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孙犁“追星”
1926年,孙犁在保定读中学时,就经常阅读《申报·自由谈》上刊载的鲁迅杂文,觉得“这不仅仅是投枪、匕首,更是号角、战鼓,一字一句都具备十面埋伏、八面威风、所向披靡的力量”。后来,孙犁开始读鲁迅的小说,读鲁迅的文艺理论《中国小说史略》,读鲁迅的译作《死魂灵》等。战争期间,他的行军书包里经常带着鲁迅的作品集《呐喊》《彷徨》。鲁迅“惟热惟光,光明照人,作烛自焚”的战斗精神,使孙犁逐渐产生崇敬感,从而完成了文学上的启蒙。
孙犁把鲁迅当成购书的向导,搜求鲁迅读过的作品。《鲁迅日记》中,附有每一年的书账,记录着鲁迅买过的书,孙犁便“按图索骥”,鲁迅书账中大半的书,孙犁都买到了。鲁迅曾为许世瑛开过一张书目,这也成了孙犁买书的参考。据此,他买了《世说新语》《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鲁迅经常在文章里提到的书名,如《清代文字狱档》《汉魏六朝名家集》《农书》等,孙犁也认定那必是好书,便毫不犹豫地买了。
鲁迅作为“一代文宗”,也深深影响了孙犁的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孙犁以文化战士的身份,自觉在反法西斯战场上宣传鲁迅、歌颂鲁迅,体现鲁迅明快的思想、现实的情怀和烛光般的温暖。当有人宣称“鲁迅杂文不是文学作品”时,孙犁一边批驳、一边质问诋毁者“是何居心”。到了晚年,孙犁的创作进入沉郁、幽暗、惨烈的语境,描绘诸多畸形的人物,多了鲁迅式的苦楚,以及《野草》般的灰暗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