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海男:记住那蔚蓝色的光阴

      我也许天生就是写诗的,我在母亲身体中就开始写诗了,我能回过头去,看见她带着我的胚胎去小镇乡村培植她的蚕桑基地,她在滇西田野上行走时,头顶上就是蔚蓝色的天空,我在母亲身体中以水的晶莹剔透开始了漫游。

    2025-11-16

  • 当情感的力量在小说中显形

      今年,我的第一本书《新婚之夜》再版,拿到书之后,又翻看了一遍,有种翻旧相册的感觉,其实也只有六年,远远不足以“怀旧”。

    2025-11-15

  • 《榕树下的老乖》后记:贴着人物写

      黔南荔波是一座隐匿于尘世的小县城,宛如一颗被群山与河流层层包裹的果仁。

    2025-11-14

  • 王华:人世间所有的病

      多年前,有人对我说,你应该去写一写我们那边那个麻风村。

    2025-11-13

  • 刘荣书:说吧,记忆

      五年前,我就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世上的花儿她都不爱,似乎只爱棉花这一种……当时,我只想写一篇散文,就写一写妻子“种棉花”的事。

    2025-11-13

  • 乔叶:我的写作,一直都是从小路出发的

      01 人生轨迹与自我跨越 我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河南焦作人。

    2025-11-13

  • 让思绪跟随微小的生命向上洄游,追寻生命的本源与意义

      二〇〇三年末,我到黑龙江最北端的漠河还要更北边的洛古河村,采访一对坚守在那里的移民警察夫妇。

    2025-11-13

  • 李唐:我迷恋的是“选择”

      写作《秉烛游》对我来说非常艰难,但也很愉快。

    2025-11-10

  • 魏思孝:写作处境

      一 大概是2006年,我正在服役的朋友刘欣托战友帮我组装了一台电脑,抵了他借我的一千元。

    2025-11-07

  • 一辆开往萧条服装城的车,载满了无法到站的往事

      820支是太原市的一条公交车线路,从森林公园到服装城。

    2025-11-07

  • 舒辉波:阅读镜鉴与生命反思

      走过夜路的人,特别懂得光的珍贵。

    2025-11-07

  • 寻找一个把手——《张黑女》创作谈

      那时候我还在念小学吧,有个邻居,瘦高个儿,长胳膊,绝技是单手拿起一只篮球。

    2025-11-06

  • 不可避免地继续谈论着什么

      让我大篇幅地写创作感受真是一件惭愧的事,刚刚起步的年份通常容易些,有一种展望未来的仪式感,多数是观念,谬论居多。

    2025-11-04

  • 献给屯垦者,也献给自己

      生长在天山脚下,父母亲是垦荒者,我认识的许多长辈也都是垦荒者。

    2025-11-03

  • 逆旅行人,水中捞月

      距离写下《生活启蒙》这部小说第一个字的时间,已经过去四年了,这四年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有“天翻地覆”之感,我们共同经历过的,已无需赘言。

    2025-11-03

  • 在文字世界里捡拾自己

      我出生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九岁走出草原,随家人迁居河北承德,大学时来到海南,一晃数年,故乡已大变,我亦然。

    2025-11-03

  • 以更广阔的视野关注时代生活

      文学创作的起点往往源于个体的情感体验,是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对世界的感知、对内心的剖析。

    2025-11-03

  • 北双宝:我在故宫长大

      每当有人问起我是在哪里长大?哪里上班的?我总会给出一个让他们愣一下的答案:故宫。

    2025-11-02

  • 这些小说不是一个个的响指

      通常来说,似乎要先解释一下,《白象》这本小说集的写作情况与完成时段,但若要得到更为精准的信息、更为恰当的情绪,必得再次涉入记忆的河流,像是一位凶手要去指认自己的犯罪现场,蛛丝马迹皆为悲欣,实在羞愧,也令人怯懦。

    2025-10-31

  • 王蒙:文学三题

      写作的命运和选择 今天我想说的话题,是“写作的命运和选择”。

    2025-10-31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