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得·布鲁克:戏剧是一场游戏
当地时间7月2日,英国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在巴黎去世,享年97岁。
关键词:  彼得·布鲁克2022-07-05
-
普希金《茨冈人》:一个世界文学的标本
1827年,歌德在阅读完一部中国古典剧本后,发出了“世界文学的时代正在到来”的感慨,也就在同一年,俄罗斯出版了普希金的“南方长诗”系列中最出色的一部——《茨冈人》,在世界文学史后来的发展历程中,普希金的这部诗歌精品逐渐成为歌德“世界文学”理念形象而生动的艺术注脚。
2022-07-05
-
从《鲁滨逊漂流记》到《礼拜五》:“礼拜五”的新经典形象
西方文学史上,鲁滨逊的形象众所周知。
2022-07-05
-
马丁内斯:一切可能的序列
吉列尔莫·马丁内斯是博尔赫斯之后第二个在《纽约客》上发表短篇小说的阿根廷人,这是书商对他的介绍。
关键词:  马丁内斯2022-07-04
-
朱国华:《局外人》的几种读法
小说《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出版之后,好评如潮。
-
《西比尔,或两个国度》:“盛世哀歌”
1845年,英国小说家本杰明·迪斯雷利(1804-1881)“青年英格兰”三部曲的第二部《西比尔:或两个国度》(Sybil, or the Two Nations)问世,风靡一时。
关键词:  《西比尔,或两个国度》2022-07-01
-
萨莉·鲁尼旋风:一场感官和话语的喧嚣
萨莉·鲁尼的写作已经成为一个现象。
2022-06-29
-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之梦
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我读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长篇小说《世界坟墓中的安娜·尹》,跟随她的笔在地上地下穿越,小说构建的现代神话氛围和跨越现实与想象的叙事语境,让我的阅读始终兴致盎然。
关键词: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2022-06-28
-
走到“阴影线”
阴影线 最初是这个书名吸引了我,它很像近些日子的一个隐喻,位于光线分割的两个过渡空间之间,一旦被意识到,则是段在思考中独立成形了的时间。
2022-06-28
-
韩国文学中食物的文化学意义
饮食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类活动,不仅包括生理方面,还包括社会和心理方面。
2022-06-26
-
搜集词汇,不是为了你自己
《少年与沉默之海》是德国文学巨匠西格弗里德·伦茨的长篇小说代表作,由可以文化首次出版简体中文版。
关键词:  《少年与沉默之海》2022-06-24
-
《炉火旁——爱尔兰盖尔语民间故事集》:
道格拉斯·海德 爱尔兰的民间故事,长期处于无人探索、无人问津的状态,《炉火旁——爱尔兰盖尔语民间故事集》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这种文化缺失的遗憾,为爱尔兰文学、盖尔语、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2022-06-23
-
像佩雷克这样的文学“玩火者”
在写出《人生拼图版》这部名作前,乔治·佩雷克早就跃跃欲试,对文学实验有种“偏执癖”。
关键词:  佩雷克2022-06-22
-
十本书讲述法国史:欧洲的“不变”与法国的“例外”
一位欧洲历史学家说过,“20世纪末的中欧和19世纪末的中欧完全一个样。
2022-06-20
-
《桑戈马尔守夜者》:一个属于非洲的“疯女人”
近期,长篇小说《桑戈马尔守夜者》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可以文化引进出版。
2022-06-17
-
卡尔维诺的苏联旅行日记注疏
伊塔洛·卡尔维诺从失去忘年挚友切萨雷·帕韦塞的悲伤中走出来并重新整理心神奋笔疾书的那一年,是1951年。
关键词:  卡尔维诺2022-06-17
-
大江健三郎作品中的人文主义观
大江健三郎近照。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2022-06-16
-
韩松导读《蝇王》:文学为我们当下的生存,提供了一种注释
去年是威廉·戈尔丁诞生一百一十周年。
关键词:  《蝇王》2022-06-15
-
帕西瓦尔·埃弗里特谈小说的实验性与现实感
帕西瓦尔·埃弗里特(Percival Everett)可谓美国当代文学界的异类。
-
尤多拉·韦尔蒂:我认为实际的写作只存在于短篇小说中
我是在尤多拉·韦尔蒂乘坐的火车抵达潘恩站大约一小时左右后,在其下榻的奥格奎恩宾馆房间拜见这位作家的。
关键词:  尤多拉·韦尔蒂202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