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张晓风:从中国古典文学中来
来源:文艺报 | 宋 晗  2023年06月09日08:10
关键词:张晓风

张晓风

张晓风

5月24日晚,台湾作家张晓风,台湾文艺协会理事长、诗人绿蒂(王吉隆),舞蹈家薛英娜抵达北京访问,并接受了记者采访。采访中,张晓风谈到自己教学生涯的转变,谈到自己的文学观和自然观,以及古典文学对自己的影响。最后,张晓风给年轻的中文创作者提出了建议,期望创作者们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学“靠山”来滋养写作。

张晓风,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江苏铜山人,8岁随家人赴中国台湾,先后就读于北一女中和屏东女中,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 张晓风创作过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杂文等多种体裁的作品,以散文最为著名。她的成名作《地毯的那一端》抒写婚前的喜悦,情感细腻动人。她其后的作品在内容和技巧上都不断发展和突破,从描写生活琐事渐渐转变为抒写家国情怀及社会世态,融入哲理,不断开拓。主要作品有《白手帕》《红手帕》《春之怀古》《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我喜欢》等。

宋 晗:张晓风老师,感谢您接受采访。我了解到您四月在杭州的书店做了一场有关新书的分享活动,您在分享中提到了苏东坡,中国古典文学对您创作的影响大吗?

张晓风:我是中文系毕业的,后来也在中文系教书,到1975年的时候我改变了学校,从东吴大学去了一个叫阳明医学院的地方教书。很多人会好奇,去阳明医学院你教什么?都是医学生。其实医学生大学一年级的时候还是要读中国文学,我就是给那里的医学生教中文。给医学生教中文和给中文系教中文会稍有不同之处,中文系学的内容会更细化、更专业,医学系就比较注重对文学本身的欣赏与体会,人家都说科普,实际也有一种文普,让文学普及化。他们将来不会做文学工作,但还是应该给他们多一点的文学教育。我从1975年到2005年,有30年在阳明医学院教书,阳明医学院后来扩大、和台湾交大合并了,更名成阳明大学,现在又更名成阳明交大。我今天下午要去见北京交大的校长,台湾交大的校长准备了小礼物让我带来。现在阳明交大的校长是我之前的学生,他当年也是个文艺青年,他想和北京交大建立一个更亲密友好的关系。我教中文,喜欢古典文学,也希望古典文学可以影响他们作为医生对病人的、对人的一个观察角度。在我理解,中国文学其实是靠词语写成的,不是一个一个字,然而我们现在用词用得很粗糙,海峡两岸都一样,主要是因为我们很少再去念古书,写作要是注重行文,在白话文的基础上有一点文言的底子这样会比较好。

宋 晗:阅读您散文和诗歌的读者与评论家,经常会提到“美感”这个词语,您的文字中又有婉约又有壮丽,您如何看待这种评价?

张晓风:就像生小孩,作者都希望生个漂亮的,作者也希望写出漂亮的作品。可是美在哪里?作者就需要去努力了,哪个东西是美的、好的,哪个东西是俗气的,要把他们分辨出来。能把中文说好实在是一个功德。往前追溯,好的语言其实是士大夫阶级在用,一般平民的语言也好,是小老百姓那种通俗的好,所谓上层社会和小老百姓的社会都在铸造某一种语言,那现在好像两种都式微了。士大夫那种优雅的、深奥的语言消失了,小老百姓也不太会讲谚语、歇后语,如果能够试着去恢复,我觉得是很好的,我们很需要好语言。广东话有谚语说“牵牛下水,六脚齐湿”,如果你牵一只牛去水里,要六个脚都一起湿,你别想让牛自己下水,人得把它拖着,那湿的就包括人自己的两只脚。这是一个很好的比喻。你如果是做领导的,你别奢望你的部下去做什么事,除非你自己走在前头。这不是什么大有学问的人说的话,但非常传神。过去不光是士大夫阶级有优美的语言,普通老百姓也有他们表情达意、很有哲理的语言,虽然这个语言有时候有点粗糙,可是很准确。我们现在的语言太简化,恨不得所有的问题都简化到yes or no这样的答案里就算了。其实在各个领域,好好地使用中文都是非常必要的,好的语言在任何地方都是重要的。

宋 晗:除了“美感”,您的读者给出的评价还可以概括成这四个词语:古典,现代,怀乡还有人道主义。您寄托给自己的作品一种什么样的理想呢?

张晓风:其实我的人道主义比较广泛,也可以说是物道主义,动物的物哦。我尊重人,我也会尊重物,举个例子,今天主办方给我们每个人一份纪念品,都有一个纸袋。我就提出可以把大家的纪念品都装在我随身携带的一个可重复使用的大袋子里,我替大家拎着,等回到旅馆我再还给大家,为的是节省几个纸袋,因为纸袋也是一种资源耗费。虽然袋子很漂亮,但我们有车,一会儿就回去了,可以节省它们。这是对物质的尊敬。我们现在太容易取得物质了。从前连一张纸都是珍贵的,现在一切似乎变容易了,我们对其就不稀罕了。我觉得这是不应该的,不能因为我们有本事做这个纸,就可以浪费它。我觉得对物质的尊重,是对整个环保、自然界,整个地球的尊重,不仅是对人道而已,我们人有时候很霸道。我们应该为地球着想,这也是为我们自己着想。三四十年前,我们的物质还是很缺乏的,现在有了,我们也要珍视他们,不能轻易浪费,省下来也不是单为自己累积财富,省下来的钱和物资就可以去做有意义的捐助。

宋 晗:您最喜欢的汉语作家是哪一位?

张晓风:我明天去北师大做讲座也是要讲这个,近一千年来呢,最可贵、最值得去追随的一个文人应该就是苏东坡。我们要将苏东坡介绍到全世界才对,因为这样一个中国读书人的典范应该让更多人认识,他不单是文学好,他的人生经历以及对生活的态度也很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宋 晗:您对年轻的创作者有哪些建议呢?

张晓风:我觉得年轻写作者要找到一个“靠山”,这个“靠山”可以是古典文学,可以是外国文学。不管怎么样,都应该找到一个特别的“靠山”,如果找不到,那就到民间去,去吸收、学习民间的智慧。创作者需要找到那个跟别人不同的“靠山”,有的人是平均靠,不过我觉得你要是想要有特色一点,还是要对某一个作家多下功夫,多去追随这个作家的作品,多读多学,“变心”了也没关系,再换一个好作家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