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歌缓唱——《鲸路》创作谈
心碎的人都去哪了? 他们不见了,坍缩在无光的所在。
2023-08-21
-
张琳:逐梦中的隐痛
很小的时候,到外婆的村庄走亲戚,遇见了一场相亲。
2023-08-18
-
郭谁:对于海的爱要等到离开海之后才察觉
这篇文章创作于我在天津大学读本科中文系的时候,最初发在我的个人公众号“单翅鸟”上。
2023-08-18
-
郑在欢:绝对的动物,相对的人
如今的我是一个猫奴,这简直难以置信。
2023-08-17
-
于青:救赎
于青 这世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不是决策者,不是官员,不是专家,不是军事家,但他们比谁都关心国家大事,世界大事。
2023-08-17
-
让好故事闪耀信仰的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2023-08-15
-
安宁:世间万物让我动容
我常常想,我为什么如此沉迷于自然的书写,仿佛只有在自然之中,我才能感知到生命的存在? 在巴丹吉林,我弯下身,以贴近大地心脏的谦卑姿势,听到一株白刺的呼吸,也发现了自我的存在。
2023-08-11
-
张象:城市的多重脸孔
有段时间,每天梦见坐地铁。
2023-08-10
-
梁豪:请告诉我,什么叫小说?
该小说想表达什么?题目用意何在?主人公最后到底怎样了?是根据你的真实经历改编的吗?——想必不少写作者都曾经或正在经历诸如此类的拷问,我也不例外。
2023-08-10
-
杨遥:让生活的无尽意义浮出水面
站在2023年的开端回望,过去一年空空荡荡,许多觉得非常重要的人和事变得很遥远,而一些年代久远以为已经忘却的事情却不可思议地清晰浮现出来,我明白自己“老了”,开始喜欢回忆过去。
2023-08-08
-
杨伯良:总想写一部好看的小说
多年来,我创作的所有作品都带有天津静海南运河、子牙河、宽阔的大清河、辽远的团泊洼等地域特征。
2023-08-08
-
叙述的力量——《河桥孝子》创作谈
这篇小说的灵感来自于我听到的一个梦,一个被误诊为死亡的老人,在葬礼上忽然醒来了。
2023-08-08
-
为上手住客和自己写作——《白鲟》创作谈
博士毕业,我在香港还没找到教职、没有收入的时候,住过一段时间的劏房。
2023-08-08
-
用文学的魅力再现时代的风采
今天的澜沧江,吊桥、高铁桥、油管桥同存。
2023-08-07
-
文学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
2018年7月,我第一次来到野三关。
2023-08-04
-
关于《花问》:定有解人,有慧眼,有体恤之心
《花问》开篇描写的那番园中景物,是我去年落笔那天散步时所见实景,池塘中睡莲尚有残花,写写改改,秋去冬来春又至,完成那天,已是今年春分。
2023-08-03
-
小昌:若《孔雀东南飞》里也有母与子的故事
有许多过往我们以为自己早就忘了,其实并没有,有的是不愿想起,有的是张冠李戴了,还有的藏在了记忆深处。
2023-08-03
-
《请君入席》:人生的宴席 生活的况味
红日的长篇小说新作《请君入席》,是一部紧贴现实生活的长篇力作。
2023-08-03
-
《乌人传》后记:他们的孤独就是我的孤独
有人问我,文学的作用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人做了不同回答,有些回答似是一种狡辩,也有一些把这个问题说得很透彻。
2023-08-03
-
《到中国去》:飞扬的浪漫,深沉的蓝眸
2010年那个春夏之交,我有幸作为鲁院吸收的第一个海外学子,走进第十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与祖国内地五十多名专业作家同窗学习,交流和提升的同时,我暗暗揣着一个执念:将二战时期为躲避纳粹迫害而逃往中国,与中国人民并肩抗战、生死相依的传奇故事诉诸笔端,创作成一部长篇小说。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