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隐藏在无数面具之下,无人能真正读懂的复杂而不安的灵魂” 大书奖得主古泽尔·亚申娜出版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传记小说
47岁的鞑靼著名作家和大书奖得主古泽尔·亚申娜(ГузельЯxина)出版了一部以苏联电影大师谢尔盖·爱森斯坦(1898-1948)为主人公、用爱森斯坦式的吸引力蒙太奇手法创作的传记小说。
1
《爱森》(Эйзен)是亚申娜的第四部长篇,厚550页,3月5日由安谢塔出版社旗下著名的叶连娜·舒宾娜编辑部出版,以20世纪20年代的动荡时期为重点,讲述爱森斯坦的命运、创作与生活,也一并述及他的无性恋倾向、与母亲的复杂关系和他在里加度过的资产阶级童年。
为了描写这个“隐藏在无数面具之下,无人能真正读懂的复杂而不安的灵魂”,亚申娜采用了自己的蒙太奇,并在书名副题里称之为“滑稽小说”。书中有很多戏谑与夸张的场景。例如,每当爱森斯坦对自己的创作能力产生怀疑,便会哭着喊妈妈,母亲则为他朗读外国媒体称颂其天才的剪报,直到儿子恢复状态。
但是,“如果不是因为1917年,这个循规蹈矩的乖儿子是永远不敢违抗父命、挣脱母亲管束的。他永远无法打破社会常规,用身份和名誉换取波西米亚式的浮华。但变革降临了——他跨出了那一步,摆脱了束缚,冲破了樊笼。因此他完全有资格声称自己不是十月怀胎的妇人之子,而是孕育了他的革命之子。也正因如此,他完全有资格歌颂革命”。
小说《爱森》每一章的标题都借用了某部电影的片名——《牺牲》《假面》《忏悔》——尽管它们并非爱森斯坦本人的作品。每章的题记则选自著名纪录片导演济加·维尔托夫的诗句。亚申娜在小说里将维尔托夫塑造成爱森斯坦“恶毒的反对者、永恒的决斗对手和剽窃指控者”。
除了1925年的《战舰波将金号》,爱森斯坦的电影名作还有《罢工》《十月:震撼世界的十天》《墨西哥万岁》《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和《伊凡雷帝》等。他的电影理论著作,如《蒙太奇论》,曾在我国大量出版。
2
古泽尔·沙米利耶芙娜·亚申娜1977年6月1日生于喀山,幼童时期在家说鞑靼语,上托儿所后才学会俄语。她先在鞑靼斯坦国立人文师范大学外语系学习,后入读莫斯科电影学院,2015年以处子作《祖列依哈睁开了眼睛》获颁俄国第十届大书奖和亚斯纳亚波良纳奖。随后的两部长篇小说《我的孩子们》和《开往撒马尔罕的闷罐车》相继于2018年和2021年问世。
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爱森斯坦迁往大后方哈萨克斯坦,并在阿拉木图拍摄了他最后的作品《伊凡雷帝》。亚申娜也是在2023年移居哈萨克斯坦后,完成了小说《爱森》。不仅如此,像爱森斯坦一样,亚申娜也曾被质疑美化暴力,也曾被控剽窃。中华读书报在2021年4月7日报道过一位俄国青年历史学家声称《开往撒马尔罕的闷罐车》抄袭其研究成果的消息。
张杰和谢云才汉译《祖列依哈睁开了眼睛》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于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