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报纸上的“胜利日”
1945年9月2日,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这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正式结束。
消息传回国内,人们无不欢欣鼓舞。9月3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大公报》等多家报纸,大篇幅地报道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好消息。延安、重庆等地还举办了大规模的庆祝活动,庆祝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解放日报》
连续报道延安民众欢庆胜利
1945年9月3日,在延安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用一版的头条刊发了《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日寇签字投降》的报道:“昨天日本向同盟国投降的签字典礼于上午十点卅分(东京时间)在停泊于东京湾的密苏里旗舰上正式举行。”
该报道还介绍了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日本方面的代表和同盟国方面的代表。日本签字投降后,斯大林、杜鲁门均发表了演说。这篇报道后面则援引“路透社东京二日电”,发表了日本降书的内容。
当天《解放日报》头版中间刊有一则题为《庆祝抗战胜利》的简讯:“边区为庆祝抗战胜利,特决定各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于三、四、五日放假三天,以资庆祝。并闻将于五日举办群众庆祝大会。”
根据9月4日的《解放日报》可知,9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了“延安各界庆祝抗战胜利大会”的筹备会议。会议要求各机关立即进行宣传动员,由联政宣传队、文工团、鲁艺、延安市民等秧歌队,于9月5日上午举行火炬游行,民众剧团也要在大众剧院公演。各机关要自行组织娱乐晚会,以庆祝抗战胜利。筹备会还制定了大会标语共计15条。
9月5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社论说:“在敌后战场上,中国共产党放手发动群众,进行人民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敌军及百分之九十五的伪军,壮大了人民军队的力量,收复了广大的国土,建立了十九个解放区,收复二百余个县城。敌后解放区是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模范,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之一。”
社论也对当前的形势做了高瞻远瞩的分析:“已被打败的日本侵略者至今在中国战场上还没有放下武器,并且还在尽力挑拨中国内战,破坏中国内部团结,阻挠中国民主运动;保存和继续培植其走狗——亲日派势力,力图保持其法西斯主义与军国主义,待机卷土重来,死灰复燃,再度侵略与奴役我中华民族。对于这一恶毒阴谋,全国各党派和同胞们必须高度警惕,并予以有力的回击。”
9月5日下午2时,延安各界共2万人举行了庆祝抗战胜利大会。9月6日的《解放日报》一版头条报道了当天的盛况:“鲁艺、联政、文协、完小等秧歌队喧闹的锣鼓声音,随着欢呼的人群,此起彼伏,拥进会场。会场四周的木牌上张贴着各种颜色的标语,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着经过八年苦斗所换取的欣愉。从广场上、从两旁的山壁上,传出了一阵一阵高昂的口号声。”
庆祝大会上,朱德总司令首先发表演说。他说,中国几十年来受日本侵略,今天得到了解放,这个胜利的获得,是依靠全中国人民的努力、军队的英勇作战和同盟国的帮助。现在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个独立、自主、富强的新中国。
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随后发表讲话,他简述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还列举了陕甘宁边区和各解放区的建设成绩,最后呼吁全国同胞一起努力,巩固和发扬已取得的胜利果实。
延安大学校长吴玉章、教育家黄齐生、晋绥边区的开明绅士刘少白和边区劳动英雄吴满有等人先后发言,赞颂了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的卓著功绩。
9月5日夜晚,延安民众举行了火炬游行,民众剧团在大众剧院公演剧目,各机关举行多种形式的晚会庆祝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9月5日,《解放日报》文艺副刊曾刊发了飞涛的诗作:《为和平而歌》,这首诗代表了当时中国人的共同心声:“啊,和平的阳光!这样的鲜明,温暖,开始照耀着五千年的东方的古国……”
《新华日报》
毛泽东挥毫题词
1945年9月3日,中共在重庆的报纸《新华日报》,在二版(当时国统区办报习惯一版为广告)显著位置刊发了消息,标题非常醒目:《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日本昨日签定降书,日皇发表诏书率领全国投降》。
版面正中位置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庆祝抗日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当时,毛泽东正在重庆参加国共和谈,闻听胜利的喜讯后,他挥毫题写。笔力遒劲潇洒,饱含豪情壮志。
9月3日的《新华日报》发表了社论——《庆祝胜利》,在这篇社论中明确提出了“十四年抗战”的说法:“中国的战争不但进行了六年,也不但进行了八年,实在是进行了整整十四年。这个十四年里,中国的历史曾经充满各种曲折,但是基本的指导方向却是指向着胜利的。”
社论也提到了在建立新中国的道路上潜藏的危机和障碍:“在中国人民进入和平建设新时期的门槛上,还存在各种严重的困难、障碍和危机。中国人民今天在庆祝胜利的同时,正在以用于抗战中的同样决心和努力,来克服这些阻力。中国人民相信,中国的人民,中国的一切有远见的领袖,各友邦的人民与一切有远见的领袖,也将以共同的努力使中国为和平的斗争得到与抗日战争同样可庆祝的胜利。”
9月3日《新华日报》的第四版是《抗战胜利万岁!》专版,发表了多篇与抗战相关的文章,其中在右上角,用较大篇幅刊登了鲁藜的诗作《黎明的信号》,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其中有一段这样写:
让我们紧紧拥抱
让我们热烈的相爱
让我们生命溶结在一起
让我们举起这生命的火把
更高地举起这血的火把
更高哟
更高哟
向天上,向天上
把红色的太阳点燃起来
9月3日这天,重庆市民还举办了隆重的庆祝活动。9月4日的《新华日报》以《八年抗战大功告成,陪都昨日热烈庆祝》为题报道了当时的热闹情景:“昨晨市民纷纷走出街头,到晨九时,市民几已万人空巷,街上拥挤不堪,马路上临时途为之塞。上午九时警报长鸣,全市响声齐作,礼炮声也阵阵传来,各商店都停市休假一日。市民住户门前都贴有‘庆祝同盟胜利,庆祝抗战胜利’等标语。男女幼童多新装过市,参加成人行列庆祝……”
会场上空有一个活动地球模型,上书“世界和平”等字样,人们仰首翘望。会场还用电灯摆成大的“V”字,大会开幕时,天空中一架飞机散发庆祝抗战胜利的传单。不久,又有七架飞机以“V”字形在空中飞过。
同日,《新华日报》“新华副刊”发表了严辰的诗《八年》:
八年——
这是一段漫长的漫长的时间!
它每一分钟都用血来涂写,
每一秒钟都留下了悲壮的烙印。
呵,这些可歌可泣的日子,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也永远不应该忘记!
9月4日到6日,《新华日报》连续发表三篇社论:《走向和平的新中国》《不能忘记他们》《彻底肃清汉奸》。
《大公报》
刊发社论警惕战后日本
1945年8月15日,《大公报》头版用超大号的五个铅字向全国人民宣告了一件重大消息:“日本投降矣”。这则报道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1945年9月3日,《大公报》用二版整版介绍了抗战胜利的相关新闻。
头条是《抗战胜利国政从新,国府颁布四项命令》的报道,四项命令的主要内容作为副标题予以刊登:“褒恤殉难军民,褒奖全体将士;废止一切限制人民生活经济行为及集会结社言论自由之战时法令;豁免陷敌各省本年度田赋,后方各省田赋明年豁免;全国兵役缓征一年,减租轻息限本年内实施。”
版面中间和下面则是《日本降书签字》《麦克阿瑟演说》等新闻,从多个角度对9月2日的投降仪式做了报道。
二版左侧则用较大篇幅刊发了社评:《迎胜利日》。这篇社评描述了抗日战争的艰苦历程和最终胜利的喜悦,提醒人们在庆祝胜利的同时,要警惕未来的潜在威胁。
社评说:“细看日本投降的经过,我们不禁非常担心,日本现政府所领导的战后政府仍踏袭着危险的途径前进。为日本民族的生存计,那可能又是错了。即日本还处心积虑要埋伏力量,企图复起。巧妙的逃避责任,伪装爱好和平……我们不得不唤起盟国统帅部密切注意,绝对不要让日本帝国主义复活,除恶务尽,管制要严,不可残留半粒战争的种子。吾辈的悲惨经验,已经够了,千万勿为伪饰所迷惑,一定要杜绝战争,这对我们的子孙,乃至日本人民,都是大智大仁。日本人民此时也该觉悟了,企图复起实与自寻毁灭无异,该觉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