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网排行榜功能上线 金石开:大量阅读、长期训练和创造转化是诗人的成长之路
近日,中国诗歌网在首页正式上线了排行榜功能,共分为“诗人排行”“诗歌排行”“诗讯排行”三大部分,与中国诗歌网传统栏目“每日好诗”“每日精选”并驾齐驱。排行榜功能旨在通过目前通用的互联网产品理念使量化数据透明化,激发用户创作活力,满足用户对诗歌鉴赏和创作的参与需求,增强网站互动性。该功能上线后引发了广泛关注,用户活跃度显著提升的同时,创作者也实现了明显的增长。为回应广大诗人的关切,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就排行榜的设计逻辑、排行依据与使用方法进行了系统性说明。
01
问:有用户注意到,中国诗歌网在重要位置新设置了排行榜,请问是基于什么考虑?
金石开:最新版的排行榜是中国诗歌网上线10年以来一次理念层面上的大升级,是为了提升网站互动性能,激发读者在诗歌阅读中的主动性,充分利用诗歌经典化过程中的各种积极因素,促进诗人和读者、诗人和诗人、读者和读者之间交流。另外,排行榜功能的开通,也是为了丰富编辑推荐诗人和诗歌的手段,从而更加生动地反映当下的诗歌生态。此功能包括诗人排行榜、诗歌排行榜和资讯排行榜,每个榜单分为日榜、周榜、月榜和总榜。所有榜单全部根据赞赏记录自动生成,目前还没有进行人工干预的计划。我们这么做,就是让“读者”说话,让“实力”说话,弥补传统编辑工作在功能上的不足之处,充分发挥互联网产品的传播优势和互动性能,挖掘广大诗人和网友的诗歌鉴赏热情,努力促成诗坛各个层面凝聚诗歌共识,从而为诗歌事业繁荣创造理论氛围和实践基础。
目前,我们只展示各个榜单的前50名,其中各个榜单前10名将在网站首页首屏位置展示,以全网的力量推荐网友赞赏最为热烈的诗人和诗歌。我经常谈到的诗歌观念是,中国诗歌网可以是诗歌的海洋,也可以是诗歌的高地。互联网出版的性质决定了,我们以接近“零门槛”的方式为广大诗友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但我们深知互联网海量的信息对优质内容也有一定的遮蔽性。排行榜的推出,也是打破这种遮蔽性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让有创作热情并有创作才华的诗人脱颖而出。
02
问:排行榜的依据是什么?能上排行榜的诗歌都是好诗吗?
金石开:中国诗歌网排行榜是根据读者对作品赞赏的次数和金额来排行的。诗人发表在中国诗歌网的作品被审核通过后,免费供网友阅读鉴赏。网友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被触动产生共鸣,可以在作品下方赞赏该作品表达认可,从而达到向其他诗人推荐该作品的效果。被赞赏的作品将有机会出现在网站首页首屏,从而引发更多的读者阅读。我们既可以对诗歌进行赞赏,也可以单独就某位诗人进行赞赏。诗人排行榜是根据对其个人赞赏记录及其作品被赞赏的记录总和来排名的。
中国诗歌网排行榜是借助网友的力量推荐作品的方式之一,代表了广大网友的热情和鉴赏水平,也代表了中国诗坛最为朴素也最为广泛的诗歌共识。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文学评论集《普通读者》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很高兴与普通读者们意见一致;因为,在所有那些微妙的高论和鸿博的教条之后,诗坛的荣誉桂冠,最终还得取决于未经文学偏见污染的读者们的常识。”伍尔夫认为,普通读者不同于批评家和学者。他在一种本能的指引之下,为了个人的兴趣而阅读,不是为了传授知识或纠正他人的见解。我经常说,对于普通读者,你不能妄自菲薄,因为你最漫不经心的感受才是判断作品文学性的重要元素。浙江大学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导许志强先生在他的《部分诗学与普通读者中》谈到,“普通读者”的提法并不意味着降低文化修养,更非民粹主义式的敌视高雅,而是说她不赞同那种欠缺文学性的文学批评,不赞同父辈的批评理念和实践。旅美诗人、学者王敖有一段更加精辟的见解。他说,在阅读诗歌的时候,一般我们会觉得专家教授是“专业读者”,而其他人是“普通读者”。他认为,“普通读者”更像是一种常态。一方面,并没有哪位诗歌研究者能自由地进入不同的诗歌门类。哈罗德·布鲁姆曾说他理解不了佛教。可想而知,不同的佛教传统中的很多诗,也会在他的阅读舒适区之外。一种不熟悉的诗歌传统,或者一个新的诗歌类型的发现,都会立刻把人变成普通读者。另一方面,普通读者会拥有一些永远让人羡慕的特点:无功利的好奇心,随机阅读的放松感和随之而来的运气。有了这些,有专业经验的读者,仍然可以愉快地重返普通读者的世界。用一句话简单概括王敖老师的观点就是:严格意义上的“专业读者”有可能并不存在,人人都是“普通读者”。
我认为,“大诗人”们因为已经拥有了数量可观的读者,可能会轻视某一个具体的读者。可是作为更加广大的、尚未成为“大诗人”的诗人,就要珍视每一位“普通读者”,因为他们都是你的“种子用户”,他们的感受不仅能影响其他读者,甚至是“专业读者”评价的依据。概括来说,在中国新诗“合法性”尚未完全确立,诗歌共识尚需进一步凝聚的情况下,上榜的作品不可能一定是上乘之作,但是它反映了当下的创作生态,反映了最深入人心的一些诗歌鉴赏理念,从而倡导了诗歌创作的原则。
03
问:想看以往日期的排行可以吗?
金石开:全新版的诗歌排行榜和诗人榜行榜都有历史榜单可以查询,网站前台只显示前50名的用户,网站后台有每天的完整榜单。也就是说,中国诗歌网的排行榜每天会根据前一天的数据自动生成新榜单,所有榜单都被存档保存,以供查询。我们还会在诗歌详情页、诗人主页展示当前页面最高榜单,并提供历史榜单查询入口。我们保留并展示这些榜单,不仅是为了给诗坛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是为了展示诗人的荣誉和成就,推进诗歌的创作和交流。
04
问:您可以介绍一下,作为一名普通用户如何使用排行榜吗?
金石开:对于普通用户包括广大诗人,我们倡导大家多阅读,特别是多读诗。 我认为,所谓的诗歌创作天赋,其实是已知的诗歌创作技巧。所有的大诗人,其灵魂深处都镌刻着前代大师的指纹。我们公认的天才诗人,都有大量阅读、长期训练和转化创造的经历和经验。
李白在世时就被公认为天才诗人,他自己对这一点也“心知肚明”。所以,他自认为“我辈岂是蓬蒿人”,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从来不怀疑自己的天赋和才华,“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李白终日怀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梦想,可是李白的诗歌创作经历及其文化积淀,在历史文献中有着丰富的记载。他自幼博览群书,游历四方,通过系统性学习与生活实践,将多元文化熔铸成独特的诗风。李白少年时期即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他自述,“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他不仅精研儒家经典,更广泛涉猎《楚辞》《庄子》等典籍,尤其对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反复揣摩,这从后来《梦游天姥吟留别》对谢氏诗风的化用可见一斑。“吾人咏歌,独惭康乐”,李白追慕前代诗人,自比谢灵运。同时重视对同时代文人的借鉴,与杜甫“重与细论文”的切磋,对孟浩然“风流天下闻”的推崇。他也重视跨文体吸收,从《庄子》的寓言体系汲取想象逻辑。资料表明,李白的“天才”实为文化积累与技艺磨砺的结晶。其创作历程印证了艺术突破必然植根于传统深耕的规律,所谓“谪仙人”的超逸,实为站在巨人肩头的文化自觉。
杜甫是另外一个天才诗人,一生坎坷,总是寄人篱下,可是他的自信丝毫不逊于李白,他说“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写诗是他们的家事,不仅是祖传,还有非杜家不可的意思。“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一个少年天才的形象跃然纸上。所以才会有后来傲视群雄的本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资料表明杜甫出生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士族家庭,家中藏书颇丰,为杜甫“读书破万卷”奠定了基础。杜甫自称“熟精《文选》理”,对《诗经》《楚辞》尤为精研。杜甫通过诗句明确揭示其创作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知识储备的重要性;“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主张批判性继承;“新诗改罢自长吟”,则展现反复推敲的工匠精神。综观杜甫的创作生涯,其“诗圣”地位的奠定,绝非所谓天才的偶然迸发,而是将家族文学基因、典籍涵养、现实体验与技艺锤炼熔铸一炉的结果。他的成功是一条通过持续阅读与艰苦创作完成的诗歌炼金之路。
我们痛惜在诗坛流行的一种观念,就是“天赋论”。我认为,在接受人生不确定性和丰富性的前提下,我们要确信:大量阅读,长期训练和创造转化是一个普通写作者成长的必有之路。当然,我们反对的是“天赋决定论”,而不是“天赋”。
总之,排行榜只是我们的编辑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推动诗歌阅读,加强诗人、读者之间交流互动,希望广大网友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