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有《翰林记》存世
数年前从孔夫子旧书网淘得(明)黄佐撰《翰林记》(全三册),不仅品相极佳,且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据岭南遗书本排印,初编各丛书仅有此本,喜出望外。
黄佐,字才伯,香山(今广东省中山市)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嘉靖初授翰林院编修,以翰林外调,历江西佥事、广西学政。嘉靖十五年(1536年)以翰林编修兼左春坊左司谏。不久,晋侍读掌南京翰林院,擢南京国子祭酒,累擢少詹事。年七十七卒,穆宗朱载垕诏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翰林记》卷一“翰林公署”载:“正统七年(1442年)八月,有诏复建于京师长安左门外玉河西岸銮驾库之右,而东岸则为詹事府焉。命中官陈姓者督工,踰年落成。正堂三间,中设大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公座,左为史官堂,右为讲读堂。首领官房在仪门之外之右。”卷二十载:“刘井,学士刘定之(字主静,江西永新人,正统元年进士)所浚,在公署后堂之左。柯亭,学士柯潜(字孟时,福建莆田人,景泰二年进士,赐状元)捐俸所建,在公署后堂之右,前后二间,凡八楹,后堂有二柏,亦潜所种。”
今东城区正义路北端西侧,位于公安部东门内的明清翰林院遗址遗迹在1900年“庚子国难”中大部分已经湮没,仅英国使馆旧址有些许遗迹,翰林院仅存清嘉庆九年(1804年)二月初三临幸翰林院时的“御制诗文碑”一座,幸有黄佐撰《翰林记》存世。
《翰林记》卷四“公署教习”载:“弘治癸丑(1493年)学士李东阳、程敏政教庶吉士,至院阅会簿,悉注病假而去,乃赋一绝云:‘回廊寂寂锁斋居,白日都消病历余。窃食大官无寸补,绿荫亭上看医书。’”程敏政原诗注:“阅诸吉士会簿悉注病假,所余者吾两人耳。独坐偶成一绝,奉简西涯寅长先生聊发一笑,时五月十九日。”按上海古籍1986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程敏政《篁墩文集》卷九十“翰林公署偶作”,及钱振民著《李东阳年谱》,该“笑谈”发生在弘治甲寅年(1494年),而非弘治六年。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人,天顺八年进士,累官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程敏政,字克勤,徽州休宁人,成化二年进士榜眼,累官礼部右侍郎,弘治十二年陷“科场鬻题案,下诏狱”,出狱四日而卒,赠礼部尚书,赐葬休宁车田村。
程侍郎赋《甲寅年正月廿八日程敏政受命与宾之同教庶吉士于翰林》诗句云:“金銮旧契原秋榜,玉署新斋烱夜灯。振作英髦明主意,愿歌周雅赞中兴。”又有《朝宗都宪闻予教庶吉士有诗见赠奉和》。其一有:“春馆昼长香篆续,午城风起漏声传。诗书愿附灯窗业,不为身期食蠧仙。”朝宗都宪,即都察院右都御史屠滽,字朝宗,宁波府鄞县人,程侍郎同年进士,累官吏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
《翰林记》卷九“经筵恩赉”引《篁墩文集》卷八十一述:“弘治元年三月十二日初开经筵,赐宴及白金彩币宝镪。十三日文华后殿,早进讲尚书、孟子,午进讲大学衍义,日以为常,读毕赐宴,讲毕赐茶,上皆呼先生而不名。四月二十八日以后屡赐鲜笋、桃杏、郁李、莲房,筥(圆形竹筐)上黄封或题‘上林苑监进乾清宫’八字,或题‘上林苑海子进乾清宫’九字,或题‘司苑局进乾清宫茶房上用’十一字。敏政等具表称谢,且纪之以诗有曰:‘黄封尽带乾清字,朱实平分上苑香。’七月二十日文华后殿讲毕,上顾中官赐讲臣冠带靴袍,臣敏政预赐织金云雁绯袍一,有副金带一,乌纱帽及皂靴,面谢讫,上顾谓曰:‘先生辛苦’,共对曰:‘此皆职分所当为,顿首而退’。有诗纪之云:‘日上罘罳(古时门外的屏风)晓殿深,湛恩稠叠驾亲临。对衣红濯天机锦,束带黄分内帑金。久幸清班容宦履,渐惭华发点朝簪。经生职分寻常事,消得君王念苦辛。’”
程侍郎不仅钟情于北京,亦喜爱翰林院公署里的一草一木。《篁墩文集》卷九十有《九月八日闲步公署西园独坐亭上有怀》;卷九十一有《首夏斋享宿翰林东署作》:“玉漏沉沉夜下迟,绛河星影动罘罳。忽从枕上闻啼鸟,却似南山独卧时。”《五月八日翰林前堂坐书所见》:“公署忙闲不自由,眼中诗料忽相投。草分暗茁攻砖罅,槐出横枝荫瓦沟。”《五月十二日公署后园偶步》:“堂西亭子大于瓢,一雨才晴暑半消。几日不来亭上坐,拥阶蒿梗绿齐腰。”程侍郎的“公署题咏”可供后人赏析。
《翰林记》卷十五“斋宿”还援引《篁墩文集》卷六十三,记载了成化十二年(1476年)十二月十日斋居祷雪的故事:“致斋于翰林之东署,侍读倪岳,侍讲程敏政,修撰陆钺,编修陆简同宿。是夜雪大作,遂用欧公禁体故事,相与阄韵联句以志喜,钩奇竞胜,达旦弗能休。”(倪岳,字舜咨,应天府上元人,天顺八年进士,累官吏部尚书。陆钺,字鼎仪,江苏昆山人。天顺八年进士,累官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陆简,字廉伯,直隶武进人,成化二年进士,累官詹事府詹事兼侍读学士)黄佐赞曰:“前辈风范可想见也,而祷雪致斋,亦仅见于此。”
(作者为北京工业志鉴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