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秋诗的起源与发展
来源:《文史知识》 | 于东新  2023年09月28日08:12

中秋节(仲秋节),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在农历的八月十五。它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几大节日相比,起源较晚。在唐宋以前,古人所称的“ 秋节”是在“ 秋分”,秋分在八月十五前后,遇闰月则在八月初。据唐人韩鄂《岁华纪丽》卷三“ 八月”条记载,秋分日,帝王要祀月于西郊,称为“ 仲商秋节”。这一天对庶人中的老人要授几杖,以示养老、敬老之意。秋分祀月即是祭月,也就是拜月。这可能是远古月神崇拜的一种遗风,汉魏六朝时期民间还保存着祀月、拜月的古风,但中秋节还未形成。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里,就没有八月十五为中秋节的记载。这一时期,除拜月之外,文人还喜在秋夕玩月(赏月)。《世说新语·文学》注引檀道鸾《续晋阳秋》曰:

虎(即袁宏)少有逸才,文章绝丽。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少孤而贫,以运租为业。镇西谢尚时镇牛渚,乘秋佳风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虎在运租船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非尚所曾闻,遂往听之。乃遣问讯,答曰: “ 是袁临汝郎,诵诗即其《咏史》之作也。”尚佳其率有胜致,即遣要迎,谈话申旦。自此名誉日茂。

东晋的赏“ 秋佳风月”,不一定在秋分,当在八月十五月圆之时。到了唐代,玩月、拜月已十分盛行,如李端《拜新月》: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全唐诗·杂曲歌辞》还收有吉中孚妻张氏的《拜新月》歌辞,诗中有“ 众女拜新月”的句子。最初的祭月、拜月也不一定在八月十五,但到了唐代,从皇帝到贵族都喜在八月十五夜“ 玩月”,并蔚然成风。欧阳詹在京城与乡人宴集,并作《玩月序》:

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兔圆。

八月十五赏月的习俗到宋代时则演变成了中秋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曰: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如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 中秋”也记载了八月十五夜从皇室到民间的节庆活动:“ 此夕浙江放‘ 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若繁星,有足观者。”并且,唐代已有的“ 胡饼”此时成了祝捷食品,改称“ 月饼”,这是一种皮薄内厚的圆饼。北宋苏轼《留别廉守》诗即曰:“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武林旧事》卷六“ 蒸作从食”中已正式载录“ 月饼”这一食品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卷二十“ 熙朝乐事”亦云:“ 八月十五日谓之‘ 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歌咏中秋之月的诗歌创作,始于唐代。唐代咏中秋月的诗人不下五六十人,著名的如杜甫、令狐楚、戎昱、韩愈、权德舆、王建、刘禹锡、白居易、元稹、张祜、许浑、韩偓、皮日休等,均有此类诗作,但诗中还未见“ 中秋节”字样,多是中秋夜玩月、对月感怀之类,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曰: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这类诗有长篇古体,如韩愈《中秋夜赠张功曹》《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等;也有近体诗,如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和元郎中从八月十一至十五夜玩月》为绝句,而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半云开然后玩月因书一时之景寄呈乐天》则是五律:

半夜碧云收,中天素月流。开城邀好客,置酒赏清秋。

影透衣香润,光凝歌黛愁。斜晖犹可玩,移宴上西楼。

唐人还爱邀亲朋好友共同赏月,如白居易《华阳观中秋夜招友玩月》:

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

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

宋代咏中秋之月的诗在数量上已超过唐代,但命题也多为赏月、对月感怀之类,且古体诗作品更多了,如苏辙《中秋见月寄子瞻》、苏轼的和诗《和黄门韵》以及《中秋月三首》等。其他像黄庭坚《和世弼中秋月咏怀》《和舍弟中秋月》、苏舜钦《依韵和伯镇中秋见月九日遇雨之作》、李新《次韵八月十七玩月》等,可见八月十五友人相聚赏月在宋代已蔚然成风,赏月饮酒唱和,自是文人之乐事。虽然命题中未见“ 中秋节”字样,但在诗中可窥到宋人已逐渐将八月十五视为“ 佳节”了。如司马光《八月十五日夜陪留守宣徽登西楼值雨待月久不见》就说:“ 经岁待佳节,无如阴霾何。”陈师道《十五夜月》也说:“ 向老逢清节,归怀托素晖”。八月十五之夜,文人士子往往宴集赏月,如欧阳修《中秋日池亭宴集呈席上诸公》即云:

尊俎逢佳节,簪缨奉宴居。林光拂衣冷,云影入池虚。

酒色风前绿,莲香水上疏。飞谈交玉尘,听曲跃文鱼。

粉萚春苞解,红榴夏实初。睢园多美物,能赋谢相如。

在苏轼的《中秋见月和子由》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北宋汴京过中秋节的情景,如:

何人蚁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唐宋以后,咏中秋之诗历代不绝,渐成一体。元代郝经、许衡、虞集、范梈、萨都剌等都有咏中秋的诗。像虞集的《八月十五日伤感》:

宫车晓送出神州,点点霜华入敝裘。

无复文章通紫禁,空馀涕泪洒清秋。

苑中苜蓿烟光合,塞外葡萄露气浮。

最忆御前催草诏,承恩回首几星周。

明清时期的诗人歌咏中秋,承继的依然是唐宋传统,其内容亦不出借月感怀、吟咏牛郎织女恋情或咏中秋情景等范畴。如明代王冕《中秋次韵答恢太虚》:

江湖漂泊久,发白不知年。

世远人何在?天空月自圆。

山河清有影,草木净无烟。

谁恤苍生苦,移忧到酒边。

汤显祖作《天竺中秋》:

江楼无烛露凄清,风动琅玕笑语明。

一夜桂花何处落?月中空有轴帘声。

在清人的中秋诗中,刘震的《中秋月食》和马位的《中秋夜》较独特,刘诗写中秋遇月食,马诗则写中秋之夜诗人忽发奇想,欲向月神祈求长生之药。不妨看马诗:

清风扫云去无迹,碧空高挂银蟾光。

鼎焚鸡舌向天拜,虱臣欲乞长生方。

彩霞缥缈现金阙,鸾箫凤吹音琅琅。

结璘授我两丸药,乃是兔捣千年之玄霜。

调以华池漱神浆,金波透入丹田凉。

吴刚斧声听不见,桂花压露凝秋香。

中秋诗从宋代开始,又增添了中秋词一类。元时散曲兴盛,故又有中秋曲,明清及近代均有中秋词曲之佳作。据统计,两宋中秋词约四十首,脍炙人口之作当属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与苏轼媲美的还有辛弃疾的《木兰花慢》: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荡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成钩?

苏轼中秋词是赏月而怀人,词意缠绵,又寄托人生感慨,曾感动无数读者。而辛词一反常态,是送月,轻松幽默,想象出奇,好似妙悟月亮围绕地球旋转一般。金元词人咏中秋的也多见,像吴激《木兰花慢·中秋》、蔡松年《水调歌头·闰八月望夕》、元好问《婆罗门引·望月》等,但以海陵王完颜亮《鹊桥仙·待月》独具特色:

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 虬髯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

其词具有一种粗豪气息,一副无法无天的蛮霸之态,染上了北方少数民族的色彩。

元代中秋词人也不少,著名的有白朴、王恽、张之翰、姚燧、赵孟、张玉娘、张埜等,不妨以白朴《念奴娇·中秋效李敬斋体每句用月字》为例:

一轮月好,正人间、八月凉生襟袖。万古山河、归月影,表里月明光透。月桂婆娑,月香飘荡,修月香人手。深沉月殿,月蛾谁念消瘦。 今夕乘月登楼,天低月近,对月能无酒?把酒长歌邀月饮,明月正堪为友。月向人圆,月和人醉,月是承平旧。年年赏月,愿人如月长久。

明清中秋词除少数咏牛女爱情,往往有咏中秋而抒发个人相思的愁苦及身世之不遇,还有暗喻家国离乱之苦的作品。如明代张草《河满子·中秋》、清黄仲则《春风袅娜·中秋夜使院对月》《踏莎行·十六夜忆内》、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以及近代郑文焯《汉宫春·庚子闰中秋》等,试看郑文焯的词:

明月谁家,甚今年今夕,多事重圆。移盘夜辞汉阙,贮泪铜仙。珠帘画栋,倒寒波、空影如烟。魂断处,长门烛暗,数声惊雁蛮弦。 还见山河残影,恁磨成桂斧,补恨无天。凄凉镜尘顿掩,云里婵娟。东华故事,祝团、归梦空悬。凝望久,蓬壶翠水,西流好送槎还。

至于元代咏中秋的散曲作品,体裁上以短歌小令最多,如张养浩【中吕普天乐】(中秋)、乔吉【双调水仙子】(中秋后一日山亭赏桂花时雨稍晴)、张可久【黄钟人月圆】(中秋书事)等。看张可久【黄钟人月圆】(中秋书事):

西风吹得闲云去,飞出烂银盘。桐阴淡淡,荷香冉冉,桂影团团。 鸿都人远,霓裳露冷,鹤羽天宽。文生何处,琼台夜永,谁驾青鸾?

明清两代,则以套曲来咏中秋的较多,但也有小令,数量超过元人,像汤式【北中吕·山坡羊】(中秋对月无酒)、解缙【北双调·落梅风】(中秋不见月)、陈铎【北双调·水仙子】(中秋四首)、杨廷和【北中吕·朝天子】(中秋将近风雨连朝)以及《中秋见月》等。有名的套曲如康海【南北仙·吕合套】(中秋)、【北越调·斗鹌鹑】(中秋)、王寅【北南吕·一枝花】(中秋舟宿睦州)、陈所闻有两套【南仙吕·八声甘州】(一为《中秋咏桂而为人祝寿》,一为《中秋同齐王孙瑞堂春堂虎丘坐月》)、施绍莘【南商调·临江仙】(中秋)等。明代的中秋曲,内容约有两方面:一是描绘中秋赏月情景,二是借中秋而述怀。如丁惟恕【南商调·集贤宾】(中秋有怀):

凄凉情况,暗伤秋望。淅沥沥竹底风来,冷清清松梢月上,这秋怀怎当?眉头不放,栏杆独倚,泪汪汪。怀思迢递人千里,愁听翱翔雁几行。

中秋套曲描写赏月的,像卜世臣《中秋夜集虎丘四望阁》:

【南仙吕·上马踢】金天霁爽开,虚谷驰清籁。林端晚照微,碧空霞散彩。路入三泉,额外添潇洒。试上古台,纵目雄奇,蟾魄凭栏待。

【月儿高】随影初筛,霎侵斗牛界。万里长烟净,鸿悲濑。宋玉愁深,秋光却难买,把一块生公石,做了风流寨。

【蛮江令】足拥行多碍,声喧语不解。狡童和艳女,浪谑饶情态,两两携手,拂塵坐青苔。耳畔红牙伎,对垒通宵赛。

【凉草蛩】举卮才畅怀,露凉虫韵改。东方白,晓星在,且收拾琴樽返棹哉。黑甜聊快,等月印山塘,还呼酒伴重来!

明代还有几首无名氏的套曲,似是供官府中秋赏月宴集演唱的用曲或是歌伎所唱之曲,比较有意思的是其中多有歌颂之辞。如:

【清江引】吾皇圣德天地长,四海皆归向。一统锦江山,万载长兴旺。庆中秋,玳筵常宴赏。

清代的中秋散曲与明代相同,如沈自晋【南南吕·懒画眉】(中秋深夜候月自饮)、毛莹【南中吕·好事近】(中秋同美人集虎丘纪兴)、蒋士铨【南仙吕入双调·忒忒令】(中秋对月)、刘清韵【南仙吕入双调·步步娇】(中秋对月遣怀)等,均为套曲,著名的像石蕴玉【南仙吕·皂罗袍】(中秋玩月):

今夕秋光美满,似明珠一粒嵌在青天。团皓魄向人园。此中想象嫦娥现。神仙洞府,清虚广寒。风骚主客,欢娱夜筵,恁良宵不觉流年换。

写得比较好的还有蒋士铨的套曲【南仙吕入双调·忒忒令】(中秋对月) 等。但到了近代,中秋散曲则很少了,这说明中秋诗体渐趋衰亡了。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