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劼人凌子风与《死水微澜》
今年是李劼人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死水微澜》创作完成90周年。李劼人是中国近现代最好的作家之一,1935年至1937年,他的“大河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相继问世,但是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中,他的作品传播不畅。1992年4月,导演凌子风根据李劼人小说《死水微澜》改编的影片《狂》在第十六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上作为开幕影片首映,李劼人才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
1935年6月14日,李劼人在致舒新城的信中说:
自本月七日起,继续补作,计在走时,可得四万字,决计在回家之后,专心为之,期在十日内写出四万字,再以二十日之修饰剪裁抄录,则是在七月底可得一部十万余言之完整小说。此部小说暂名《微澜》,是我计画联络小说集之第一部。背景为成都,时代为光绪庚子年之前后,内容系描写当时之社会生活,洋货势力逐渐侵入,教会之侵掠,人民对西人之盲目,官绅之昏庸腐败,礼教之无聊,哥老之横行,官与民之隔膜,以及民国伟人之出身,咸以侧笔出之,绝不讥讽,亦绝不将现代思想强古人有之,尤其注重事实之结构。
1935年7月29日,李劼人为《死水微澜》这部小说画上最后一个句号。1936年7月,《死水微澜》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1935年至1937年是李劼人文学创作的高峰期,接连完成了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三部曲。
曹聚仁在他的《文坛五十年》里认为,李劼人的小说“无论取材、组织及描写,都非茅盾的《子夜》所能企及;比之巴金的作品,那更高得多”。客观说来,李劼人和茅盾、巴金同处在一个急遽变化的时代,但受到时代、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他的感受与茅盾、巴金有别,对文学的理解和追求也大有不同。茅盾、巴金是从政治经济角度观察社会,直截了当地挖掘着人性中的负面,而李劼人的作品虽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有对人性的批判,但他的批判是温和的,即便批判,也寄予了更多的同情。
人物非主流,自然主义色彩重,是李劼人在文学史上被长期遮蔽的主要原因。1956年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刘绶松著)和1961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夏志清著),都没有写到李劼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中,李劼人的作品一直遭受冷遇。直到1991年,导演凌子风据此改编的影片《狂》,让李劼人再次回归人们的视线。
影片《狂》是凌子风在新时期创作的压卷之作,此前,他已拍摄了根据老舍原著改编的《骆驼祥子》(1982年)、根据沈从文小说改编的《边城》(1984年)、根据许地山小说改编的《春桃》(1986年),均改编自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关于改编的理念,凌子风说:“改编就是原著加我,别人怎么看跟我无关。”1991年的《狂》在最大程度上表现了凌子风的创作个性。
《狂》是一部难度较大的改编作品,其难处在于李劼人对人性细致刻画的深度。小说女主角邓幺姑天生就是个“不大像乡坝里的婆娘”,一心向往都市生活,经人说媒,嫁到成都近郊的天回镇,当上了兴顺号杂货铺的老板娘,人称蔡大嫂。老板蔡兴顺生性老实,又愚钝笨拙,但有个做袍哥舵把子大管事的表兄罗德生护着,没人敢欺负。冬去春来,蔡大嫂与罗德生的感情与日俱增,癫狂相爱。另一士绅陆茂林也喜欢蔡大嫂,因为争风吃醋被罗德生赶出天回镇,怀恨在心,和信了洋教的乡绅顾天成联手向官府告发罗德生,罗德生闻讯逃离,官兵追过来,砸了兴顺号,把蔡兴顺夫妇打到半死,蔡兴顺也因此入狱。小说结尾,顾天成来到乡坝打探罗德生行踪,却被落难的蔡大嫂吸引,执意要娶她。为了救出狱中的丈夫,为了儿子,为了情人,蔡大嫂答应了。小说写道:
她(蔡大嫂)父母才有了时候,问她为什么答应嫁给顾天成?
她笑道:“你两位老人家真老胡涂了!难道你们愿意眼睁睁的看着蔡傻子着官刑拷打死吗?难道愿意你们的女儿受穷受困,拖衣落薄吗?难道愿意你们的外孙儿一辈子当放牛娃儿,当长年吗?放着一个大粮户,又是吃教的,有钱有势的人,为啥子不嫁?”……
“就不怕旁的人议论吗?”
“哈哈!只要我顾三奶奶有钱!……怕哪个?”
“一肥遮百丑”,蔡大嫂最后嫁给顾天成,有为了救狱中的丈夫、为了儿子的前程和全家的生计、为了情人罗德生不再被追杀的考虑,但也是以堂而皇之的理由,实现早已预设的人生目标。从邓幺姑到蔡大嫂,再到顾三奶奶,她完成了从一个乡村姑娘向地主婆的蜕变。李劼人曾说:“蔡幺嫂这样的典型我看得很多,很亲切。她们的生活、思想、内心、境遇,我都熟悉。我是从很多蔡幺嫂身上取出一些东西,加一点灰面,这样捏成一个面人,而不是甲蔡幺嫂加乙蔡幺嫂加丙蔡幺嫂等于书中的蔡幺嫂。”(李劼人《谈创作经验》)
导演凌子风将小说改编为电影时,一个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对主人公蔡大嫂形象的美化。影片结尾,蔡大嫂在县衙门前高喊:“我要见你们的县太爷,告诉县太爷马上放他爹。”这个戏剧化的结尾,出现在凌子风导演的作品中是很自然的,因为他关心的是女性的形象。
《死水微澜》的主线是袍哥文化跟洋教势力的此消彼长。小说以蔡大嫂与罗德生以及蔡兴顺、顾天成这些人物之间人性、人情、人欲的复杂纠葛为核心情节,反映城乡大时代变迁。庚子年前后四川社会的那一潭死水,并不是被蔡大嫂那光闪闪的一双大眼点活的,蔡大嫂和罗德生的艳情故事也没有起太大涟漪。此时,义和团运动已进入如火如荼的阶段,当八国联军入北京的消息涌到成都,洋人在四川也有权了时,水面才起了微澜,女主人公蔡大嫂跟了一个靠洋人得势的顾天成。故事结尾出现意想不到的翻转。
凌子风的夫人、著名编剧韩兰芳在改编《死水微澜》时,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总体上忠实于原著,通过几个人物反映当时时代的社会矛盾和政治风云。而凌子风写的分镜头剧本,已不再是原来作家的作品。凌子风的《狂》,既把两性角逐的成分作为中心,又兼顾重大的历史事件,笔墨有些分散,使得影片在这两者之间有点摇摆不定。
凌子风拍《狂》,强调演员要具备川味和土味,演员下到川北合江县熟悉当地人的语言、生活习惯。许晴(饰演蔡大嫂)、尤勇(饰演罗德生)、赵军(饰演顾天成)和程希(饰演刘三金)的表演都不错,得益于李劼人原作提供的文学基础,也得益于凌子风独特的改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