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俄文学交流之河更加宽阔—— 俄罗斯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举办多场文学活动
2024年是中俄文学交流成果丰硕的一年。在中国作协外联部指导下,俄罗斯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积极组织童书阅读翻译比赛,邀请知名作家刘震云访问俄罗斯并参加中俄文学研讨会等系列活动,举办“中俄青年作家论坛”,以多种形式推动中俄文学交流,在俄罗斯取得积极反响,受到广泛欢迎。
在近期举办的“文学无边界”儿童文学翻译比赛活动上,俄罗斯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向参赛选手及青少年读者们推介了徐鲁著、朱成梁绘的《爷爷的打火匣》及周翔著绘的绘画书《荷花镇的早市》两部作品,吸引了来自俄罗斯各地译者的关注。50多位青少年译者参加了现场活动,作家徐鲁为活动录制了视频贺词。中国儿童作家笔下纯美的森林世界、温暖的江南小镇,在俄罗斯儿童的心灵中种下了中国文化的美好种子。
今年9月,在俄罗斯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策划与支持下,作家刘震云访问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两地,参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学交流活动。在莫斯科民族话剧院,刘震云观看了由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导演丁一滕执导、俄知名演员玛丽亚·斯莫利尼科娃主演的《我不是潘金莲》俄语版话剧,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和读者交流会,并接受了多次媒体采访。他表示,此次俄语版话剧《我不是潘金莲》的编排创作,体现了中俄两国跨文化元素,很好地展现了这部作品的魅力。俄罗斯国立民族剧院艺术副总监奥克萨娜·叶夫列缅科表示,刘震云的作品与俄罗斯文学传统中的人物描写非常接近,其所描述的“小人物”的故事,相信一定会打动俄罗斯读者的心灵。
俄罗斯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负责人、汉学家、翻译家罗季奥诺夫参与了刘震云访俄的全程活动安排。他表示,最近十年,俄罗斯翻译出版了刘震云的6部长篇小说,包括《我不是潘金莲》、《手机》、《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吃瓜时代的儿女们》和《一日三秋》等,每一部都受到俄罗斯读者的广泛欢迎。俄罗斯读者普遍认为,刘震云以幽默的眼光透彻当代人生活的荒诞现象、以喜剧笔墨描绘灵魂最深刻的层面,用文学的方式,让两国读者感到十分亲近、亲切。
在俄罗斯访问期间,刘震云来到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接受了由校长克罗帕切夫授予的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并参加了由圣彼得堡大学和俄罗斯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共同举办的“俄罗斯与中国:文学创造中未来的形象”文学研讨会。研讨会由罗季奥诺夫主持,由刘震云和俄罗斯作家阿斯特瓦察图罗夫对谈,吸引了圣彼得堡中国文学读者300余人参加。
在交流中,中俄作家围绕“中国人眼中的俄罗斯,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中国文学在俄罗斯,俄罗斯文学在中国”、“文化与技术进步”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回答了在场观众的踊跃提问。刘震云指出,如果一位作家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了解甚少,他就会失去思想的广度。如果仅限于民族文化,作家就会变成井底之蛙,只能看到头顶上的一小块天空。作家必须对不同领域有深厚的了解,看到文化的差异,能够针对不同的受众改编作品。只有书写关于团结所有民族、所有人的事物的作家,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欢迎。刘震云的发言引起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语言文学系、艺术系等各系领导、汉语教师和同学参加了研讨会。会后,刘震云来到台下为中外粉丝签名留念。
访俄期间,刘震云还参加了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并在“俄中戏剧交流座谈会”活动上发言,与俄罗斯主流文化机构和文化界人士就文学改编等事宜达成了新的合作共识。刘震云的访俄之行吸引了大量俄罗斯读者的关注,充分体现了俄罗斯社会各界对于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文学日益增长的需求。罗季奥诺夫表示,明年自己还会继续推动出版刘震云中篇小说集《温故1942》、再版《我不是潘金莲》等几部长篇小说、并积极参与支持《一日三秋》话剧。俄罗斯观众对于以刘震云为代表的中国作家来访交流充满了期待。
今年5月,俄罗斯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还支持举办了第四届中俄青年作家论坛。该论坛由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与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举办,内容包括五场文学专题研讨会及诗歌朗诵会,分别在莫斯科、瓦尔代和圣彼得堡三地举行,得到了俄罗斯作家和出版家协会联盟、俄中友好协会等机构的大力支持。来自中国的王威廉、甫跃辉、杨绣丽、三三、侯磊等5位青年作家参加活动,与来自莫斯科、圣彼得堡、伊尔库茨克、布良斯克、下诺夫格罗德、顿涅茨克等地的20多位俄罗斯青年作家深入交流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交流和讨论。中俄罗斯青年作家切磋文学,参访文学名人故居,结下了深厚友谊。
在论坛上,期间俄罗斯联邦总统顾问弗拉季米尔·托尔斯托伊向论坛发来贺信并表示,深入了解一个国家的最佳途径之一是阅读其文学作品。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罗占辉在贺辞中表示,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展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首先要阅读其文学。俄罗斯作家出版社联盟主席谢尔盖·沙尔古诺夫表示,相信中俄两国青年作家“工作坊”式的交流,必将为两国作家之间新的友谊和创作合作奠定坚实基础。俄罗斯作家协会代表奥列格·巴维金表示,中俄青年作家论坛自创办以来,便汇集了来自俄罗斯和中国不同地区(包括偏远地区)的作者,为两国的文学创作输送了大量人才。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郑体武教授指出,青年一代是未来的希望,中俄文学的未来掌握在两国青年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手中。
参加活动的中俄青年作家分享了自己的创作体会,也从各自的角度展望了两国文学合作的前景和未来。作家们还参加了由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在圣彼得堡当代文学和图书中心举办的诗歌晚会,中俄两国青年诗人用中文和俄文朗诵了诗歌的原文和译文,吸引了社会各界50余人参加。作家们表示,只有近距离的交流,才能让两国青年作家更加深入、真实地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思想,从而更加丰富彼此的创作视野。中俄文学各自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如同伏尔加河与长江一般波澜壮阔。当两条大河的水流不断汇聚、交融之时,奔涌向前的,必将是更加宽阔的文学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