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有故事的名片,画家张仃
原标题:一张有故事的名片
烈日当空,酷暑难耐,我在家整理旧物时,忽然从纸袋里滑落一张泛黄的名片。这张名片是著名画家张仃先生的,看到它,我想起一段尘封的往事。
团结湖公园的西门北侧,如今是一片高楼大厦,可在二十多年前,那里有一栋上世纪五十年代建设的东西走向的三层小楼——白家庄东里一号楼,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宿舍。今人熟知的艺术家如庞薰琹、雷圭元、张仃、陈叔亮、袁运甫等,都住在这栋小楼里。记得那是1985年的夏天,张仃先生请我去他家帮忙做搬家的准备工作,他要搬到红庙北里居住;整理东西时,我无意间发现一张名片,出于好奇,便问张仃先生这张名片的由来。他告诉我,这是1956年赴法主持巴黎国际博览会中国馆的设计时使用的,还曾送给毕加索,可谓大有来头。
1956年春,张仃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参加巴黎博览会展览团总设计师”的身份,到法国工作了三四个月。张仃崇拜毕加索已久,通过旅法艺术家赵无极,他了解到不少关于毕加索的信息,赵无极还开着黑色的老爷车,带他观摩了许多毕加索的原作。恰在此时,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到法国访问,团长由已在巴黎的冀朝鼎担任,团员有作家李霁野、何家槐,画家王雪涛,化学家侯德榜,桥梁专家茅以升,还有一位女政工干部。按照文化部的指令,张仃加入代表团,他随即提议去戛纳拜访毕加索。因为毕加索是法国共产党党员,并且刚刚发表了声援朝鲜人民的巨幅作品,所以这个提议马上获得通过。
由法中友好协会出面联络,7月的一天下午,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来到毕加索居住的加里富尼别墅。睡完午觉的毕加索从楼上走下,热情欢迎代表团的到来,“他领着我们先参观了他的工作室,原以为他的工作室一定很华贵,因为他是世界上最有钱的画家,他卖一幅画的价钱,可以购买他一生用不完的绘画材料。可是,在这位世界著名的大画家的工作室里,除了他的作品是新的,一切陈设全是破旧的,墙上是不断脱落的灰迹,沙发旧得已经露出了弹簧……所有这一切,这位艺术家好像一点没意识到……他的全部注意力、思想、感情、心灵和生命,都投入到艺术的世界中去了。他惊人的艺术劳动和异常旺盛的精力,十分令人佩服”。
为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拜会,张仃准备了一对珍藏多年的杨柳青门神年画和一套荣宝斋木版水印的《齐白石画集》,政工干部认为门神带有封建迷信思想,不宜作为礼品,张仃只好将《齐白石画集》送给毕加索。作为回赠,毕加索送给张仃一本刚出版的画册,他用红蓝笔在扉页写了“张仃”两个汉字,其中“张”是蓝色的、“仃”是红色的,又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奋飞的和平鸽,最后签上自己的名字。二人合影时,毕加索用左手搂着张仃的肩膀,场面轻松、愉悦。
这是张仃先生与毕加索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会面,几十年过去,他的记忆依旧清晰。张仃先生将这张珍藏了三十年的名片送给我,我继续珍藏了四十年,往昔情景,也是历历在目。
美好的记忆,终究是难以忘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