建构富有中国特色的术语系统和学术范式,真正确立中国民间文学的自主地位,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