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念 | 周明:假如时光重来,我仍然愿意当铺路石
著名作家、编辑,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周明同志,于2025年9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2025-09-17
-
从抗战日记中感悟信仰之力
抗战日记是抗战历史的鲜活印记。
2025-09-17
-
汪曾祺:态度谨严,技艺高超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口不谈《异秉》《受戒》《大淖记事》,就不敢说了解汪曾祺。
2025-09-17
-
范文澜:旧学传人 新史宗师
绍兴古城,锦麟桥畔,坐落着一座素雅的清代建筑——范文澜故居。
2025-09-17
-
曾纪泽与《中国先睡后醒论》
曾纪泽(1839——1890年)是晚清封疆大吏曾国藩之子,亦是近代中国杰出外交官。
2025-09-17
-
谢冕:宛若当日庭院——故里四忆之一
幼年的记忆,古老的庭院。
2025-09-16
-
蔡义江先生的一封信
我最早读红楼梦是在1978年,正在上初一,读的那个版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年重印的四册本。
2025-09-16
-
陈平原:为何不断与《新青年》对话
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9月15日,因版权纠纷,第二卷起改题《新青年》。
2025-09-16
-
对巴人的“再认识”——读《巴人年谱》
作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之“浙江现代文学名家年谱”的成果之一,钱英才、刘杨合著的《巴人年谱》(以下简称“钱《谱》”)由浙江大学出版社2024年10月出版,这是第一部公开发行的《巴人年谱》。
2025-09-16
-
高小龙:我与名人故居的故事
名人故居在北京三千余处、十余种类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中,可以说是与我们当代人最为亲近的一类。
2025-09-15
-
袁同礼与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建设
袁同礼(1895——1965年),字守和,祖籍河北徐水,生于北京,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杰出开拓者、新图书馆运动的重要推动者。
2025-09-15
-
抗战烽火中诞生在沂蒙山区的“红色学府”
蒙山高,沂水长。
2025-09-12
-
这才是清末学人眼中的文学
“名目虽是《中国文学史》,内容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有人说,他都是抄《四库提要》上的话,其实,他是最奇怪——连文学史是什么体裁,他也不曾懂得呢!”这是郑振铎先生在《我的一个要求》中写下的话,批评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
2025-09-12
-
赵珩:自珍小物亦可赏
初夏见布衣书局在销售赵珩的《五十小物》签名钤印本,一个忙忽再看时,书已售罄。
2025-09-12
-
叶百丰编、夏济安藏的《群雅》
《群雅》,研究中国文史之专刊,“第一集卷一”1940年4月1日出版,线装本,扉页署“李寅文 吴荣鬯 叶百丰 方德修编辑”,“群雅月刊社印行”,并钤“群雅月刊社”阳文印一方,版权页署“中国图书服务社”总经售。
2025-09-11
-
凤岭山中,那一群热血的文艺青年
平阳县西北部群山连亘,峰峦叠翠,其中的凤岭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
2025-09-11
-
《芦荡火种》背后的文牧、汪曾祺
藏两种同名旧籍《芦荡火种》,一是京剧版,一是沪剧版。
2025-09-11
-
郑振铎一九三九年日记中的地下工作
二〇二三年底,此前从未披露的郑振铎一九三九全年钢笔手写日记,现身于上海某拍卖场。
2025-09-11
-
我只不过是许多从受教而感念老师的学生中的一个
编者按:日前,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学者张新颖《启明:杂记我的复旦老师们》。
2025-09-10
-
一把大刀的重量——郭澄清与他的《大刀记》
在文学史上,一个用生命书写抗战记忆的身影巍然挺立。
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