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秀涛:第一次文代会与文联的成立

来源:《文艺争鸣》 | 王秀涛  2019年05月07日09:21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以下简称“第一次文代会”)最重要的成果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建立了当代文学所要遵循的‘路线’,规定了‘当代文学’的性质, 以及题材、主题,甚至具体的艺术方法。另外一个成果就是成立了‘专管文艺’的全国性机构。”我们普遍关注前者,对于全国性文艺机构的成立则关注不多,其历史过程和细节仍有很多可以进一步明确的地方。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其实是筹备新文协的一个组成部分。1949 年 2月 25 日中共中央就致电周扬等人,决定全国文协理事会与解放区文协召开联席会议,筹备新的全国文协大会(会议实际召开时间是 7 月 2 日)。此后中共中央与周扬多次沟通筹委会的名单、具体的工作计划以及代表大会的代表产生办法等问题。3 月 9 日,周扬致电中央,筹备于5 月 1 日召开全国文艺界代表大会,5 月 4 日正式成立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协会。3 月 22 日,华北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和华北文协举行了在平文艺界的茶会,郭沫若在会上提议,发起召开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以成立新的全国性组织。3 月 26 日,中央确定了文协筹委会的名单:郭沫若、茅盾、田汉、洪深、曹靖华、胡风、李广田、徐悲鸿、程砚秋、俞平伯、周扬、萧三、沙可夫、丁玲、贺绿汀、郑振铎、叶圣陶、曹禺、巴金、袁牧之、叶浅予、欧阳予倩、赵树理、古元共 24 人。

关于新的组织机构的名称以及相关的组织、会员等问题,一开始并没有明确的规划,只是以“新文协”区别于原有的“中华全国文艺协会”。3 月 22 日,在平的全国文协总会理监事郭沫若、马叙伦、柳亚子、田汉、茅盾、郑振铎、曹禺、叶圣陶、周建人、洪深、许广平、葛一虹、张西曼、戈宝权等 19 人开会议决,“原在上海之文协总会,即日起移至北平办公,并会同华北文协筹备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以便产生新的全国性的文艺界组织”。这也意味着旧文协和新文协的交替。这个转换过程,胡风对于自己的被漠视是相当不满的, 他说,“在李家庄,周总理瞩我到北平后和周扬丁玲同志研究一下组织新文协的问题;但旧文协由上海移北平的决定恰恰是我到北平的前一天公布的,到北平后没有任何同志和我谈过处理旧文协和组织新文协的问题。我是十年来在旧文协里面以左翼作家身份负责实际工作责任的人,又是刚刚从上海来,但却不但不告诉我这个决定的意义,而且也不向我了解一下情况,甚至连运用我是旧文协负责人之一的名义去结束旧文协的便利都不要。”

胡风所提的“处理旧文协和组织新文协的问题”,尤其是新、旧文协的区别问题,文艺界曾展开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其实早在 1949 年 3 月,邵荃麟就著文《新形势下文艺运动上的几个问题》,对未来的文学组织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在邵荃麟看来,未来的文学组织不能像“文协”那样松散,而应该是有着有力的组织能力的领导机构:

至于作家自己的组织,基本上当然应该是作家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但它的内容,是要比过去充实了,在反动统治压迫下,像过去的“文协”,一度曾经只成为同业工会性质的组织。在今后,这情形就不同了,作家的组织应该成为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上一个研究和领导的有力组织;它不单是作家联谊性质的团体,而是一个负起实际工作责任的团体。它不仅应该负起团结作家、领导文艺思想的责任,而且应该负责协助工农文艺运动和培养大批文艺干部的责任。第二,它的成员应该是真正从事于文艺写作或文艺组织工作者,不应再像抗日战争时期包括了一些名不副实的官僚绅士在内。第三,他应该保持高度的民主精神,而又建立起坚强的思想领导。

茅盾在《文艺报》的“发刊词”上号召文艺工作者对即将成立的文艺组织展开讨论“:对于将来的新的全国性的文艺作家协会,它的任务组织、工作方式、会员成份等等,文艺工作的朋友们一定十分关心,而且有很多意见;我们希望朋友们把意见写出来,交给本刊发表。因为筹委会工作之一是起草章程及其他重要文件,当然这些规章要在大会上讨论而后通达,但筹委会同人极愿于事前多听各方面的意见,在思想上先有一准备。”同时,茅盾还发表《一些零碎的感想》一文,对新的文学组织的组织形式和性质问题谈了“个人的感想”,新组织究竟应该是“同业公会呢,还是文艺运动的指挥部”, “大概有不少朋友认为这是不成问题的。最积极的朋友大概要主张新的文协必须是文艺运动的指挥部。这当然有它充分的理由,大家都想得到,这里不必絮说了”“但是恐怕也还有不少朋友觉得新的文协还是不应 当完全抹杀它的同业公会(或职工会)的性质,或至少 它应具有同业公会与文艺运动指挥部两重的性能,这看来好像是折中的主张,两面顾到,颇易为大家所接受。如果这样,我倒以为应该先让我们把这问题仔细研究研究,先作思想上的准备。”

安蓝在《文艺报》发表了《热诚的希望》一文,认为即将成立的“全国文协”,“不管它是文艺工作者的指挥部也好,职工会性质也好,像‘全国妇联’那样的群众团体也好,(其实群众团体的说法又何异于职工会?)我觉得‘全国文协’必须是一个有一定权力的机关。‘全国文协’应在思想上、艺术上对文艺工作者起领导的作用,这是大家迫切要求的;但是,如果它没有一定的权限,只是发出一点号召,做出一些决议,而不能保证这些号召与决议实施的话,文协就不能更好地发挥力量”。

安蓝的意见是具有普遍性的,“文艺运动的指挥部” 的主张在讨论中明显还是要多一些。在由《文艺报》发起的关于新文协的座谈会上,魏荒弩认为,“为了更好地配合整治,更密切地与工农兵结合,新的文协应该是文艺的总指挥部”;顾仲彝认为,“新文协应该是一个新文艺政策与新文学运动的指挥部”“旧文协同业公会的性质较重,应加以改变”;田汉指出,“这些会不应该仅是事务性的,而且应该是政治性的”。张骏祥针对环境的变化,认为“过去蒋管区文协由于环境特殊,工作起来不免采用绕弯子、打太极拳的工作方法,今后应该更猛一点,我们脑子里对新文协的看法也应两样了。过去只是做团结联络的工作,今后应该是一个总指挥部,有发号命令的工作”。但也有不同意见,比如柯灵希望“新文协兼总指挥部和同业公会的性质”。黄药眠质疑,“文协应该是计划工作推动工作的机构,叫它‘总指挥部’ 是否合适?是可以斟酌的”。

文艺工作者对成立新的文学组织也充满了期待。冯至写下《写于文代会开会前》,他说这次大会将要产生出一个新的机构,“关于这个机构的任务如文艺理论的阐发,文艺政策的执行,对于工作者的联系与辅助,以及出版、演出、展览……等,已经有不少人发表过宝贵的意见。每个发表意见的人对于这个新机构都抱有无限的热望,希望它成为一个健全的、灵活的组织,在工作中发生高度的积极的效果。”在第一次文代会上提交的几百件提案中,代表们也就文艺的组织等问题表达了“一致的要求和希望”:“群众的文艺活动如何继续大力开展,作家的创作活动如何加强其计划,作家如何向群众学习而又教育群众。在全国范围内,文艺各部门的工作如何配合,如何就不同的具体情况而决定工作的重点,——这都有赖于组织工作。把组织工作看成琐细的事务主义,是很不对的;文艺组织工作和理论工作与创作活动同样是文艺运动的主要工作。”

周恩来在第一次文代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里,曾专门提到了文学组织的问题“:这次文代大会代表大家都感到要成立组织,也的确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我们要成立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的联合会,而且我们要像总工会的样子,下面又有各种产业工会,要分部门成立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舞蹈等协会。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便于进行工作,便于训练人才,便于推广,便于改造。这一点是大家所赞同的,现在就需要开始,因为我们不可能常开这样的大会。希望在会中或会后,就把各部门的组织成立”。在文代会的发言和报告里, 也有很多涉及加强文艺组织和领导的意见,譬如刘芝明在《东北三年来文艺工作初步总结》的报告中就认为, “为了使得文艺工作做得更为有力,更能发挥文艺工作的力量,则必须改变目前文艺工作的各自为政的状态, 上下不通气,互不相关的散漫状态”,因此“要有各级文艺的组织机构,而政府有可能也应有专管文艺部门的机构,将文艺工作的方针、政策、干部、文艺组织统一而集中地领导起来”。在很多文艺界人士看来,新的国家政权即将建立和全国即将统一,新的文学组织在领导方式、组织形式上必然有所不同。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几乎成为当时文艺界的共识。

第一次文代会的重要成果是成立了新的文艺机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 7 月 14 日的会议上, 大会秘书长沙可夫报告了全国文联章程草案草拟经过, 会议讨论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草案)及选举文联全国委员会条例(草案),“经全体代表热烈慎重 商讨与修正后,当即表决通过”。7 月 17 日,选举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大会首先通过包括 152 人的候选人名单,由主席团根据签名人数发票,当场收票 531 张。大会选出周文、冯至、陈白尘、钟敬文、王地子等五人主持开票事宜。7 月 19 日上午第一次文代会闭幕,“同时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正式成立”。闭幕式首先宣布文联全国委员会当选委员名单。郭沫若做结束报告后,由周文宣读全部当选委员票数,郭沫若、丁玲、茅盾、周扬等87 人当选委员,彦涵等 26 人当选候补委员。

笔者在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看到几份档案, 如文联全国委员会选举条例、选票说明与候选名单等, 呈现了很多此次选举的细节。根据《选举文联全国委员会条例》(经常务主席团及各代表团正副团长联席会议并经全体代表大会通过),大会应选出正式委员 87人,候补 25 人,成立全国文联全国委员会(正式委员中保留 8 人,授权全国委员会作为待解放区聘请委员)。选举的程序为:1. 由常务主席团提出初步候选人参考名单,交各代表讨论。2. 各代表团参照上述名单,初步选定候选人 152 人,将名单汇交常务主席团。3. 主席团根据各代表团所通过之初步名单,按得票最多之 152 人作为正式候选人。4. 大会通过正式候选人名单后,即进行选举。同时规定:选举时不受候选人名单之限制;大会在选举前,推定若干人负责收票,开票,监票等事宜; 填写名额不得超过规定人数(87 人),超过者全票作废; 投票采用不记名式等;同时《选票说明》规定,选举的87 人,可不受候选名单之限制。候选人名单为:

文学方面:丁玲、王任叔、王统照、巴金、孔罗荪、田间、立波、何其芳、沙可夫、成仿吾、艾青、光未然、任白戈、李广田、李季、邵力子、沈起予、宋之的、阿英、周而复、吴组缃、周扬、周文、茅盾、胡风、俞平伯、柳亚子、马烽、郭沫若、柯仲平、袁水拍、陈望道、陈学昭、张致祥、草明、夏征农、曹靖华、冯雪峰、冯乃超、冯至、许广平、荒煤、黑丁、黄药眠、曾克、黄源、舒群、叶圣陶、郑振铎、靳以、适夷、赵树理、刘芝明、刘白羽、欧阳山、钟敬文、萧三、萧向荣、罗烽。

戏剧方面:丁里、于伶、王滨、田汉、白杨、史东山、朱丹、李伯钊、沈浮、辛汉文、阿甲、周信芳、吴印成、吴晓邦、洪深、胡朋、勇夫、陈播、陈白尘、陈波儿、陈鲤庭、夏衍、袁雪芬、袁牧之、连阔如、亚马、马健翎、马彦祥、陆万美、阳翰笙、曹禺、梅兰芳、崔峰、崔嵬、张庚、张骏祥、张季纯、程砚秋、黄佐临、舒强、董天民、塞克、熊佛西、赵丹、郑君里、蔡楚生、欧阳予倩、戴爱莲、应云卫、钟敬之、罗静予、顾仲彝。

美术方面:力群、王朝闻、王式廓、王曼硕、古元、江丰、李桦、胡蛮、彦涵、马达、倪贻德、徐悲鸿、陈烟桥、曹振峰、野夫、叶浅予、华君武、齐白石、刘开渠、赖少其、蔡若虹、庞薰琴。

音乐方面:安波、吕骥、向隅、江定仙、老志诚、沙梅、何士德、李焕之、李劫夫、李凌、周小燕、周巍峙、孟波、马可、马思聪、盛家伦、舒模、贺绿汀、赵沨。

7 月 23 日全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出席委员 64 人,会议首先选举郭沫若、茅盾、周扬、丁玲、郑振铎、萧三、沙可夫、夏衍、田汉、柯仲平、赵树理、欧阳予倩、马思聪、张致祥、袁牧之、徐悲鸿、阳翰笙、李伯钊、刘芝明、洪深、曹禺共 21 人为常务委员并推选出郭沫若任主席,茅盾、周扬任副主席,大会又通过了全国文联各部负责人名单,秘书长:沙可夫、黄药眠、周巍峙。联络部:萧三、冯乃超、叶浅予。编辑部:丁玲、曹禺、何其芳。福利部:郑振铎、阳翰笙、江丰。指导部:柯仲平、阿英、张致祥。大会听取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舞蹈、戏曲改革、曲艺改革八个协会的筹备及成立经过报告后,就各协组织及相互关系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最后通过各协会为全国文联会员。

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全国文联下属八个会员单位也相继筹备、成立,并完善内部组织、制订工作计划。据《人民日报》的介绍,全国文协7 月23 日成立,分研究、创作、编辑出版、组织四部与一个文学顾问委员会。准备于十月一日“编辑出版约十五万字的介绍全国各地文学作品及文学工作经验的‘人民文学’月刊”;全国影协 7 月 26 日成立,下设编辑、研究、资料、联络四部及秘书处,“正与中央电影管理局共同计划出版指导全国电影工作的刊物”。同时“并拟协助组织成立全国各地的电影界职工会”,“计划成立俱乐部,专供电影工作者的文化娱乐与创作研究的园地”;全国剧协 7 月 24 日成立, 除秘书处外分研究、剧运、编辑出版、组织联络、福利五部及剧本创作、戏剧教育两个委员会,“正进行‘人民戏剧’的出版准备工作”“并与戏曲改进筹委会联合,筹划预备在平创设一个较大的戏剧博物馆”;全国音协 7 月23 日成立,分研究、组织、编辑出版、福利四部,“由音协编辑出版的‘人民音乐’月刊,将于九月底在平出版”; 全国美协 7 月 21 日成立,分为指导部、编辑出版部、福利部、展览部和秘书处,“正在筹备‘人民美术’的编辑出版工作”;全国舞协 7 月 21 日成立,分为研究、组织联络、演出出版、运动四部,“亦将筹备出版‘人民舞蹈’的刊物”;中华全国曲艺改进会筹备会 7 月 22 日成立, 改进会分为编辑出版、搜集研究、辅导、组织联络、福利五部,“除进行‘人民曲艺’和‘新曲艺丛书’的全部出版工作外,同时与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文艺科联合准备于九月一日开始新曲艺节目的广播工作。此外并计划交换各地改革旧艺人的意见和发动各地组成曲艺改革机构”;中国戏曲改进会发起人大会 7 月 28 日举行,改进会分为研究、编审、福利、资料四部,“正准备组织一个创作机构,专门挑选题材、编写新剧本。至于整理改编旧剧本工作,亦将同时进行,拟自元曲、明代的传奇一直到现在的旧剧都加以整理,并研究史的部分”。

8 月 19 日,华北人民政府致函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准予备案”:“八月十一日呈及名单均悉,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暨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业已正式成立,经本府审查合格,准予备案。所请经费补助,希即造一详细预算,说明今后事业费、经常费至开支数目,报本府审核,再行确定。”至此,在程序上,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为新的全国性文艺组织。

全国文联采取团体会员制,“凡全国性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电影、舞蹈戏曲、曲艺等团体,及各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只要赞成本会章程与决议,申请介入本会,经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或在代表大会闭幕期间经全国委员会通过者,均得为本会会员”。关于会员的问题,笔者在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也看到了一份档案《关于各地文艺组织概况的调查报告》,此档案调查统计了文代会结束后三个月各地文艺组织的情况:

召开文代大会者计有两处,即唐山和辽西省。筹备召开文代大会者亦计有两处,即山西省和东北解放区。成立了文联(或相当于文联的或文联筹备机构)者有十六处,计: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华中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筹委会、辽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开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吉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文联山西省分会筹委会、沈阳市文联筹委会、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唐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旅大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武汉市文艺界联谊会筹备会、兰州文艺工作者协会、上海妇女文艺工作者联谊会、东北文艺作者协会等。

成立了文协(或相当于文协)或文协的筹备机构者有十一处,计:全国文协天津分会、济南文协、沈阳市文协、山西文协筹备会、哈尔滨文协、扬州市文协、苏州文协、常州文协、江阴文协、湖北文协、上海诗歌工作者协会。

成立了美协或美协筹备机构者有四处,计:全国美协天津分会、全国美协上海分会、武汉美协筹备会、山西美协筹备会。

成立了音协或音协筹备者有五处,计:全国音协天津分会、全国音协上海分会、武汉音协筹备会、杭州音协筹委会、锡市音协筹委会。

成立了影剧协或影剧协会筹备机构的有四处,计: 上海剧影工作者协会、全国剧协天津分会、武汉戏剧工作者协会筹备会、山西剧协筹备会。

成立了戏曲协会(或相当于该会者)有五处,计: 吉林戏曲改进会、抚顺戏曲协会、沈阳市戏曲改造联合会、上海市沪剧工作者研究会、上海市越剧工作者分会。

成立曲艺协会者有三处,计:吉林曲艺改进会、抚顺曲艺协会、沈阳市曲艺协会。

共计四十八处。此项材料我们认为不甚完全,估计成立了类此机构者 ×× 六十处之谱,部队方面因无材料可资参考,尚未估计在内。关于该项材料,特提交常委会参考。

这份调查也成为此后召开的全国文联四届扩大常委会议的参考资料,周扬所做的报告《全国文联半年来工作概况及今年工作任务》就提到,“自去年七月中国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闭幕后,全国已有约四十个地方召开了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或文艺工作者会议, 成立了地方性的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或其筹备机构”。部分地方组织的情况也被制成《各地文艺团体初步调查资料(十一月五日)》,摘录如下(原为表格,分为成立日期、负责人选、一般概况和备注):

东北文代大会筹备会:主任刘芝明,副主任舒群, 秘书长张僖,定11 月间召开成立东北文联,出版文艺报。

辽西省文代大会:十月十一日。到会代表及文联筹委等二百三十四人,列席者二百余人,大会进行七天, 胜利闭幕。

山西省文代大会:十一月十五日正式召开唐山文联:李时等。

开封市文联:九月廿日正式成立。朱世纶、周奇元、李蕤、谢瑞阶、×××、苏金伞、谢孟刚、林欣、任访秋、罗绳武。团结全市文艺工作者为建设为工农兵服务的新文艺。

河北省文联:主任胡苏、副主任赵起扬,秘书长李名岐,创作部长胡苏,指导部长洪清,美术部长田辛肖, 戏曲改革委员会主任申伸,文工团长郭维。

上海妇女文联:十月十三日举办学习座谈会。

华中文联:×××、熊复、崔嵬、刘 × 春、黑丁、张铁夫、李季、俞林、刘 ×、李蕤,巴南岗、刘清坡、张星原、刘奇之、迟柯等。出版“长江文艺”“歌舞剧”。

武汉文联筹备会:科工(鲍鼎)、文联(黑丁)、教娱(叶立群)、大专学校(高庆赐)、新闻(高人熙、陈笑南)。杭州市文联:陈学昭等

南京市文联:陈中凡、刘开荣、陈其五湖北省文联:郑思、黄力丁、伍禾

吉林省文联:主任林郎。计划有组织地展开群众性的戏曲改进工作和提高旧艺人的政治文化水平,筹备成立戏曲、曲艺改进会,出版文艺报。吉林市重庆路六号。

辽西省文联:十月八日。定期举行周末戏剧晚会, 于锦师、锦中、解放公园、市立医院运动场等处同时举行。曲艺组艺人公会八月卅日正式成立,拟将“吕梁英雄传”“血泪仇”“洪杨革命史”改成评鼓词演唱。所属剧团联合锦州市各业余剧团、市文化馆。

沈阳市文联筹委会:郑文。为迎接东北文代大会曾筹选代表、纪念十月革命节,筹创综合性文艺刊物。

旅大文联:在筹备中。

全国文联山西省分会筹委会:陶鲁茄、高沐鸿、力群。分文协、剧协、美协。团结剧界,画宣传画。

扬州市文协:八月卅日刊登《人民报》征求会员。发起人李进、蒋珂、王祖德等四十四人。

东北文协:刘芝明、舒群、马加、天蓝、蔡天心、李默然、秦友梅。秘书主任张东川,副主任舒群,文工团长安 波,戏曲改造委员会主任李纶,副主任仇戴天。十月七 日开筹备会,拟定章程草案进行组织。庆贺开国盛典, 平剧团编写“胜利花儿开”分发各地排演,平剧组编写 “双喜临门”作街头公演。× 编写“一贯道”,白夏青、黄晶、贾克英、曹显明、菊桂舫、郭艳君等热 ×,评戏工作 组并且无条件地帮助各戏院克服困难。三月间即与职 工会共组工人 ×× 班,参加学生一百二十名,开班授课并办星期讲座,三月十六日出版周刊“戏曲新报”。四 月下旬举办苏联照片展览。

沈阳市文协:木克夫。曾到辽西灾区搜集材料,写作剧本。

哈尔滨文协:十月廿三日。主任唐景阳,副主任陈克,执委 × 沫南、王和、李清泉、高亚天、李江、李北开等。举办文艺学园、工人训练班、街头漫画展、出版“工人文艺”、文艺周刊。六日举行革 × 节诗歌晚会、工人文艺座谈。编辑出版、创作研究、宣传教育三组,会员五十二名。

山西文协:王玉堂、郑 ×,剧务:洛林、赵子岳。×协:力群、赵枫川,秘书长:唐仁均。上海剧影工作者协会:陈白尘等。十月十一日收买上海兰心戏院,成立管理委员会,主委陈白尘,经理吕复,十月中旬联合公演“怒吼的中国”。

武汉市戏剧工作者协会筹备会:崔嵬、王地子、骆文、巴南岗、高百岁、马瑜、李青、吴晓邦。组织专业文工团巡回演出,号召剧音工作者下厂下乡,组织庆贺开国

第一个新年的大秧歌活动。

上海市越剧工作者分会:常 ×、吴琛、钟泯、执委袁雪芬、范瑞娟、徐玉兰、竺水根、吴小楼等。将出版越剧三日刊,组织会员学习、整理旧剧。

上海市沪剧工作者研究会:杨敬文、筱文滨、解洪元等。

吉林戏曲改进会:十月十二日。丁涛、王自修、吕慧君、邱令毕、张又天、张俊亭、冯刚、刘玉书等为常委, 丁涛为主任,吕慧君、王自修为副主任。由吉林文联筹备组织,由市宣教机关与戏曲界同志,及各界 × 戏剧的同志参加发起,成立后,着手进行改进戏曲工作。

抚顺戏曲协会:十月底举行竞赛大会,游艺组由李盛华带头,新创作皮黄清唱 ×× 曲有“四十三名战士”“一幅新地图”“庆祝共和国成立”“解放军胜利”“光明的路线”等八种。全国音协上海分会:章枚。十月十八日曾邀请苏联文化代表团艺术演出队音乐家举行讲演会。十五日举办营火晚会,并筹办冼星海逝世纪念会,并征求欢迎苏联代表团之歌曲。

杭州音协筹委会:舒模、李益中、沈思岩。十月十三日举行学习座谈会。

武汉市音协筹委会:林路、张一鸣、吴因、王一鸣、程云、黄 ×、袁 ×、张养生、沈浩。

锡市音协筹委会:十月廿六日

武汉美协筹委会:西野、那狄、王及峰、蔺蔚、甪大集、计桂森、陈芳骥、师群、黄铸夫、华夏、张振峰、舒焚、杨之夫、迟柯、郑景録。

全国美协上海分会:十月十八日曾开会欢迎苏联文化代表团,并参加大游行,出版漫画选集。十月十九日美术节开会联欢。

吉林曲艺改进会:在筹备中。由吉林曲艺界筹备组织,吉林书曲公会选出十余发起人参加。

抚顺曲艺协会:书曲组至十月中旬止,共编新书曲“国事痛”“逮捕一贯道”“痛斥白皮书”“迎接四周年八一五纪念”“女英雄刘胡兰”“解放建国”“王贵与李香 香”“活捉范汉杰”“秋季攻势”等十四段,均在电台 × 播。

沈阳市曲艺协会:筹备竞赛会演,定十一月上旬举行。

沈阳市戏曲改进联合会:十月廿七日起,筹办第二次竞赛会演。十月三日召集各戏团负责人及编导、演员开会讨论贯彻改戏等问题,决定会员登记办法。

此外,笔者在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还看到了一批各地文联给中国文联的汇报材料,汇报各地文联的情况。以广西为例,它向文联提交了《广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工作计划提纲》和《广西省文联筹备会五○年八、九、十三个月工作报告》两则材料,详细汇报了工作情况和计划。

根据这份材料,广西省文联筹委会常委有:刘宏、周钢鸣、史乃展、袁家柯、段远钟、陆地、方管、秦似、胡明树、王宇红、甄伯蔚、秦黛、丘行、杨联奋、陈沙。筹委会各部门负责人为:主任周鸣钢,副主任陆地,秘书长冯培澜,副秘书长胡明树,组织部长秦似,副部长甄伯蔚, 研究部部长方管,副部长秦黛,宣传部长史乃展,副部长王宇红,出版部长陆地,副部长胡明树,文学工作委员会主委胡明树,戏剧工作委员会主委秦黛,音乐工作委员会主委甄伯蔚,美术工作委员会主委陈更新(代)。

《三个月工作报告》显示,桂林市文联筹委会先于省文联成立,继而南宁、柳州成立了市文联筹备会,梧州 市和玉林也都开过文艺界座谈会,也正在酝酿成立文联 机构。六月下旬全省文工座谈会产生了省文联筹委会, “由于文联的工作同志少,经七、八两月努力才算把机构建立起”,八、九、十这三个月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辅导各区的文艺活动,使其在适当的条件下成立文联。同时与各文工团队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活动情形。

2.组织运动,联系群众,团结文艺工作者,发现积极分子——这一面是为了建立健全文艺组织,一面是为了培干。

3.使文艺活动与本省中心任务(减退租、剿匪肃特、准备土改)相结合,以进行文艺宣传。

4.利用文艺副刊联系群众,配合宣传,逐渐求得有计划地组织创作活动,为今后创刊“广西文艺”打下基础。

广西文联筹备会还没有成立各协,“为了容易分工和展开工作起见”,在组织、宣传、研究、出版四部之外, 加设文、音、美、剧四个工作委员会。材料中详细汇报各工作委员会的工作状况,其中文学工作委员会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利用广播电台作宣传教育工作:八月二十四日晚广播“文艺常识”讲题为“文艺通讯员的任务”。为了庆祝国庆,与音乐工作同志合作“庆祝国庆歌”,预早两天在电台广播教唱。

2.利用文艺副刊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协助“广西日报”副刊“人民文艺”组织稿件,反美援朝的诗文,有关文艺通讯员的论文,开始了文学批评工作。又于十月一日利用广西日报的地位创刊了“文艺旬刊”,到十月底已出了四期,共组织了四万字的篇幅,通过它已经和外间的十多位文艺工作者发生了通讯关系——它还将慢慢达成组织散在各地的文艺工作者的任务。

3.通过座谈会、纪念会进行组织工作:九月二日曾以“编好文艺副刊”为主题和广西日报共同召开座谈会,到会二十多人,决定创刊《文艺旬刊》和组织编委会。九月廿三日又以各校国文教师为对象召开座谈会,到会四十多人,决定国庆日举办壁板竞赛。参加竞赛的有中学八间、小学十六间、工会两个、民众团体三个。十月十九日召集文艺界纪念鲁迅逝世十四周年祭,到会人数约千人,在南宁纪念鲁迅,这是第一回。当天晚上还举行纪念晚会。

4.通过讲座和讲课做培养干部工作:曾协助暑期青年学团校文艺讲座,和协助文训班、西江学院文学系讲课。

在《工作计划提纲》的材料里,广西文联筹委会列举了八项工作计划:

1.宣传方面:配合政治运动,展开文艺宣传,以及宣传共同纲领的文教政策(及其中的文艺政策)和无产阶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组织方面:了解全省文艺工作者,与之保持经常密切的联系,准备召开全省代表会议,协助各区建立文艺组织,对华南、中南文联及全国文联必须定期报告及随时请示。

3.教育方面:加强对反动文艺思想的斗争,学习政策、业务、革命修养、马列主义理论,推动一切文艺工作者展开毛泽东思想的学习运动,举办文艺研究班,培植文艺干部。

4.辅导方面:积极展开群众文艺辅导工作,巡回辅导各区文艺运动,适当地辅导省内各兄弟民族的文艺运动。

5.调查研究方面:甲、调查省内各方面文艺活动情况,找出精确的统计,制成书面材料。乙、调查各地民间文艺、兄弟民族文艺的内容及形式,以提供研究、改造的准备。丙、研究各地文艺活动的思想状况,提供分析研究,做文艺思想有系统地领导上的参考。丁、搜集各地文艺活动的经验教训,以提供工作活动的参考。

6.创作方面:动员文艺工作者到工农兵中去,多写普及作品反映新的现实,改造自己,教育人民。

7.改革旧文艺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文艺。帮助旧艺人解决团结、组织、活动的困难。

8.出版演出方面:出版以地方性、普及型、群众性

为主的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的刊物和读物,发动各文艺团体,举行以广大群众为对象的各种演奏和展览。

在中心工作方面,筹委会在宣传和组织方面都有侧重。“政治宣传工作,是本会的中心工作,须密切配合当前政治运动,本省施政与革命的中心任务,服从政策要求”,具体为:

甲、当前宣传总纲为剿匪肃特,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帝侵略台湾,侵略朝鲜,解放台湾、西藏,减租反霸, 开荒生产,土地改革,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等七条,便成为文艺宣传工作的经常活动。

乙、改革旧文艺以戏剧为主,桂南区以粤剧为主, 桂北区以桂剧为主,改革步骤为先将国内改革的新剧本,辅导粤剧桂剧团体积极演出,和适当修改旧剧本,创作新剧本,加强旧剧为人民服务的作用。

丙、紧密配合现实情况和政策要求,有计划发动反映剿匪土改创作活动,写作小型的地方性的普及作品。丁、出版定期刊一种,使成为宣传、号召、动员、联

系群众及进行文艺创作的学习、批评、思想斗争等领导的中心阵地。

组织工作包括以下几项:

甲、通过个别访问、座谈会、讲座、工作队、创作研究会、演出、演奏、展览、读者会、评点会等方式,展开团结组织活动。

乙、在辅导工作上着重配合青年、学生学习活动,建立文艺研究学习小组,和文艺通讯员、通讯站的运动,在照顾到旧艺人的生活情形下(以不妨碍生产为原则), 来组织旧艺人的学习活动。

丙、加紧和各地文工团的联系,并建立通讯网系, 定期召集各文工团联谊会,交流经验,组织演示。

丁、有计划地动员组织文艺工作者参加本省土改, 为土改服务和有计划地展开反映土改的创作活动。

戊、加紧与各地文艺团体及散在各地个别文艺工作者的联系,帮助培养他们的积极分子和领导骨干,领导他们的活动。

己、明 年初召开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讨 论一九五一年文艺工作任务及正式成立省文联。

庚、规定每两月向华南文联、中南文联、全国文联及有关领导机关作工作报告。

辛、坚持工作制度和检查,坚强批判和自我批评,壬、经常总结工作,求得经验教训,使工作能逐步提高发展。

广西文联筹备会的计划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显示出地方性文联在一定时期内的主要活动和组织状况。从广西文联筹备会的工作状况可以看到,在当代文艺的发生期,文艺和政治的关系就非常密切。在组织关系上,各级文联的成立并不是自上而下的顺序,下级文联有时会早成立,但领导关系是存在的。广西文联筹备会虽然成立较早,原定于 1951 年召开的但第一次文代会迟至 1954 年才召开。和全国文联不同的是,1954 年广西文联实行文艺工作者个人会员制,到 1959 年 3 月召开的广西第二次文代会,将个人会员制改为团体会员制。

文联此后经过了几次组织上的改革,如 1950 年成立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等。 事实上,文联的领导也是逐步完善和加强的,周扬 1951 年 11 月 24 日在北京文艺界整风学习大会上曾讲道,“全国文代大会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文艺界是‘平静的’,没有思想斗争、思想批判。直到《武训传》的讨论,这才打开了文化界、文艺界思想斗争的风气。”周扬不满于这种状况,认为“必须切实加强全国文联及各个协会的工作”,但是“这些文艺团体的工作情况,是极不正常的,普遍存在着有名无实的现象”,这也是文艺整风所要解决的问题,预示了文联将作为“文艺运动指挥部”发挥更重要的领导作用。

此后文联最大的一次变革是其会员单位文协的改制。1952 年 8 月 6 日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召开的第五次扩大常委会上,就有了改革的设想,目的就是要“整理组织,改进工作,使文协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导,改正错误,保证工作计划的实现。文学运动和创作思想的战斗的组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并进一步明确了常委会作为文协思想领导机构的职能。1953 年 3 月 24 日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六次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改组全国文协和加强领导文学创作的工作方案”,决定在全国文协常务委员会下设立创作委员会, 具体指导文学创作活动。创作委员会将在北京的作家按其志愿组成小说、散文、剧本、诗歌、电影文学、儿童文学、通俗文学等创作组。会上选出丁玲、老舍、冯雪峰、曹禺、张天翼、邵荃麟、沙汀、陈荒煤、袁水拍、陈白尘、严文井等为创作委员会委员,并推定邵荃麟、沙汀为正副主任。同时在常务委员会下设立刊物委员会,负责研究全国文协各机构刊物的方针、计划和检查其执行情况。会上选出冯雪峰、沙汀、陈企霞、王亚平、陈冰夷、戈扬等为刊物委员会委员,推定冯雪峰为主任。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常务委员会决定在最近征求全国委员会各委员的意见,召开代表大会,讨论改组全国文协机构。

1953 年 9 月 23 日第二次文代会召开,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更名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改组为中国作家协会,独立建制。在这次会议上,周扬在报告中谈到了改组文联的原因,“文联作为各个文学艺术团体,主要是各个专业的协会的联合这样一种组织形式,要来直接地、具体地组织文学艺术各个不同部门的创作和学习,是有困难的。由于文学艺术各部门的特点不同,组织文学艺术创作的任务,宜于由各个协会分别地来进行。现在各个协会的组织和工作正在整顿和加强,今后全国文联将继续作为全国文学艺术团体的联合组织,在加强全国文学艺术界团结和联系,动员文学艺术工作者参加国家建设和保卫世界和平的活动上起它应有的作用”。

在筹备第二次文代会时,胡乔木甚至主张取消文联,按苏联的会员制度改,将当时的文学工作者协会、戏 剧工作者协会……改成各行各业的专门家协会,他主张 作家协会会员要重新登记,长期不写东西挂名者不予登 记。快开会的时候,胡乔木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对其他没说什么,但对取消文联发火了,他狠狠批评了胡乔木一顿,说“:有一个文联,一年一度让那些年纪大有贡 献的文艺家们坐在主席台上,享受一点荣誉,碍你什么事了?文联就虚嘛!”他认为取消文联,不利于团结老 一辈文艺家。而在张光年看来,毛泽东主张保留文联, “并不是要在各艺术家协会上面再设一层总的实际的领导机关,而是宁可虚一点,也要保留它。他不愿意事事 模仿苏联”。

事实上,中国作家协会依照的是苏联的模式。早在1948 年 12 月,丁玲在莫斯科见到了苏联作家协会主席法捷耶夫,丁玲“介绍了我们党在战争时期所采取的文艺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说中国形势很快将有大变动, 文艺工作也将产生新的组织和领导方式,希望了解苏联社会主义的一些组织及领导方法,以资借鉴”。《丁玲全集》收录了丁玲《与苏联作家协会法捷耶夫等谈话情况汇报》,其中记载了法捷耶夫的一些建议,如“现在一定要组织中央的文艺工作机关,如果现在不可能有, 就也必定要组织筹备会。它是作家的团体,不是联合团体,也不需要,那是党的,或者政府的工作”,还有“作家要提高,就要批评。作家要互相批评;批评家不必另有组织。这里最重要的就是文学报纸,这是教育作家、教育读者最好的工具”,以及“我们为了不要把有毒素的书给读者,一切在戏院上演的剧本和出版的书籍都须经过审查”等。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的工作,其实很和法捷耶夫的建议是大致相当的,“一是制定、发布有关文艺的方针政策,包括对一些 关系到文艺‘路线’的理论和政策问题的阐释”。一是 “总结一个时期文学创作、文艺思想的成绩和问题,需要发扬和纠正的”。一是“直接领导全国性的文学运动, 特别是 50 年代以来的文学批判运动,或者叫‘文艺思想斗争’”。

在组织方式上中国作协也有苏联作协的痕迹。在第二次文代会上通过的《章程》规定,中国作家协会“是以自己的创作活动和批评活动积极地参加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的中国作家和批评家的自愿组织”,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作家代表大会。在全国作家代表大会闭会时期,以代表大会选出的理事会为最高领导机关。理事会闭会期间,由理事会选出之主席团负责处理日常工作。这一届作协主席为茅盾,周扬、丁玲、巴金、柯仲平、老舍、冯雪峰、邵荃麟为副主席。主席团虽然未负责日常工作,但作协党组其实是最高权力机构, 主席团由选举产生,作协党组书记、党组成员和正副秘书长却是由上级党组织任命的。此后中国作协继续完善其内部组织,除了第二次文代会之前就已经成立的创作委员会和刊物委员会外,作协还陆续成立了外国文学委员会、普及工作部、古典文学部、文学基金委员会, 其负责人分别为萧三、老舍、郑振铎等人。1955 年 10月 27 日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第十四次会议将中国作家协会普及部改为青年作家工作委员会。此外,中国作协还掌管着《文艺报》《人民文学》《新观察》《文艺学习》

《文学遗产》《译文》《中国文学》(英文版)等刊物。为了加强中国作家协会的领导,1956 年中国作家协会第二次理事会(扩大)根据理事会主席团的提议,决定在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下设立书记处。书记处是一个集体的工作机构,它的任务是负责处理作家协会的日常工作,书记处有书记九至十一人组成,书记由作家协会主席团从理事中遴选。书记处的成立,使中国作协有了一个处理日常事务的常设机构。与此同时中国作家协会的分会也迅速发展,1950 年的分会数量是 6 个, 1957 年达到 10 个,1959 年增加到 23 个。

除了文联和作协之外,中央文化部、中宣部等也领导、管理文艺工作。1950 年 3 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文化行政会议,对文化部及各级文化行政机构的调整,“将文化所属各局合并改组为电影、艺术和社会文化事业三个管理局,将原属各局的事业划出成立独立单独的事业或企业机构”。周扬认为,这样调整之后,“机构更为集中,分工也较合理”“对全国文化、艺术工作情况的掌握,政策思想领导的加强,相信可以比现在要好”。对于具体的文艺部门来说,会同时面对多个机构的领导,如《人民文学》出版社,要接受出版总署、文化部、中宣部三个领导机关的领导,社长冯雪峰在 1957 年就抱怨,“左右上下夹击,有苦说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