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海史密斯日记与笔记:1941-1995》中译本出版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写作之外,她也是一位不懈的探索者
来源:文学报 | 张滢莹  2024年07月18日08:11

作为一位出生在百年前的作家,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许多作品如今依然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影《卡罗尔》,和两度被搬上大银幕、近期又因全新剧集推出而再次引发阅读热潮的《天才雷普利》,都是她给世人留下的经典之作。在美国文坛,她在20世纪中叶的横空出世几乎是一个传奇:29岁时,海史密斯推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就被知名导演希区柯克翻拍成同名电影《火车怪客》,她也因此一夜爆红,并在此后多年里陆续推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说。有评论认为,从出道开始,她就几乎以一己之力拔高了整个美国文学界对犯罪小说的认识和理解,使很多人意识到犯罪小说不仅仅是关于街头巷尾幽暗角落之书,也能指向深刻、严峻的人性研究。

1995年,海史密斯去世后,她的出版商和编辑从遗稿中发掘出了八千多页日记和笔记。对于这批日记、笔记是否应该出版,海史密斯生前也非常犹豫。这既是她私人生活的记录,也糅杂着她的艺术创作的所有灵感与思绪。年轻时的海史密斯曾尝试过自学多种不同语言,因此笔记中也有多种语言存在,为整理带来很大困难。花费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编辑团队终于将其中所有内容梳理、翻译完毕,形成了一本厚厚的《海史密斯日记与笔记:1941-1995》。遵从海史密斯的遗愿,日记和笔记这两种形式均被保留了下来,按年代排布,以互为镜像的形式相辅相成,方便读者同时了解作家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近期,该书简体中文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并在朵云书院·戏剧店举行新书发布会。

尽管很熟悉《卡罗尔》《天才雷普利》等作品,但作家于是对海史密斯的印象一直难以定论。不久前举行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一位日本明星就谈到了他饰演的角色所喜欢的海史密斯的一部作品,以及因为这个作品而改变了的电影走向。“每当我知道一点关于海史密斯的事,里面都会有新的内容出现,她似乎成了一个可以不断延伸的IP,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看到属于她的新内容出现。”于是说。

在采访德国知名导演维姆·文德斯时,作家郭爽有过类似的经历,“相较于获诺奖的德国作家,他更愿意谈海史密斯,并在谈到她的时候滔滔不绝,我立刻意识到,海史密斯是对文德斯的创作而言很重要的作家。”此后因为接触电影工作,郭爽才意识到,海史密斯不仅仅是她印象中《卡罗尔》的原著作者,更是20世纪最重要、最具原创性的作者之一,“雷普利的故事原型来自亨利·詹姆斯的《使节》,而海史密斯的厉害之处在于,她把亨利·詹姆斯没有做的事情再往前推了一步,也把盖茨比的梦破碎的地方填上了。”

在《海史密斯日记与笔记》中,郭爽感受到的是一个努力抗争于自己命运的女性,“她的精力如此旺盛,不管每天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精神状态如何,她都在努力地写作,而且基本上两年就能出一本书。到40岁以后,她终于认清了母亲和家庭所带来的影响,从而移居欧洲开始了独立生活。不管从创作者的角度,还是人的角度,她已经超越了性别,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探索者——探索作为现代人的我们究竟是什么。”

“海史密斯拥有一种对欲望结构的把握,无论是对人的犯罪倾向的把握,还是对禁忌的触碰,她都充满了一种反叛性。”与早一辈反思文化结构的作家相比,青年学者陈嫣婧认为海史密斯走得更远的地方在于她认为欲望是合理的,因此她的作品中常常带有一种开放性的阐释,这种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阐发,与传统的经典阐发之间有较大差距,“她对传统的质疑、与传统的割裂是如此的彻底,与包括菲茨杰拉德、德莱塞等在内的美国作家都有极大不同。海史密斯在某些程度上是非常清醒的一个人。”

“她非常清楚自己是什么人,她所挣扎的对象是社会,是整个世界,她与很多同样处境的人一样在这个世界中挣扎。”于是表示。在《卡罗尔》中,她读出的不仅是情爱与相惜,更是情爱背后社会的不公平与不公正,以及对亲密关系会朝着错误的方向侵蚀自己的一种反思,“在收录于书中的这1000多页日记笔记中,可能有700页是在做自己的身份确认。她一直在确认自己要成为一个作家,而与他人的关系则从侧面推动了她往更深的孤独中走去,帮她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

在陈嫣婧看来,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浏览关于海史密斯的个人主页,“谈谈艺术、谈谈研究、谈谈自己的事,吐槽几句。当笔记与日记混合起来时,你能非常直观地看到一个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她的经历、她的关注、她的内心情感,以及她在观念上的不断演变和推进。这些非常真实的细节,到最后融汇成了她的艺术才华。”当类型文学作家往往藏身在作品之后,身后少有人探究之时,《海史密斯日记与笔记》也将人们对她作品的关注转向了对这位作家的关注,对她的创作状态和精神世界,以及对她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关注。“这种关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她作为一位真正的作家的肯定。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走在国内学界之前,它也许能倒逼着研究者去重新审视这样一位作家创作的严肃性。”陈嫣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