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诗书画中的三大雅集
来源:北京晚报 | 张鑫  2024年01月26日08:56

雅集是文人间的亲切畅聊,是名士们崇尚高雅、挥洒性情的真实写照。所谓的雅集,其实就是古代文人间的聚会,他们往往找一处风景绝佳的山水胜景或是绝美园林,带上琴棋书画,预备好美酒佳肴,聚在一起,一边饮酒作乐,一边吟诗作对,一唱一和间,尽显名士风流。

早在先秦时期,《诗经·小雅》中就有很多诗歌描绘了贵族间宴饮聚会的场景。汉代时,较为典型的文人雅集出现。如汉景帝时期,梁孝王曾组织兔苑之会,邹阳、枚乘、司马相如等宫廷文人在聚会中饮酒畅谈、吟诗作赋,奠定了后世文人雅集的基本形式。魏晋时期,文人雅集频频登场,“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曹丕《与吴质书》)。西晋“二十四友”金谷之会、东晋谢氏家族的乌衣之游、刘宋时期竟陵八友的西邸之会等流芳百世。

唐宋时期较为著名的文人雅集有李世民组织的“十八学士”聚会,白居易和胡杲、吉旼等九老组织的香山雅集(又称“九老会”),北宋时期驸马王诜与苏轼、米芾、黄庭坚、秦观等著名文人组织的西园雅集。唐宋以后,文人雅集的基本范式已经确定,在元代时期产生了具有较大规模、产生深远影响的玉山雅集。这次雅集是文人聚会的巅峰,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誉为“文采风流,照映一世。”

在历史上,兰亭雅集、西园雅集和玉山雅集名气最大,一者以书,一者以画,一者以诗,影响最为深远,这三大集会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最著名的三大雅集。

兰亭清逸 曲水流觞

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暮春三月,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请友人谢安、孙统等总共四十二位文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开启了一场在中国文化史上流芳千古的文人雅集。这天是从周朝便流传下来的节日——三月初三上巳节,人们要齐聚水边,行修禊之礼。他们沿溪流而坐,用兰草蘸酒净身,祈求天地雅正,又将酒觞放于蜿蜒曲折的溪水中,让它随溪流而去。杯停时,近处的人要取来酒觞,将白酒一饮而尽,并赋诗一首。

当时,众人一共吟咏三十七首诗,后合编为《兰亭集》。王羲之微醺之际灵感迸发,写出了千古流传的《兰亭集序》。这篇文章文采斐然,对人生、宇宙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且,王羲之信手写成的这篇文字,竟成为绝世珍品“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全文28行,共324字,通篇遒劲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灵动,有如神人相助,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这篇序文因其文学美和书法美而千古流传,超越了当天所有文人的诗作,成为这场雅集最好的纪念。它像一颗钻石,在斗转星移和世事变幻中愈发光彩夺目。据说王羲之在酒醒后,看见自己的这件手迹,大吃一惊,“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再也无法达到酒醉后逸兴遄飞、出神入化的高超境界了。

这次雅集中留下的《兰亭集序》成为王羲之的传家宝,一直传到了第七代,王羲之的第七世孙出家当了和尚,号“智永禅师”。智永活到百岁,因为没有后代,死后便把《兰亭集序》传给了徒弟辩才。当时的皇帝唐太宗是王羲之的超级粉丝,搜罗了王羲之的全部作品,单单缺这一帖《兰亭集序》。堂堂皇帝为此魂牵梦绕,夜不安席。后来派出萧翼假扮为一名书法高超的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从辩才和尚的手中骗取了《兰亭集序》,之后将其交到了唐太宗的手中。这就是著名的“萧翼赚兰亭”的故事,后来元代画家钱选还据此画了一幅《萧翼赚兰亭图》。后来,《兰亭集序》成为唐太宗的陪葬品,真迹早已不传,我们今天看到的,不过是真迹的不同摹本。

兰亭雅集以其超凡的影响力成为众多画家的表现母题。明代中期的著名画家文征明曾经画过一幅《兰亭修禊图》。在这幅画中,作者用细笔小青绿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一派草木勃发、修竹映水的春日美景。画面中,临水小亭里三位文人端坐,惬意清谈,近处山脚下水流曲折,八人分坐于溪流两侧,姿态各异,酒觞在溪流中随意漂荡,不知要去向何方。整体来看,这幅画清幽淡雅,呈现出一种幽远、静谧、飘逸、高远的审美情调,符合王羲之《兰亭集序》文中的哲思和格调。

西园盛事 东坡会友

宋代文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文人雅集也愈发频繁,以北宋时期的西园雅集最为著名。

西园是宋初功臣王全彬的后裔、“将门之子”王诜的庭院。王诜,字晋卿,自幼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记忆超群,据说他“诸子百家无所不知,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这样一位多才多艺且家境富贵的文人,喜欢组织文人雅集就不足为奇了。王诜的才华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宋神宗亲自做主,把妹妹蜀国公主嫁给了他。但才华盖世的人往往都不拘小节,王诜也是这样,他自恃才高,似乎并不看重驸马的身份,常常夜不归宿,日夜与文人雅士吟诗作画、饮酒取乐。元祐二年(1087),王诜在西园宴请以苏轼为首,包括黄庭坚、秦观、陈碧虚、圆通大师等人在内的十六位文人雅士,一起吟诗作画、谈禅论道,留下了诸多诗文书画作品,历史上称这次雅集为“西园雅集”。礼部员外郎米芾撰文,画家李公麟作画,以记录这次文人雅集的盛况,其名为《西园雅集图》。

李公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尤其擅长画白描,他的白描作品往往寥寥数笔就能将物象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白描画“扫去粉黛、淡墨轻毫、高雅超逸”,所表现的物象形神毕肖。他的画技被后人称作是“天下绝艺”,其作品也成为后人学习白描画法的典范。在他的《西园雅集图》中,十六位文人被分成几组,在环境清幽秀美的园林中雅集。画面中,青松繁茂、芭蕉茂密、山石嶙峋、溪流潺潺、修竹丛生,文人们或挥毫泼墨、或吟诗作赋、或抚琴高歌、或打坐参禅,每个人的表情姿态、衣着打扮皆栩栩如生。画中除了十六位文人,还有侍姬、书童等六人,合计二十二人。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这次西园雅集中主人为王诜,而且无论是从官职还是从地位来看,他都应该居于上座,但是我们可以从画面中看到,实际上聚会的第一主角是苏轼。李公麟的作品把文人分组呈现,所以这一点尚不明显,但是我们从后人的同题画作中都可以看到苏轼的核心地位。或许这是因为当时的文人雅集首先看重的是文艺才能,而非政治地位和权势。当时苏轼是文坛的“顶流”,便理所当然地被安排到了画面的核心位置。这幅画实际上也可以说是苏轼的“朋友圈”,从中可以看到诸多与苏轼过从甚密的文人。画中主友共16人,除了苏轼和弟弟苏辙以及主人王诜,还有书法家黄庭坚、米芾,画家李公麟、蔡肇、刘泾,词人秦观、李之仪,文学家晁补之、张耒、郑嘉会,收藏家王钦臣,道士陈景元,名僧圆通大师。由此可见,苏轼当时的好友皆是文艺界和学术界的名流,可谓是群星璀璨,而苏轼就是这幅画中群星所捧之月,光耀永恒。

由于西园雅集阵容强大,参与其中的文人皆是当时书法、绘画、诗词等领域各领风骚、誉满天下的时代精英,每一个都是千年难遇的文苑奇才、翰墨名家,所以后人对这一强大阵容倾慕至极,西园雅集也成为一个经典的绘画IP。据不完全统计,著名画家马远、刘松年、赵孟頫、唐寅、仇英、尤求、石涛、丁观鹏、费以耕、张大千等人都画过此主题。其中,唐寅的《西园雅集图》尤为出色,这幅画取材于李公麟的作品,对其进行变化,色彩清雅高古,布局疏朗错落,画中树木繁茂、山环水绕,再加上分布其间的文人高士,尽显清逸隽秀。

玉山雅正 文采照映

玉山雅集是江南名士、昆山富商顾瑛在自己的别墅庄园玉山草堂所举行的系列雅集。昆山在元代属于平江路,也就是今天的苏州昆山。雅集的主人顾瑛是元代后期的江南名士,字仲瑛,号金粟道人。据史料记载,顾瑛把孟尝君视作自己的精神偶像,他淡泊名利、仗义轻财,收藏了大量古书字画、钟鼎古物,经常邀请名士来家中赴宴唱和,他所精心营建的玉山草堂也成为当时的雅集胜地。

玉山雅集是元末吴中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最长,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文人盛会,前后持续了十多年之久,大体上从至正八年(1348)到至正十九年(1359),参与者多达140余人,几乎囊括了当时吴中地区的所有知名诗人、古文家、学者、书画家,如杨维桢、倪瓒、黄公望、袁华等都是雅集的常客。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文人,这次雅集还邀请到绅商、僧道、官员等社会各界名流,可谓是高朋满座,胜友如云。从举办的次数和频率来看,在诗文中有所记载的大小集会多达数十次,最多的一年举行了二十余次。文人们或饮酒赋诗、觞咏酬唱;或挥羽清谈,探究玄理;或赏鉴古玩,濡墨作画;或携酒远游、纵情山水;同时伴之以轻歌曼舞、美酒佳肴,可谓是极尽世俗人生之乐事。更为难得的是,参与玉山雅集的文人们还留下了精妙绝伦的诗歌结集《草堂雅集》,被《四库提要》赞为“文采风流,照映一世”。

据统计,至正年间的元人诗作,有大约十分之一都出自于这玉山草堂,这让人不得不感叹玉山雅集强大的号召力和参与雅集的文人们超凡的创造力。由于玉山雅集在诗文创作方面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成果,对当时以及之后的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雅集也成为留在中国文人心中永远的诗坛神话。

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杨维桢是玉山雅集的灵魂人物,曾写有《玉山雅集图记》,据传是为画家张渥的《玉山雅集图》所作的题跋。杨维桢认为,对比东晋山阴兰亭雅集、北宋洛阳西园雅集,他更喜欢自己所亲历的玉山雅集:“夫主客交并,文酒赏会,代有之矣。而称美于世者,仅山阴之兰亭、洛阳之西园耳,金谷、龙山而次,弗论也。然而兰亭过于清则隘,西园过于华则靡;清而不隘也,华而不靡也,若今玉山之集者非欤?”

从流传的诗文画作来看,“玉山雅集”各界名流荟萃,是一个正统文化、亚文化,雅文化、俗文化汇流的“文化多元”的盛会。从这一角度看,就不难理解为何玉山雅集会产生如此持久而广泛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