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时间开始了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筹备工作略考

来源:中国艺术报 | 安岳  2019年05月28日08:34

1949年6月30日召开预备会议,7月2日正式开幕,7月19日闭幕、宣告全国文联成立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即今天被广泛提及的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是中国文联这个在新中国文艺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民团体的出发点。大会历时20天,是迄今共十次全国文代会中会期最长的一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召开的。召开这次会议、成立中国文联,是筹备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准备的重要环节。意义如此重要、会期如此之长的大会,在当时各方面条件都不完善的情况下,是如何成功筹备的?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在此后很短时间里,北平云集了来自三个方面的文艺工作者。一是来自华北解放区,二是来自国统区,三是北平当地。这三个方面的文艺工作者云集北平,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大军的第一次大会师。

3月20日,华北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和华北文协举办茶话会,招待已经来到北平的文艺界代表。正是在这次会议上,郭沫若提议:召开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以成立新的全国性的文学艺术界的组织。郭沫若的提议得到全体到会的文艺工作者的一致赞成。

随后,原全国文协在北平理事、监事和华北文协理事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了筹备委员会,负责召开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

筹委会的组成人员可谓群星璀璨。郭沫若担任筹委会主任,茅盾、周扬担任筹委会副主任,沙可夫担任筹委会秘书长。郭沫若、茅盾、周扬、叶圣陶、沙可夫、艾青、李广田担任常务委员。筹委会委员一共42人,他们是:郭沫若、茅盾、周扬、叶圣陶、郑振铎、田汉、曹靖华、欧阳予倩、柳亚子、俞平伯、徐悲鸿、丁玲、柯仲平、沙可夫、萧三、洪深、阳翰笙、冯乃超、阿英、吕骥、李伯钊、欧阳山、艾青、曹禺、马思聪、史东山、胡风、贺绿汀、程砚秋、叶浅予、赵树理、袁牧之、古元、于伶、马彦祥、刘白羽、荒煤、盛家伦、宋之的、夏衍、张庚、何其芳。

3月24日,筹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至7月1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正式召开,筹委会在郭沫若的领导下,克服各方面困难,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大会的召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筹委会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大会的方针与任务。这决定着大会的方向。6月27日,郭沫若发表简要谈话,对大会的方针和任务进行了阐述。他表示,“这次大会在人民解放军即将获得全面胜利的伟大时期中召开,这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是富有历史意义和空前盛大的会议”。在他看来,这次大会是“北平会师”。“筹备委员会已决定邀请的代表共有753人。这些代表中,包括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在过去,这些文学艺术工作者被分隔在两个根本不同的地区里,各自进行工作,绝大多数都经历了艰苦的斗争和考验,都有着相当的成绩;而老解放区的文学艺术工作者,近几年来更是在毛主席的文艺方针下,在和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基础上创造了许多范例。”而在郭沫若心中,“北平会师”之际,“以建设为主要任务的中国革命的新时期业已开始”。郭沫若由此展开自己的观点,“在这样一个令人兴奋鼓舞的时期,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工作部门、不同艺术作风的代表们聚集一堂,举行着一个空前盛大与空前团结的大会,主要的目的便是要总结我们彼此的经验,交换我们彼此的意见,接受我们彼此的批评,砥砺我们彼此的学习,以共同确定今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的方针与任务,成立一个新的全国性的组织”。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呢?郭沫若在谈话中更进一步阐释,“不仅要团结自己,还要团结人民;不仅要教育自己,还要教育人民,要好好地运用文艺这项武器来提高革命气概,鼓励生产热情,以期迅速完成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任务,而使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获得全面胜利”。

方针与任务确定之后,便是确定代表产生办法。这是保证大会胜利召开的基础性工作。筹委会将代表分为当然代表、聘请代表两个部分。当然代表为华北、东北、华东、西北、中原五大解放区文协的理事和候补理事,中华全国文艺协会总会及各地分会的正式和候补理事、监事。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被聘为大会代表:解放区内省、市或行署一级以上,部队兵团一级以上文艺团体或文艺机关的主要负责干部;从事文艺工作十年以上、对革命有一定劳绩者;思想前进、文艺上有显著成绩者(包括民间艺人)。聘请代表由文协及各文艺团体或文艺机关推荐、由筹委会最后决定,筹委会也可直接提名。筹委会最终通过的代表名单包括824人,比原计划邀请的753人多出71人。

筹委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起草有关文件,包括章程及报告、专题发言,一共19件。大会的方针、任务等,都系统地体现在这些文件中了。与后来召开的历届文代会不同,这次大会专门安排了专题发言环节,丁玲、张庚、袁牧之、吕骥、江丰、艾青、阳翰笙、李凌、叶浅予、戴爱莲、柯仲平、周文、刘芝明、沙可夫、张凌青共15人作专题发言,这些发言,既谈宏观问题,如丁玲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题,谈了如何“千真不假地做一个人民的文艺工作者”;也谈各个艺术门类的具体问题。既谈解放区,如张庚谈解放区的戏剧,袁牧之谈解放区的电影,吕骥谈解放区的音乐,江丰谈解放区的美术,艾青谈解放区的艺术教育;也谈国统区,如阳翰笙谈国统区的进步戏剧、电影运动,李凌谈国统区的新音乐运动,叶浅予谈国统区的进步美术运动。既谈艺术门类,如戴爱莲谈舞蹈工作;也谈有关地域,如周文谈晋绥文艺工作,刘芝明谈东北文艺工作,沙可夫谈华北农村戏剧运动和民间艺术改造工作,张凌青谈山东文艺工作。这些专题发言,非常系统地呈现了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影响之下的文艺工作的成绩、文艺工作者的认识,具有重要价值。

为了配合大会召开,筹委会还精心组织了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美术作品及文艺资料展览。文艺演出方面,专门成立了演出委员会,欧阳予倩任演出委员会主任,李伯钊、马思聪任演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会下设秘书组、节目组、技术组、宣传组、学习组。文艺演出从6月29日开始,至7月28日结束,持续整整一个月。美术作品及文艺资料展览,共展出1905件美术作品,750件戏剧、音乐资料,六七百件文学资料。翻开1949年5月8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在版面底端的广告栏中,可以看到一则《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征求推荐文艺作品启事》。由此可见,参加展览的作品都经过广泛的发动与征集。这些规模盛大、持续时间长、参与面广、代表性强的演出、展览、放映活动,与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盛况相呼应,是大会圆满成功的一个生动侧面。

筹委会还有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创办《文艺报》。为了做好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工作,筹委会决定出版《文艺报》。1949年5月4日,由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主办的《文艺报》创刊,作为大会的会刊共出版13期。1949年5月13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刊登了《文艺报》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广告。此时的《文艺报》虽然有报之名,却无报之实,它其实是一本周刊。《文艺报》作为筹备大会的重要抓手,为大会的成功召开发挥了广泛讨论、统一思想的重要作用。比如,大会开始前,《文艺报》曾经组织召开了三次座谈会,前两次座谈会由茅盾主持,第三次座谈会由严辰主持。座谈会深入讨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即将成立的新的全国性文艺组织、《文艺报》办刊方针等课题,在充分表达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最大可能的共识,在思想上、理念上为大会的召开作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