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拉尼奥:关于短篇小说写作艺术的几点建议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著|晏博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如今我已经四十四岁,可以对短篇小说写作艺术提出几点建议了。
1)短篇小说永远不要写完一篇再写另一篇,如果一篇接一篇地写,坦率地讲,就会写来写去都是同一篇小说,一直到死。
2)最好的做法是三篇接三篇地写,或五篇接五篇地写;如果自感精力充沛,还可以九篇接九篇地写,十五篇接十五篇地写。
3)当心:两篇接两篇地写是一种极大的诱惑,它同一篇接一篇地写一样危险,而且这中间还隐藏着那种爱情里难以应付的镜像游戏,会产生忧郁的倒影。
4)要读基罗加,读费利斯贝托·埃尔南德斯,读博尔赫斯,读鲁尔福和蒙特罗索;但凡对自己的作品稍微有点鉴赏力的短篇小说家,就永远不会读塞拉或者温布拉尔,他确实会读科塔萨尔和比奥伊·卡萨雷斯,但绝对不会读塞拉或者温布拉尔。
5)我再重复一遍,以防没说清楚:塞拉和温布拉尔,这两个名字想都不要想。
6)一名短篇小说家应当是个勇敢的人;承认这一点令人难过,但这就是事实。
7)短篇小说家常常会吹嘘自己读过彼得吕斯·博雷尔;确实,众多短篇小说家显然都在模仿彼得吕斯·博雷尔,这是个极大的错误,他们应该模仿彼得吕斯·博雷尔的穿着才对!其实他们对彼得吕斯·博雷尔一无所知!他们也不了解戈蒂耶,不了解内瓦尔!
8)我们不妨说定了吧,要读彼得吕斯·博雷尔,要像彼得吕斯·博雷尔那样穿衣打扮,但也要读儒勒·列那尔和马塞尔·施沃布,特别是马塞尔·施沃布,进而去读阿方索·雷耶斯,再从雷耶斯读到博尔赫斯。
9)事实中的事实是,对于埃德加·爱伦·坡,我们所有人永远都读不够。
10)请回想第九点,请回想并深思,现在还来得及,应当思考第九点,有可能的话,应当跪着思考。
11)特别值得推荐的书及其作者:署名朗吉弩斯的《论崇高》,不幸而勇敢的菲利普·西德尼写的十四行诗(他的传记由布鲁克勋爵执笔),埃德加·李·马斯特斯的《匙河集》,恩里克·比拉-马塔斯的《消失的艺术》,还有哈维尔·马里亚斯的《她们沉睡时》。
12)要读这些书,也要读契诃夫和雷蒙德·卡佛,这二人中有一位是本世纪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
完美的短篇小说
前段时间,在同尼卡诺尔·帕拉共进午餐时,他回忆起了萨基的短篇小说,特别是《洞开的窗扉》这篇,收录在《猛兽与超级猛兽》里。这位伟大的作家萨基,真名叫作赫克托·休·芒罗,1870年生于缅甸,那时缅甸还是英国的殖民地。他的短篇小说大多可被归入惊悚和超自然小说的类别,也饱含大量黑色幽默成分,对于这类小说,英国人特别在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萨基以志愿兵的身份参了军,他本可以借年龄(那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规避这种凶多吉少的命运转折,后来他在 1916 年战死在了博蒙哈梅。
萨基短篇小说集
在那场无比漫长、一直持续到夜色降临的餐后闲谈中,我想起了一位与芒罗同龄的作家,但两个人风格迥异:了不起的马克斯·比尔博姆,1872年生于伦敦,1956年卒于意大利的拉帕洛,除了短篇小说,他也写长篇小说、新闻报道、报刊文章、散文,还始终在自己热爱的绘画和漫画领域深耕不辍。马克斯·比尔博姆可能是二流作家的典范,同时也是幸福之人的典范,这也就是说:马克斯·比尔博姆是个有教养的好人。
当我们终于要同尼卡诺尔·帕拉和卡莱乌切号鬼船道别,前往圣地亚哥的时候,我心里想的是在我看来的比尔博姆的最佳短篇小说《以诺·索姆斯》,西尔维娜·奥坎波 、博尔赫斯和比奥伊曾将其收录在不同凡响又常常难以寻得的《幻想文学选集》当中。几个月后,我又读了一遍那篇小说。小说讲的是作者年轻时结识的一名落魄又喜欢掉书袋的诗人的故事。诗人只写过两本书,一本比一本糟,他结识了比尔博姆,后者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诗人不幸人生的见证者。如此一来,小说不仅变成了一部生活记录,主人公是众多在某一癫狂时刻选择从事文学事业的可怜人,也变成了一部有关19世纪末伦敦社会百态的记录。
当然,写到这里,故事还是喜剧性的,在自然主义和新闻报道两种风格间摇摆(比尔博姆在故事里使用了自己的真名,就像奥布里·比亚兹莱那样),在讽刺与风俗主义的笔触间摇摆。但忽然之间,一切,一切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不幸的时分终于降临,以诺·索姆斯如坠深渊,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平庸不堪。他整个人都被颓丧与失望占据了。
一天下午,比尔博姆在一家餐馆遇见了他。谈话间,我们年轻的叙事者试图让诗人振作精神。他提醒诗人,诗人的经济状况不算太坏,可以靠自己的收入安度余生,也许他只需要给自己放个假而已。落魄的诗人则坦陈,他只想自杀,为了知道他能否后世留名,哪怕付出一切他都在所不惜。这时,邻桌一位看起来像是无赖或恶棍的先生走过来,问是否可以和他们坐在一起。他自称是魔鬼,并且信誓旦旦地说,如果索姆斯把灵魂出卖给他,他就能让索姆斯在时间中旅行,范围是一百年,也就是抵达1997年,届时在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里,索姆斯可以亲自在这个他常来工作的地方证实自己已经名载史册。尽管比尔博姆一再劝阻,索姆斯还是接受了魔鬼的提议。出发前,他向比尔博姆许诺,一定会在这家餐馆再次和他相见。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如同一场梦,一场噩梦,就好像博尔赫斯会在他的故事里描述的那样。当索姆斯终于再次现身时,他的脸上显示出死人才有的苍白神色。的确,他在时间中旅行了一趟,但在任何一部百科全书里面,在任何一本英国文学书的目录当中,他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反倒是找到了比尔博姆所写的小说,题为《以诺·索姆斯》,文中他出尽洋相。魔鬼随后前来,将索姆斯带往了地狱,比尔博姆极力劝阻也无济于事。
小说最后有一件事令人拍案称奇,索姆斯称他在未来见到了一些人,并描述了他们的样貌。还有一件事也令人惊讶,不过程度不及前一个,是关于悖论的。但这两件在故事末尾出现的奇事,我还是把它们留给购买或者在图书馆疯狂搜寻《幻想文学选集》的读者吧。从个人角度来讲,如果让我选出一生中读过的十五部最佳短篇小说,《以诺·索姆斯》一定位列其中,而且不会出现在名单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