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那些久远的故事
来源:文学报 | 宗容  2024年04月02日08:10

在这个不同肤色、不同民族居住的地球村,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欧洲还是亚洲,无论中东还是非洲,都流传着古老的传说。正如日本NHK广播“传说”节目中所说的,“那些传说故事,使我们怀念和回忆起童年的光景。那些民间故事是滋养我们成长的精神食粮。”的确,民间传说中那些闪烁着智慧的故事、寓意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的哲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日本是个岛国,浩瀚无际的大海包围着这块狭长国土。从岛国地域中繁衍出的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真实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岛国文化。

日本文学受到日本地域文化影响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许多作品的内容与大海及岛屿有密切关系。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天然带有这一特征。《岛沉》故事中,岛上的头人恪守着一个寓言,忠于职守地每天清晨去寺庙,观察寺庙门前那对石头狮子的眼睛红了没有。因为百年前有个老和尚曾告诫他们的祖辈头人:如果石狮子的眼睛红了,这个岛子就会沉入大海。这是关系岛民生存的大问题,历代头人都不敢不信,也不敢大意。深深的忧患意识让一代又一代头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定时察看石头狮子的眼睛。终于有一天,石狮子的眼睛红了,头人想起祖先的告诫,立即组织岛民乘小船撤离了这个岛子,避免了岛沉带来的灾难。日本民间故事《岛沉》《桃太郎》等,反映出日本民族对于岛屿生存的深沉忧患,也反映出这个民族与海盗文化千丝万缕的关系。

日本人在阐述人性时,似乎天生在冥冥之中讲究着轮回报应,即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关系,这或许与日本人信奉佛教有联。透过日本民间故事,不难看出日本人的人伦论与鬼神论有着关联。民间故事《白鹤报恩》是日本家喻户晓的故事,讲的是一位农夫救助了受伤的仙鹤,仙鹤化为人形,以德报恩变成姑娘来到农夫家寄宿,帮助恩人织布。她要求农夫夫妇不能偷看自己织布的房间。但农夫的妻子出于好奇,忍不住偷看到姑娘是仙鹤所变,仙鹤正在拔自己的羽毛织布。秘密被发现的仙鹤无法变回人形,只好远走高飞离开了农家。这个悲剧故事说明了人性中最基本的报恩思想和信守承诺的品德多么重要。这是“好人有好报”的故事,透射出“报恩”与“守信”的价值理念,具有丰富的哲理寓意。这个故事中的仙鹤被神化、拟人化了。而《岛沉》则讲述了“恶有恶报”的故事,鞭笞了海盗不从善积德的行径。作恶多端终遭天谴,故事中的石头狮子代表着神的伟力,能够惩邪除恶。日本民间故事的另一特点,是将鬼人格化、生活化,甚至把恶鬼作为人世间可以理解和原谅的化身。民间故事《脸上长瘤的老汉》,将传说中可怕的鬼魅拟人化、娱乐化,呈现出人鬼共世的戏剧性画面,折射出日本民族对善与恶同时包容的一种心态。

在日本文学众多作品中,读者会不同程度地发现人物命运的走向似乎都有宿命论。《岛沉》正是日本民间故事中体现宿命论尤为鲜明的一例。《岛沉》通过百年前一个老和尚的寓言,百年后一对石头狮子的预警,在大自然的作用下惩罚了一群作恶多端的海盗,诠释了“岛沉”不可避免的“天意”。贪婪必亡,海盗作恶必被大海埋葬,“岛沉”是海盗命中注定的归宿,这种因果理念正是日本式宿命论的体现。长久以来宿命论影响着日本文学,仿佛成为日本文学世世代代的心理暗示。《岛沉》的传说在日本由来已久,其哲理性和文学性在日本民间故事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一度成为日本广播电视节目的一朵耀眼名花。

在浩瀚的大海上,有一个岛忽然消失了,沉到海底了……这个关于岛沉的故事让我久久难忘。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从日本广播电视(NHK)“传说”节目中听到《岛沉》等民间故事,感到很有意思,便将这些内容录音了下来。后来作为自己的外语训练,反复听抄了一个又一个日本民间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又将它们从日语翻译成汉语文字。日本民间故事在语言上有其独到之处,翻译外国民间故事能够学到地地道道的外国语言。

无论是阿拉伯国家的《一千零一夜》,还是《伊索寓言》;无论是希腊神话故事,还是在民间故事基础上繁衍出来的安徒生童话;无论是我国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还是日本的《岛沉》……民间故事是世界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世界各国悠久历史和不同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无不体现出各国文学的风格及地域特色,是民族文学的精髓和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