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一次外国文学理论研究的探索 专家研讨外国文学理论及其“历史化”
来源:文艺报 | 世闻  2023年05月06日08:36

4月下旬,来自全国多个省市高校及科研单位的60余位学者齐聚美丽的西子湖畔,围绕着“外国文学理论及其‘历史化’”这一外国文学及理论研究中的经典主题展开研讨。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理论研究中心、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外国文艺理论研究分会联合主办,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外国文艺理论研究分会成立大会也于同期举行。

北京大学中文系戴锦华教授提出,近年来“历史化”在人文科学领域中成为一种新的有效路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新的方法论,并不断被付诸新的实践。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警惕的是对何为“历史”的定位。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何畅教授以亚历山大·蒲柏《致伯林顿的信》引发的文本之战为例,探讨了建筑、性别和跨媒介传播问题。

江西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授傅修延探讨了“叙事学理论向何处去”这一经典问题。叙事热兴起的根源,在于今人对叙事的本质与功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然而,正如柏拉图所提醒,叙事负有传承文明的使命,不能一味“讨好”和“逢迎”大众流行文化。叙事学研究者不能简单沿袭以小说研究为叙事学主业的做法。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汪介之教授则就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关系做出深入思考,认为外国文学界存在偏重理论译介与阐释,忽略批评成果的引进与借鉴的问题;在具体研究中,往往偏重于相关理论观点的梳理和转述,对理论的表达形式缺乏关注,致使批评语言不够灵动鲜活。理论研究的目标并不在于空谈理论创新,而是借助理论对文学现象进行有效揭示和解读。浙江大学文学院吴笛教授对俄罗斯著名文论家日尔蒙斯基的历史比较观念进行了研究,他指出,日尔蒙斯基文论中的历史比较的视角具有积极意义,文学是人们意识中的现实反映以及对现实的认知,同样,文学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在历史的层面上不断变化和发展。而正是基于对文学历史比较的尊崇,日尔蒙斯基因而将文学视为文学科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张旭春教授考察了本间久雄《文学概论》的西学渊源并论述了文学理论的西学东渐问题。他认为,由编译、改写、挪用等手段构成的拿来主义是20世纪初中国以及日本知识界吸收西方知识的共同手段。由“从温切斯特/哈德森到本间久雄再到田汉”所代表的理论旅行路线构成了20世纪初文艺理论西学东渐的路径之一。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郭方云教授就文学与地图的关联性发表了精彩演讲,文学与地图在表征媒介和空间生产上具有学理共性,文字与图形共同构建了广阔的指涉象征系统。

与会学者围绕“理论概念的历史性辨析”“法国文艺理论”“英美文艺理论”“文艺理论的跨学科性”“文化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等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讨论内容丰富,既有紧扣外国文艺理论研究现状的理论探索,也有围绕现象及文本的具体讨论,学者们从各自的问题意识出发,展示了文艺理论与文本批评交相增益的研究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