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京:机器人的重复与反抗
《前夜》是去年完成的中篇小说,一个关于“变化”的故事。
2022-11-15
-
秦祖成:乡村烟火一直温暖的存在着
我想说的是,有的人没有扎进乡村,不知道乡村的真实面目;没有走进农民的真实内心,无法体味农民的痛楚。
2022-11-14
-
邵丽:在石头上开出花来
最近一个时期,我一直为《金枝》续篇的创作而焦虑,似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入口。
2022-11-12
-
石一枫:交通工具上的文学生活
朋友们,大家好。
2022-11-10
-
李西闽:我们面临的精神困境
写下《饥饿的范西蒙》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问题,范西蒙到底为何饥饿?也许你很难想象,在现实中,有人会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之中,哪怕他还是个言情小说作家。
2022-11-09
-
杨少衡:小说里的两件事
应当说这个中篇小说里事情不止两件,杂七杂八牵扯不少方面,包括人物之间的关系、上下层次的勾连、往昔的渊源和未来的期许等等,但是主事件唯二:一是所谓“雅集”,二是所谓“那个洞”。
2022-11-08
-
鲍磊:观照大城市里的小事情
在城市,我们都太忙了。
-
阿占:值得记取的人间故事
上苍俯瞰地球,看见的一定是蓝色。
2022-11-07
-
刘汀:写作的灵感是什么
养一颗故事的种子,然后等着它基因突变 刘汀 《水落石出》是个两兄弟的故事,它在我心里已经养了很久了。
2022-11-04
-
《将军远行》后记:寻找之旅的明与暗
乍看起来,这个故事有点荒诞。
-
用优秀作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没想到幸福生活来得这样快!” 蒋 巍 2019年9月,我带上一个小台灯,从北京出发,历经陕西、新疆、贵州、上海、黑龙江……整整一年半的万里行,完成30万字的《国家温度》等作品。
2022-11-01
-
短篇《飞来飞去》:一面是理解,一面是误会
在想这篇创作谈的时候,我忽然发现我早已悄悄地下意识地小心翼翼地触碰这个主题了,比如《没有语言的生活》(1996-1《收获》)。
2022-11-01
-
张炜:老人和石屋
几年前的春天和秋天,我和朋友迷上了济南南部山区。
2022-11-01
-
三三:我没有去过巴黎
一、关于孙明磊与《巴黎来客》 我没有找到他的讣告,大概是三年前发布的。
关键词:  三三2022-10-31
-
孙洁:等这些句子长大,自己走出来
《旧时天气》 孙洁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前几天看了演员吴彦姝、奚美娟领衔主演的亲情电影《妈妈!》。
2022-10-29
-
陈希我:先锋文学如何续航
《普罗米修斯已松绑》 陈希我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年,我写了一个中篇小说《普罗米修斯已松绑》,发给当时《花城》杂志的朱燕玲主编。
关键词:  陈希我2022-10-29
-
班宇:侧线的再生
“短篇小说未必要反应任何一种特殊的社会辩证法”,哈罗德·布鲁姆的这句话意旨短篇小说题材与形式上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在此时,我们若将这个观念进一步延伸,会发现这种辩证法也可以包含小说内部的独特性和范式性,社会切片与命运履历的完形填空,成为寓言、神话与象征资料的充分需求,契诃夫式或者卡夫卡—博尔赫斯式的写作制度——直至对其本质和定义产生质疑,除去篇幅与字数,短篇小说得以成立的特质究竟为何:我们在写作或阅读短篇小说时,必须拥有一个心领神会的时刻吗?必须取得顿悟吗?必须富有创造困境的责任吗?必须维持一个视而不见的姿势吗?必须探寻一种独立于词语之外的情绪吗?必须作为修辞研究、地域文明与生物政治的注释案例吗?必须遵循一套折中的审美秩序吗?换句话说,我们必须要把自己想得更清楚一些吗? 这些问题不是在寻求答案,而是指向了一种内在的冲突与演变——正是这些,我们得以确立短篇小说的基本轮廓,即在想象与限制之中,历经一种“竭尽的消逝”,如一宗未尽的卷轴,或发射出去的目的不明的箭矢。
2022-10-26
-
路内:抒情与妄议
这本小说从2020年开始写的,当时疫情刚开始,据说死亡率很高,后来全球泛滥。
关键词:  路内2022-10-26
-
李浩:要故事,也要思想
写作这本《灶王传奇》,我准备了几乎整整十年。
关键词:  《灶王传奇》2022-10-26
-
王方晨:在中国大地上寻找千古神石
“我不是没想过,其实啊,每个平凡人家的生活都是一座看不见的光荣的庙宇耸立于世,由一百零七根或一百零八根无形而沉重的大理石柱支撑。
202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