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新南方、新南洋”文学思潮海外推广活动走进马来西亚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5年10月29日09:31

近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外联部指导,马来西亚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主办,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南方大学学院与新纪元大学学院共同承办的“新南方、新南洋”文学思潮海外推广系列活动在马来西亚举办,中国作家陈崇正、学者赵稀方和沈庆利赴马与马来西亚文学界人士充分交流,开展了一系列充满思想深度的对话。

南方大学学院的对话活动,由南方大学学院中华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王润华和图书馆馆长许通元共同主持。活动上,陈崇正、赵稀方与沈庆利分别发表专题演讲,从文学地理、文化身份与文本经典化等角度深入剖析“新南方”与“新南洋”的文学特质。

作为中国“新南方写作”代表作家之一,陈崇正以《潮汕、南洋与新南方写作》为题,回顾了“新南方写作”的形成脉络。他介绍,该思潮始于陈培浩2018年在《文艺报》上发表的《新南方写作的可能性——陈崇正的小说之旅》,并由此引发广泛讨论。他指出,“新南方写作”区别于传统“江南文学”,远离文化中心,呈现非主流的现代性面貌。其文学精神植根于岭南、港澳台及更遥远的南洋文化圈,强调边缘与中心的互动,关注被历史忽略的“南方之南”。

赵稀方在《谈新南方与新南洋》的演讲中指出,“新南洋文学”与“新南方写作”一脉相承,同样体现出语言多元、现代主义色彩鲜明的文学风貌。他认为,热带雨林、南洋巫术、海洋信仰等独具地域性的元素,正进入汉语文学的现代叙事,拓宽了中国文学的疆界。

沈庆利则以《新南方写作与马华文学经典化》为题,探讨马华文学在当代语境中的地位。他指出,马华文学在“新南方”语系中扮演关键角色,尤其南方大学学院作家群长期致力于“新南洋书写”的理论与实践。他特别提到,王润华的作品超越传统文人对中国文化的纠结,展现对汉字之美与文化符号的热爱,是新南方文学精神的典范。

王润华在会上正式提出了《我的新南洋新南方诗学宣言》,并在总结发言中提到,南方大学学院正是新南洋文学的大本营,此次中国学者的到访“可谓选对了地方”。

在新纪元大学学院的“从烽火南洋到新南方写作:中马文学互鉴之路”座谈会由该学院校长莫顺宗主持,马来西亚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负责人拿督吴恒灿,陈崇正、赵稀方和沈庆利先后发言,座谈会以线上线下形式同步进行。

吴恒灿在座谈会上提出,中国文化精神“遍悬诸灯,交射互映”,中华文明气运绵长,让海外读者通过“中国文学新浪潮”海外推广活动,第一时间感受中国当代优秀青年作家作品的魅力,从而认识更当下的中国、更生动真实的中国形象。同时,近年来马华作家的创作不断“北上”,也让新南方思潮有了更扎实的基础,马华作家具有临界性、海洋性、地域性的创新写作,让中国的读者认识到位于南洋南方的马来西亚文学内涵。两者不断交融,形成中马文学交流新格局。

陈崇正在此次活动中深有感触,即兴赋诗抒发了在马来西亚进行文学交流的内心体验:“在这个没有冬天的地方,天地间食物丰盛,椰子树迎风而立无忧无虑……一个人要来多少次马六甲,才能真正认识命运。”

两场针对“新南方、新南洋”文学思潮的对话交流会,在马来西亚文学界、学术界及星洲日报等新闻媒体,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南方大学学院中华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王润华和新纪元大学学院校长莫顺宗均向马来西亚中国读者俱乐部与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提出,希望让这两所院校成为“新南方、新南洋”文学重镇。未来,马来西亚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将开展更多文学对话与交流活动,推动“新南方、新南洋”文学思潮获得更广泛的关注及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