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唐代腊药有何妙用
来源:北京晚报 | 纪习尚  2024年01月18日07:56

腊月是农历的最后一个月,此时粮食已经入仓,旧时的人们会举行“腊祭”感谢上天的恩赐和祖先的护佑。腊祭历史悠久,东汉时期的《风俗通义》说,腊祭“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曰腊”。后来,腊祭的内容逐渐泛化并固定,举行腊祭的“腊日”也演变为节日。

有很多观点认为,南北朝时将腊日定为腊月初八,这种说法有争议。根据资料记载,唐代时的腊日并不是腊月初八,而是在大寒后的辰日。

唐代时,腊日是重要的节日之一,全国放假三天,朝廷和民间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而且,由于腊日时正是寒冬,天气寒冷、空气干燥,达官贵人对身体保健和皮肤护理比较关注。这时,宫廷会制作护肤的香脂以及保健药品,赏赐给贵族和官员。因为药物在腊月里制作,并在腊日这一天分发,它们有了自己的专属名称——腊药。又因为腊药有着润泽晶莹的外观,而有“金膏玉散”的美称。

唐代的腊药有哪些呢?梳理史料可以发现,香脂类有面脂、口脂、澡豆,药品类的则有红雪、紫雪等。

唐代诗人杜甫在《腊日》诗中,就分享了他被赏赐面药(面脂)、口脂等腊药的喜悦:“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白居易也曾在腊日得到“口蜡及红雪、澡豆等”赏赐。另一位唐代诗人王建,有长诗《宫词一百首》,诗中所写“黄金合里盛红雪,重结香罗四出花。一一傍边书敕字,中官送与大臣家”,反映的就是宫廷内侍官携带敕书,以及装有“红雪”的黄金盒子,到大臣家中赏赐腊药的场景。

官员和贵族们获得皇帝赏赐的腊药后,通常会上一份“表”或“状”,以示感谢。公元800年,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下任职,这年的腊日,皇帝派遣中使(宫内宦官)霍子璘千里迢迢来到扬州,赏赐了面脂、口脂、红雪、紫雪等腊药,外加贞元十七年新历一轴、嵌金银盒金棱盒各两枚。作为杜佑信赖的秘书,刘禹锡受托起草了《谢敕书赐腊日口脂等表》:“雕奁既开,珍药斯见。膏凝雪莹,舍液腾芳。顿光蒲柳之容,永去疠疵之患。命轻恩重,上答何阶?”大夸腊药的神奇,对朝廷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唐人邵说的一份《为郭令公谢腊日赐香药表》中,则提到当时获赐澡豆一袋、面脂一盒等物。类似的表状流传下来的很多,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面脂、口脂、澡豆、紫雪、红雪等。

这些流行的护肤、保健品是如何制作的,又有哪些功效呢?多部古代医书对此都有详细记载。

面脂,主要由起润泽保湿作用的动物脂肪、增香的动植物香料以及具有保健作用的中草药三类成分制成。现代的面霜、乳液与它一脉相承,不过,唐代的面脂全部由天然原料手工制成。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介绍了几种面脂的制法,使用的原料不同,护肤的功效也不同。

一种主打“悦泽人面,耐老”的面脂,主料是润滑保湿的猪脂肪,增香料有甘松香、麝香、栀子花、零陵香等。制作时,将多达21味的增香料和中草药切成薄片,用猪胰汁浸泡一整夜。天亮之前,将浸透的辅料混入雪白的猪脂肪中,用微火烧开三次、冷却三次,最后形成白芷色的凝膏。

还有一种是制作方法更加繁复的“玉屑面脂”,因添加有美玉的粉末而得名,具有“黑者皆白,老者皆少”的神奇效果。这种玉屑面脂,需要使用珊瑚、川芎、当归、菟丝、商陆、白芷、防风等54味让人眼花缭乱的辅料,再加入少见的熊脂肪、猪脂肪等熬制而成。

口脂,类似现在的唇膏,唐代时男女都可使用。其功效是“治唇白无血色及口臭”,似乎既是化妆品,又是药品。

和现在一样,口脂也有多种颜色可选。加入不同的矿物或植物性着色剂,可得到不同颜色的口脂:添加紫草制成的是紫色口脂;加入朱砂制成的是红色口脂;如果是男士使用,则加入紫蜡和黄蜡少许,成为接近肉色的口脂,朝廷赏赐杜甫、白居易等官员的,应该就是肉色口脂。

唐代的口脂有不同的形状。常见是管状的,装在竹筒中,如《备急千金要方》在介绍一种口脂的制法时说:“倾竹筒中,纸裹筒上麻缠之,待凝冷解之,任意用之。”

唐人元稹《莺莺传》中,崔莺莺收到张生赠送的化妆品后,非常感动,回信说:“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这里的口脂看上去也是管状的,可以直接拿起涂于唇上,类似现在唇膏的用法。

还有的是装在镶嵌碧玉的牙筒中,如《酉阳杂俎》所记:“腊日,赐北门学士口脂、蜡脂,盛以碧镂牙筒。”这种口脂是口广器浅的,使用时用手指抹取。

澡豆,看名字会让人们一头雾水,其实它是一种清洁用品,可看作古代版香皂、洗面乳和沐浴液的组合。澡豆以猪胰脏、皂角、豆粉等去污成分,添加香料、生物胶等辅料制成。成品既有粉状,也有饼状、丸状。《普济方》中记载了很多种澡豆的制法,其中一种治面干黑暗,“手皮干皱,令洁白光润”的“香药澡豆”,先将鹿角胶、硼砂加水煮成胶,加入白面粉五升,拌匀后制饼晾干;干透的面饼捣碎成末,再加入绿豆面两升,以及当归、白茯苓、鸬鹚屎等近20味辅料,拌匀即成。这种香药澡豆应该是粉末状的,装在澡豆罐中,随取随用。

面脂、口脂以及澡豆属于护肤品,紫雪、红雪这两种好听的香药,则属于药品。据《御纂医宗金鉴》记载,紫雪的主要原料是犀角、羚羊角、寒水石、甘草等,制作过程中还要加入金箔,将各样材料熬制完毕,冷凝如雪后即成。紫雪可治咽喉肿痛、头痛等,《千金翼方》说:“头痛额角如裂,即服两枣许紫雪立止。”至于红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红雪通中散”的记载,“利五脏,爽精神,除毒热,破积滞,去脑闷,治眼昏,头痛鼻塞”。

总的来说,唐代的腊药有三个特点:

一是用料考究、制备复杂,因此价格非常昂贵,普通人很少见到。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有一个门吏,名唤陆畅,娶了富家女。早晨,婢女们捧着匜(舀水器)和装着澡豆的匣子,侍奉陆畅洗漱。陆畅没有见过这种东西,以为是早点之类的食物,竟把澡豆泡在水里,喝了下去。

二是大多添加有香料和中药成分,具有美容和治疗的双重功效。而且它们的制备和使用方法被频繁地记录在医学书籍中,可谓“药妆”合一。

三是化妆品并非女性专属,唐代男性用唇膏和宋代男性戴头花一样,都不是稀奇事。中唐诗人令狐楚,使用了御赐的口脂之后,觉得自己脸更白了,连眼睛也更有光彩:“脂膏一润,觉面目之有光。”唐代吕颂等人也擦护手霜、涂唇膏,“龟手既沐其芳馨,香膏又沾于唇吻”,即为明证。

唐代,大多数皇帝赏赐腊药。宋代,民间已有自制的简化版腊药。南宋诗人陆游告老还乡后,多次在家中制作腊药。他有“韭菘饤饾春盘好,芝术筛和腊药成”和“斗饤春盘儿女喜,捣筛腊药婢奴忙”等诗句,可见,宋代时,冬日药妆已从宫廷走向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