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猎》:写出寻常又不同寻常
最近几年,《当代》杂志先后推出我的中篇小说《阿基米德定律》《一意孤行》《弯道超车》,以及最新的这一部《互猎》。
2023-11-14
-
张锐强:我爱好那些有爱好的人物
我对历史的兴趣持续多年,但始终执迷于人物与事件本身,很晚才注意到“时间”这个因素。
2023-11-13
-
冉正万:以两座桥致敬旧知识分子
李光斗确有其人,我不止一次在写作中引用他的诗文,对他的名字却很少提及。
2023-11-13
-
陈子善:关于我的书话写作
忝为在高校中文系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学者,撰写学术论文是题中应有之义。
2023-11-13
-
《灵隐》创作谈:看园
我现在的住处,离志莲净苑是很近的。
2023-11-13
-
《水手》:来自太平洋深处的迷人气息
《水手》最早的章节写于2016年,但我不好意思说这部长篇耗费了七年时间。
2023-11-12
-
张楚:断想——我的小说观
在小说写作时,注入过多的真情实感是危险的事,稍不留神,过于饱满的情绪和表达就会对小说的逻辑性造成莫名其妙的遮掩,进而对小说的内部结构造成损害,从而使小说变得庸俗。
2023-11-08
-
东西:真实不等于正确
再也没有过去那种单向输入的写作方式了。
2023-11-08
-
刘庆邦:最为难得是微妙
写小说就是写微妙,写得最好的小说都是微妙的小说。
2023-11-08
-
樊健军:在熟悉的生活中轮作
一只斑鸠充当助产师,催生了这个小说。
2023-11-07
-
默音:小说的土壤
从出版社辞职后,我拾起了文学翻译的老本行。
2023-11-07
-
《误入孤城》创作谈:孤城的想象和记忆
现在想来,这本书的起源也许来自小时候记忆里的江心屿。
2023-11-07
-
一条通往过去的密道
2005年初春,我在上海的新客站坐上去南京的绿皮火车,那年我读研二。
2023-11-06
-
范雨素:文学是枚回旋镖
这两天刷视频,看到人说,文学是一种慢性病,潜伏甚久,渐渐发作。
2023-11-06
-
王计兵:记录生活里的光
时代的现代化,催生写作的现代化、诗歌的现代化。
2023-11-06
-
胡安焉:在写作中认识自己
2020至2021年,我陆续写出了《我在北京送快递》一书的内容;随后,我就着手进行第二本书《我比世界晚熟》的写作。
2023-11-06
-
贾平凹:创作属于我们品种的作品
平常读书,读中外经典名著,读同时代前辈作家、同辈作家、年轻作家作品,我关注的是他们在写什么和怎么写,一边读一边思考,他们为什么写了这类题材,我怎么没注意到这方面题材,他们这么写,而我写这类题材时又会怎么写?也就关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看见了什么,看到的东西是别人曾经看到过的,还是别人没看到的他却看到了?为什么他们能看见,我没有看到?那么,参加作品研讨会,不论是研讨我的作品还是研讨别人的作品,我要了解更多的人尤其是评论家是如何关注时代和社会的,是如何认识时代和社会中的种种矛盾以及人性的新的呈现,是如何认识当下文学思潮、文学观念的变化的。
2023-11-03
-
《昆仑海》:在故事的海洋里
我在一座以风景著称的城市生活,有时候经常穿行在灯光白亮的地铁通道,在动荡的车厢里发呆。
2023-11-01
-
此岸彼岸,背影如山也如画
自古洎今,无论是承平时期,还是战乱年代,一路起起伏伏、浩浩荡荡下来,历史所铭记与颂扬的不外乎是“美好”的人。
2023-10-30
-
曹军庆:那些消失了的工厂和那些人
一直想写县城里那些消失了的工厂和那些工厂里消失了的人,这一想法由来已久,渐渐变成某种“执念”,但真正做起这件事情、开始写作是在去年冬天。
202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