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翻译家刘文飞:读与被读,几乎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
来源:澎湃新闻 |  罗昕  2023年12月13日09:02

2010年,俄罗斯文学著名学者刘文飞在耶鲁大学访学,看见耶鲁学生主办的报纸《耶鲁每日新闻》的第一版有句醒目的广告语——“Read or be read”,这句话当即戳中了他的心,他想到日后用这个名字写一本书。

“我们这些写作的人、翻译的人,天天做的事情不就是在读,读完了把自己的一点想法记录下来。读与被读几乎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

后来,刘文飞在首都师范大学给本科生开了一门外国文学名著的课程。在重读经典的时候,他记录下新的体悟和洞察,这些文章集结起来,先后在《边疆文学》《十月》发表,最终汇总成了一本《读与被读:世界文学名著十一讲》。小书论及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歌德、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乔伊斯、川端康成、纳博科夫等十一位世界文学大家及其代表作。

近日,刘文飞先后做客天津内山书店(鲁能城店)、建投书局·北京国贸店,与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十月》主编陈东捷,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丽丹,《小说月报》执行主编徐福伟,浙江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王晓乐展开对谈。

走入文学的精神世界

“大家写的小书”“大家写的小书”是邱华栋对《读与被读》的评价。在邱华栋看来,这本书谈论了人类文学的正典。所谓正典,是指人类文学至今为止最重要的一批作品。从《荷马史诗》到《神曲》,从《哈姆雷特》到《堂吉诃德》,还有《巴黎圣母院》《尤利西斯》《洛丽塔》,包括两位俄罗斯文学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列夫·托尔斯泰,这些都是文学史上的经典。

而在研究这些人类文学正典的时候,刘文飞又汲取出作家的特点。邱华栋说:“每个作家的资源都非常丰富,拥有无数的门和无数的窗户,但刘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扇门和一扇窗,既友善又亲切,我们可以通过十一扇门和十一扇窗靠近十一位作家,进入到他们创造性的文学世界。”

陈东捷将刘文飞视为“理想的读者”。“首先,刘文飞爱好这些作品,从年少时读到现在;其次,刘文飞是俄罗斯文学的翻译大家,我们读的很多经典译本都出自其手,翻译家的职业习惯会给文本解读注入很多细节;第三,刘文飞是一个研究者,研究者会关注身世、心理、社会关系等很多复杂的方面。所以跟着刘文飞的解读,我们可以走入文学的精神世界,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也很好的文本诠释。”

徐福伟认为,读与被读的关系,绝对不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一种有效的、复杂的化学反应。“我们的阅读主体与创作主体,进行了思想乃至情感上的深度较量和交锋。”

我们相信,文学很难死亡

“电影出来的时候,他们说文学要死了,小说要死了,结果没死;电视剧出来的时候,他们又说文学要死了,小说要死了,还是没有死;等网络媒体出现的时候,小说又被预言要死了,还没死,死不了。”

谈及我们为什么还要读文学作品,邱华栋表示,“首先,我们人类是使用语言的动物。只要我们在使用语言,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就不会死。其次,我们的生命经验是独一无二的,每次阅读文学时会唤起我们独特的生命经验,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就呈现了。”

王丽丹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我们不仅可以读经典,也可以听经典。我们总教导学生抓住碎片化的时间去读一些经典名著,去听一些经典名著,不要分配任务地让他们去读这些作品,有目的的阅读会丧失很多愉悦。《读与被读》就像是一场无目的的漫游,充满哲思和快乐。”

王晓乐赞同“阅读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这个观点。她与读者分享了自己愉悦读书的某个瞬间,“书架上的那些书、书中的那些人好像都出来了,站在你的身后,和你对话,特别幸福。《读与被读》是一扇窗户,走进去之后又很多的路。即便阅读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至少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生活的经验只有短短几十年,但是通过读书,我们好似过了好几遍人生。很多好的作品,我们不舍得结束,它完全和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刘文飞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