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总是旧曾居处好 重来鸿爪认依稀
来源:解放日报 | 叶舟  2024年01月23日08:27

“金泽状元糕”是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的特产之一。上世纪50年代,陈云同志回乡调查时,还专门问起金泽硬香糕(状元糕)的生产情况。据说,“金泽状元糕”之所以叫“状元糕”,与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相国”陆润庠有关。

陆润庠,清同治十二年中顺天乡试举人,次年又夺得甲戌科殿试一甲一名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曾先后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工部侍郎、工部尚书,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弼德院院长等,卒后被赐谥文端。

陆润庠的祖父陆嵩,游幕多年,后官镇江府儒学训导,曾居镇江20余年。陆润庠的名字就与陆嵩的这段为官经历有关。“润庠”,就是润州(镇江)学舍之义。陆嵩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表达对长孙的殷殷期望:“润庠记毓地,聊以命儿名。”

咸丰三年二月,太平军占领镇江后,陆嵩退居苏州。咸丰四年三月,在上海的英美军与清军发生“泥城之战”。清军大败,大量溃兵逃窜至苏州境内,并聚集在娄门引发混乱。城内百姓惶恐不安,纷纷逃窜。

陆嵩一家先到吴江避难,后又辗转至陈墓,也就是今天的锦溪镇。在这里,陆嵩结识了胡其炳。当时,胡其炳“方辑族谱未就”,因陆懋修“粗通谱学”,故前来请教。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慨,感叹“胡君海霞人中杰,掩关白苎村中居。今年遇我锦溪侧,各道所蕴胸怀舒”。

在胡其炳的力邀下,陆嵩决定移家金泽。当然,这也有经济方面的考虑:“锦溪接金泽,计程不逾时。非必胜林壑,可为游览资。所喜赁庑值,稍廉力可支。”

风景的秀美,友朋的关爱,淀山湖畔的这个小镇给陆嵩一家带来了短暂的平静和难得的温暖。当苏州城内秩序恢复,他们要离开金泽时,感到非常不舍,甚至约定“明年倘重来,定指秋为期”。

在四处漂泊的岁月中,陆嵩最关心的是陆润庠的学业。由于生计窘迫,陆嵩一度把珍爱的宋、辽、金、元四史鬻钱易米。为了陆润庠的学习,又不得不“向邻翁乞书”。好在陆润庠没有让长辈失望,于咸丰十年考取了秀才。

陆润庠考中的好消息,他的父亲陆懋修却没有第一时间得知。相反在那一刻,他正面临生死未卜的危急时刻。咸丰九年,陆懋修奔波于皖、浙之间,直到岁暮方回苏州过年。春节刚过,他就重上征程,前往杭州。

不料,太平军从广德起兵,连破孝丰、安吉,直逼杭州,陆懋修被困于危城中。不到十日,太平军攻占杭州,陆懋修仓皇出逃。路上经过金泽时,他在胡其炳家获得短暂的休息,也终于得知了儿子的喜讯。

陆懋修到家并不意味着危机的解除。不到半个月,太平军相继攻下常州、苏州,整个苏南陷入战火之中。值此关键时刻,胡其炳再度伸出援手,派人迎接陆嵩一家到金泽,并“许以讲学旧舍”。

陆懋修作《到金泽》诗,感叹“其地滨薛淀,带水萦纡,笔床茶灶,尚可粗安”“总是旧曾居处好,重来鸿爪认依稀”。

在抗战最为艰难的时刻,《锡报》上刊载了一篇名叫《金泽元糕》的文章。文末写道,当时的金泽镇和江南各地一样,“受着同样的命运,屡遭焚掠,元气大伤”。幸好还能吃到“状元糕”,让人们能够回忆起小时候的味道,获得些许安慰与鼓舞……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