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改造自然”背后的逻辑
来源:北京晚报 | 赵慕宇  2020年04月29日15:58

《征服自然:水、景观与现代德国的形成》 【美】大卫·布莱克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

歌德笔下的“维特”,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热爱大自然的少年,他将自然视作未被玷污的、神圣的“乐园”。这是18世纪下半叶,知识分子对自然的代表性观念。如若真正考察18世纪的普鲁士诸国,“自然”却是另一副面孔——人们生活于水乡泽国,冰蚀河谷崎岖不平,莱茵河尚无固定河床,不计其数的河槽,泛滥时淹没一切,褪去后形成散碎岛屿。相比于歌德浪漫化的表达,环境改良者开始登上德国的历史舞台,他们坚信现代科学与工程,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环境问题,并将“征服自然”视作人类文明力量的体现。

美国学者大卫·布莱克本的《征服自然:水、景观与现代德国的形成》,正是讲述这一历史进程的著作。自18世纪至20世纪下半叶,德国人不断重塑自然景观,他们开垦草本沼泽和碱沼,排干酸性沼泽,将河道裁弯取直,修筑大坝。他们认为:自然是人类之敌,应该加以抑制、约束,乃至驯服。其中,最贫穷和弱势的群体为环境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做出最大的牺牲;而种种工程暴露的问题,也逐渐引起更深刻的反思。

在中外神话中,都有“大洪水”母题的传说,《圣经》的诺亚方舟,中国上古的大禹治水……都体现出“人与水的斗争”。德国人的奋进,也是从水开始的。18世纪,德皇积极垦荒,使土地增加一倍,但新的迁居地,往往洪水肆虐,为抑制水的破坏性,当时德国人开始发展测量技术,进行资源统计、地形勘探。

19世纪,工程师图拉主持改造莱茵河,历史上,现代意义的德国地域,是由上百个小国组成,直到俾斯麦统一,才奠定现代德国的雏形。图拉面临的难题正是莱茵河流域,由诸多小国组成,不容易形成共识和动员。巧合的是,拿破仑在19世纪初,横扫全欧,组建莱茵同盟这一德意志邦国组织,使莱茵河改造变得简单。被誉为“莱茵河之父”的图拉,主要思路是将莱茵河导入单一河道,裁弯取直。图拉这一巨大工程,为现代莱茵河奠定基础,也解决了当时河流泛滥、土地淹没等问题——85%泛滥平原消失,2.5万英亩(约100平方公里)土地可用;然而,工程也深刻改变了原有的产业结构,传统淘金消亡,渔业衰落,有研究表明,莱茵河近150年的变化,超过之前一万年的自然演变。

图拉所代表的“改造自然”观念,正是工业革命以来,昂扬的资本主义精神所孕育的产物——人们坚信人类能够主宰自然。客轮和火车被视作解放的象征,蒸汽机“让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胜出”。

19世纪,德国修建大量水坝、水库,参观水坝是人们所热衷的娱乐,大家不仅能体会运动的快乐,比如划船、溜冰,还能体验科技感;行驶的轮船塑造了人们看风景的方式,可以更身临其境地感受美景;不断开辟的温泉小镇,使温泉疗养成为中产阶级的选择。此外,他们热衷探索世界的陌生与差异,组织去非洲和北极冒险。

改造自然的实干精神,最终使德国在20世纪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强国。可是,在二战中,纳粹党人却将对自然的改造能力和种族联系起来,成为种族迫害的理由。纳粹的逻辑是:景观(土地)是种族文明的延伸,优劣景观体现种族差异,种族差异体现种族优劣。他们认为,生活地域足可成为种族歧视的原因,比如斯拉夫人生活在荒野上,“斯拉夫洪流”的形容,不难令人想到修筑大坝和抵御洪水。当时的德国人,认定自己修理并改善了环境,但是波兰人毁灭了它。

维普金-于尔根斯曼的观点很有代表性:日耳曼民族“自觉地重塑地表、土壤和水文系统,还竭尽所能地改造气候……我们让河流改道,在低于海平面的地方修筑起高产的圩田,排干沼泽与荒原……最终给景观打上人类的印记,带有我们自己的面貌。”斯拉夫人的惰性、犹太人的寄生性与德国人的建设性,形成鲜明的对比,构成纳粹种族思想的基石。

在纳粹头子海因里希·希姆莱那里,德国东部(今波兰)的改造计划,遵循两条原则,将自然景观进行精心规划,安置日耳曼人;绝不留情地铲除异族。1940年,波兰总督辖区,纳粹将犹太人赶进犹太区,后来更是计划驱赶到马达加斯加或北极圈,使其种族灭绝;又送波兰人充当劳工,将德国人迁移进波兰土地,每一个德国人迁入就要赶走2至3个波兰人,原因是政府承诺分配足量的农庄土地。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纳粹德国的东方观念,与自然保护主义具有相通之处,他们厌恶大城市冷漠的实利主义,强调接近自然,不受束缚的自由资本主义。东部规划者,强调平衡现代经济和自然保护的关系,主张技术和自然结合,也就是用最人工的方式,制造出最“自然”的景观。

至此,我们看到“改造自然”的观念,已经被扭曲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所谓的“自然”,在纳粹那里是驱逐其他种族,唯我独尊式的改造对象,他们固然憎恶现代化的景观,可他们却连“人的生命”都毫不在乎,“塑造自然”最终成为狂人制造罪恶的理由。

弗雷德里希·尼采说:人类对待大自然的方式,就是借助机器、技术人员、工程师冒失的发明去扰乱大自然。同样,人们也可能利用看似正确的概念,进行恶俗迫害之事。纳粹式的“逻辑陷阱”永远值得我们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