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勇于担当的蔡玉洗 ——兼谈凤凰文艺社创建初期的人与事
来源:文艺报 | 张昌华  2024年02月19日07:16

https://wyb.chinawriter.com.cn/pic/202402/19/6e251d1f-ad5a-4d89-b28c-13ea06681123.jpg

一九八六年的凤凰文艺出版社文学编辑部。前排左一为叶兆言,右一为本文作者

https://wyb.chinawriter.com.cn/pic/202402/19/20f5d5b7-3e27-4e13-b4c4-6d8e2d32e5eb.jpg

蔡玉洗

蔡玉洗(1949-2023),是我原来供职的江苏文艺出版社总编辑。老友徐海知我与玉洗有故事,嘱我写篇文字纪念一下,顺便谈谈文艺社当年的事。嘉命难违,写什么呢?思绪纷乱,信马由缰,记个流水账吧。

“编辑在业界的地位是靠稿子奠定的”

我与玉洗有个秘密,外人鲜知。我本是乡间中学的语文教师,中学学历,在40岁时能跻身出版界,拜玉洗所赐。实话实说,是浩然为我搭的桥,走了蔡玉洗这扇“后门”。1977年我偶然得到一幅浩然的书法,有朋友说是假的,我也不知真伪。次年在小学教书的妻子,带回一张为儿子包胶鞋的《少年报》,我打开一看,是浩然的小说《七月的雨》,便给他写信求证字的真伪。

报社将信转到浩然手中,两周后我接到他的回信,浩然告诉我那字是假的。1979年我拜访了浩然,他知道我是语文老师,爱好文学,便建议我业余练习写作,并表示乐意帮我看看稿子并推荐。后我与贺景文共同创作的《201光棍宿舍》《鸡鸣茅店月》,被《小说月报》选载,浩然很高兴。当我向他流露出“跳槽”的想法时,他便把我推荐给时为《钟山》编辑的蔡玉洗……

到出版社后,玉洗对我提携甚多。1986年全国长篇小说座谈会在厦门召开,玉洗为拓宽我的文学视野,带叶兆言与我去参加,从而使我结识了陈荒煤、聂震宁等。此后,他带我拜访过施蛰存、邵燕祥、张洁、史铁生等。某年,汪曾祺、林斤澜途经南京,叶至诚请客,玉洗向叶至诚提出要把我也带上……这对我之后的组稿帮助很大,我渐渐地进入了作家圈。玉洗对我说:“跟作家打交道,诚信最重要。”

工作中,玉洗对我提出的选题比较重视,甚至一些比较“超前”的内容,在向总社报告时,他也乐于写上自己的意见,“敲边鼓”求成功。当然他也是有原则的。有时因我编发的稿子他从总社吃了“板子”回来,我向他表示歉意时,他总漫不经心地说:“我签字的,不关你的事。”玉洗淡泊名利,他当总编辑十多年,从不在任何一本书上署自己的名字,哪怕稿子是他组来的。

业界朋友都很尊重玉洗。1987年我受命到丰县向还在乡下种田的赵本夫组稿。本夫说:“玉洗要我的头,我不敢给他脚。”本夫当年的处女作《卖驴》一炮走红,就是玉洗在自然来稿中发现的。玉洗是我的入党介绍人,他代表支部跟我谈话时,只一句话三个字:“好好干。”他就是这么一个简单而实在的厚道人。

我入职时被分配在农村读物编辑室,编苏州评弹《玉蜻蜓》、扬州评话《过五关斩六将》,选题是室主任涂心江老师分配的。次年一次闲聊中,玉洗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编辑在业界的地位是靠稿子奠定的。昌华,你不能老靠‘喂鸭子’(领导分选题),要学会自己扛枪打鸟,到社会上去组稿。”

招兵买马,逐渐兵强马壮

蔡玉洗原系江苏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1986年文艺社从人民社剥离,他改任文艺社总编辑。当时所谓的文艺社实际上是原文学编辑室的一班人马,而且分家时《钟山》的同志划归江苏省作协,剩下的不足十个人。恢复建制初期条件极其艰苦,出版社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总社给我们35万码洋库存书,希望我们经济上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分家之初,搬出高云岭,无钱租像样的房子,只能租部队干休所楼顶上搭建的铁皮盖的棚子,夏天像蒸笼,冬天似冰窖。约40平方米,全社编辑、行政窝在一起,办公桌一张挨一张,两年后我们才迁到湖南路8号,稍微像点样,至此,社里才有一部总社淘汰的“三峰”面包车。

玉洗重视人才,到湖南路后开始招兵买马。一边在社会上招新兵,招进了北大的任恒山、孙金荣,武大的汪修荣和社科院的许金林;一边从兄弟单位疯狂地挖人,从科技社挖来黄小初,从《雨花》挖来虞善国,从南农大挖来田迎春,从城南中学挖来速泰熙,从江苏省供销社挖来卞宁坚。叶兆言研究生一毕业也被拉了进来。郭济访、沈瑞、陈敏丽也在此前后入社。当时社委会有三个人:蔡玉洗、任雨霖、李荣德。那时文艺社真是兵强马壮,其阵容盛况空前。且说叶兆言吧,他读书多,见识广,人脉旺。他提出的选题大都品位较高,玉洗很看重他的选题,可以平衡社里选题结构并提高品位,注重了“两个效益”,又体现了多元风格。《二十世纪外国美学文艺学名著精义》、张爱玲的《十八春》《小艾》等都是他编的。《八月丛书》也是他率先提出,当时有人反对,认为此书长销不畅销。玉洗极力支持,团结了史铁生、刘恒、王安忆、张炜、朱苏进等一批名家。兆言是个散漫的人,喜欢“自由”。玉洗宽容,对他的“小自由”从不干涉。

总社大楼建成后,抓阄入住,我们无缘。科技社从新华印刷厂老楼搬出,我们接龙入驻。老楼的房间多,宽敞,社里统一定制新办公桌,总算像那么回事了。此时社里经济大为好转,琼瑶、古龙的作品和纪实文学丛书,给社里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先后在锁金村、观音里买了十二套房子,大大改善了员工的居住条件,令其他社里的同仁羡慕不已。

白云苍狗。这一页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翻了过去。刻下,任雨霖、蔡玉洗等一批为文艺社立下汗马功劳的老人都已走进历史。回忆当初虽心酸,然又觉得温馨。

(作者系原江苏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