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文学IP呼唤“工匠精神”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依旧在各大卫视和视频网站间热播。
2017-04-05
-
聚焦网络军事文学
相对于传统军事文学来说,网络军事文学是一个比较混杂的概念,或者说,军事文学在网络上的传播,经由读写双方互动,产生了一种新的能量,使其外延被充分扩大。
2017-03-31
-
唐七公子《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爱情神话,还是价值虚无?
《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中,撑破天地的爱情神话就如同一张华丽而脆弱的皮,包裹着的是价值的虚无与空洞。
2017-03-31
-
过度同质化伤害了网络文学生态
过度的同质化已经严重影响到网络小说从高原走向高峰。
2017-03-31
-
中国网络文学缘何领先世界?
中国网络文学,世界第一 被戏称为“野蛮生长”的中国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人类文学发展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2017-03-29
-
长出脚来,才能走得出去
在全球互联互通的当下,不少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已在海外开始“圈粉”,创造愈发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7-03-28
-
确立风向标,呼唤网络文学经典
我国网络小说有庞大的作者群和受众群,应商业机制而生,海量的作品造就了中国网络小说的繁荣,但也带来了网络小说的问题和困境:泡沫严重,优质作品较少,作者整体素质堪忧,同质化、娱乐化、商业化倾向突出。
2017-03-22
-
从排行榜看网络文学流变
在网络文学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重要节点不能忽视,它们的出现标志着网络文学逐步由草根化向主流化的方向演变。
2017-03-22
-
网络文学本体的“谜面”与“谜底”
主持人:何平 上期黄鸣奋《论文学的多本体性》对网络文学的当下性是基于“文学史”的观察,这一期欧阳友权则强调网络文学的“现实性”,他认为:“网络文学正是作为一种技术性的存在、大众化的存在、跨界文学与文化艺术的存在而走进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生活,进而以其巨大的体量和广泛影响力来获得历史存在感和文化新锐性的。
2017-03-21
-
类型化与主流化的复调共鸣
2016年我国网络文学的创作格局没有大的变动,在社会生活与文化生活交融的多元格局中稳步发展,无论从网络作家自身的创作姿态还是作品呈现的最终形态,都有向主流化、精品化和经典化靠拢的趋势。
2017-03-21
-
建立网络文学批评“共同体”
相对于传统的文学批评,网络文学批评有其特殊性。
2017-03-20
-
“无网不文”时代的文艺批评
网络文艺批评是从新媒介文艺批评中脱颖而出的。
2017-03-20
-
推进网络文艺批评理论的建设与研究
蓬勃发展的网络文艺不仅对网络文艺批评实践提出了现实要求,也要求学界及时推进网络文艺批评理论研究。
2017-03-20
-
玛丽苏、白莲花与“总攻”人设
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作家琼瑶经由《海峡》《长江》等雅俗兼包的文学类杂志进入中国大陆,激增的杂志销量和坊间的热议让杂志社和出版社同时嗅到了其中的商机,花城、江苏文艺等出版社相继开始出版琼瑶小说的单行本,1985年琼瑶亲自将自己的小说《几度夕阳红》制作为电视剧,而后她将台湾的影视团队带入中国大陆,前后共制作剧集五百多集,“琼瑶剧”一时成为“屏霸”。
2017-03-15
-
类型、符号与叙事逻辑
在互联网+与互动娱乐的时代背景下,在ACGN产业链与跨媒体世界的文化土壤中,艺术创作正步入一个网生内容的“赛博空间”。
2017-03-15
-
女性向玄幻—修仙网络小说的流变
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视连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下简称《三生》)近日收官,虽然原著小说身陷抄袭风波,但这部电视剧仍旧凭借可称精彩的剧本改编、自然不尴尬的台词,以及颜值和演技都基本在线的演员而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收视成绩。
2017-03-13
-
网络文学为什么越来越“技术化”?
2月1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网络文学抄袭泛滥,作家买‘写作软件’组合新小说”报道:近年来,网络小说被指涉嫌抄袭的情况屡屡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2017-03-13
-
借助网络之力 推进文化传播
“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要产生“好”的效果,旨在改变以前国际上对中国形象的歪曲,重塑中国国际形象,是一种努力方向,也是具有明确的未来指向的形象塑造工程。
2017-03-03
-
IP剧的“药效”失灵了吗?
近两年电视剧制作和播出的热潮中,IP剧无疑是最热门的概念。
2017-03-03
-
网络文学应警惕唯技术化怪圈
近年来,网络小说涉嫌抄袭的情况屡屡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2017-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