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廖久明:四川时期的青少年郭沫若
来源:文艺报 | 廖久明  2023年03月17日07:27
关键词:郭沫若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期主要是在四川度过的,所以,四川时期的郭沫若也即青少年时期的郭沫若。郭沫若本人的《沫若自传》第1卷《少年时代》回忆了自己这一时期的情况。在后人整理的资料中,《郭沫若少年诗稿》《郭沫若家世》《敝帚集与游学家书》等与该时段有关,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介绍四川时期郭沫若的相关情况。

《沫若自传》第1卷现收入《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1卷,由《我的童年》《反正前后》《黑猫》《初出夔门》四部分构成,全部写于流亡日本期间。这些自传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浓厚的时代色彩,有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正因为如此,看了《反正前后》后,毛泽东在致郭沫若信中写道:“最近看了《反正前后》,和我那时在湖南经历的,几乎一模一样,不成熟的资产阶级革命,那样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二是坦言自己的性意识和所犯的错误。也许是见识有限,笔者很少看见中国人写自己儿童时期的性意识,郭沫若却用了整整一节来写。除非是攻击对方,中国人很少写他人的不足,对自己更是如此。但通读《少年时代》,给人留下的印象是郭沫若青少年时期很叛逆,甚至可以称为问题少年。

《郭沫若少年诗稿》编者是乐山市文管所,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收录了郭沫若在沙湾、乐山、成都时所作的诗歌31题68首,并附录了20副对联,它们均未收入《郭沫若全集》。《郭沫若家世》由廖久明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由《家族》《长辈》《同辈》《晚辈》四部分构成,其中,《家族》《长辈》收录的全部研究文章,《同辈》收录的关于郭沫若大哥郭开文、原配张琼华的7篇研究文章与四川时期的郭沫若关系密切。《敝帚集与游学家书》由郭平英、秦川编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该书由《敝帚集》《敝帚集外》《游学家书》三部分构成,并在每部分后面依次附录了解读文章《文学珍本〈敝帚集〉见证辛亥革命历史》《〈敝帚集外〉旧诗与对联校注》《〈游学家书〉的考订编校》,前两部分均收录郭沫若在沙湾、乐山、成都时写作的诗文,《游学家书》收录出国留学前的家书5函(仅第一函写作于成都)、留学日本期间的家书63函。除《敝帚集外》中的《茶溪》外,其他诗文信均未收入《郭沫若全集》。

迄今为止,已出版郭沫若青少年时期的传记作品7本,依出版时间顺序为:《郭沫若的少年时代》(雷风行,1982年、1985年)、《郭沫若青年时代评传》(李保均,1984年)、《少年郭沫若》(张明军,1992年、1996年)、《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黄子建、廖安厚,1995年)、《狂飙少年郭沫若》(刘屏,1997年、2002年、2012年)、《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丛瑞华,1999年、2012年)、《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蔡震,2010年、2012年)。尽管这些传记作品书名大同小异,具体内容却有较大差别:张明军著仅写了郭沫若在乐山(含沙湾)的情况,刘屏著还写了郭沫若在成都及赴日前的情况,雷风行著写作了前往日本留学的情况,李保均著写作了郭沫若1892-1924年的情况,黄子建、廖安厚著写作了南昌起义失败后的情况,蔡震著则一直写到郭沫若流亡日本期间,丛瑞华著实际上写作了郭沫若的一生。概括而言,这些传记作品的显著特点是,在写作青少年时期的郭沫若时,写作素材主要来自于郭沫若的《少年时代》,且除雷风行著、李保均著是独立出版外,其他5本都是名人青少年丛书中的一本,这充分说明四川时期的郭沫若仍有研究的必要。

郭沫若本人写作的自传作品《少年时代》很明显是重要的写作素材,不过,由于主客观原因,这些属于回忆录的自传作品难免有误或遗漏,因此,有必要增加素材的来源。《郭沫若少年诗稿》《敝帚集与游学家书》收录的郭沫若四川时期写作的诗文应该得到同等重视。郭沫若嘉定府官立中学堂与成都高等分设中学堂的课堂讲录、课本及笔记、练习、作文等之前一直作为文物保管,一般人很难看见,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康莉蓉老师已通过拍照方式得到了这批资料,目前正在整理,《郭沫若学刊》2023年第1期将发表其项目组成员整理的《郭沫若中学课堂笔记·地理篇简介及原文披露》,这些资料整理发表后,人们当会发现郭沫若中学时期的老师教学和自己学习并没有他在自传中写得那么糟糕。郭沫若转学成都分设中学丙班后,同学中有曾琦、王光祈、魏时珍、李劼人、周太玄、蒙文通等后来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人,很明显,这些同学的回忆或相关文字应该作为写作郭沫若四川时期的素材予以甄别使用。相对于其他时期而言,研究四川时期的郭沫若的单篇文章并不多,不过,唐明中、税海模、陈俐等在乐山工作的学者发表的一些文章值得关注。

(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