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本周之星 | 原莽:人间如此辽阔(组诗)(2023年第7期)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3年03月03日14:02

“本周之星”是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的重点栏目,每天经由一审和二审从海量的原创作者来稿中选取每日8篇“重点推荐”作品,每周再从中选取“一周精选”作品,最后结合“一周精选”和每位编辑老师的个人推荐从中选出一位“本周之星”,并配发推荐语和朗诵,在中国作家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共同推介。“本周之星”的评选以作品质量为主,同时参考本作者在网站发表作品的数量与质量,涵盖小说、诗歌、散文等体裁,是对一个写作者总体水平的考量。

——栏目主持:邓洁舲

 

本周之星:原莽

原莽,又名晓梦,本名覃乾,1981年生,贵州务川人。14岁开始发表诗作,早年在《诗刊》等数十家报刊发表过作品。穿过军装,做过记者,主编过杂志,在企业任过高管,近些年潜心于企业经营。

 

作品欣赏:

人间如此辽阔(组诗)

秋声

 

地上已经薄凉,像走在人世的人

他要背着家史穿过午夜寂静的隧道

他要从地面抵达

腹地的中心。他怀揣秋风

看大雁陨落

看落日从仰望的高度

打碎于孤独的人群

你看它像圣经的最后一页

有人叹于落叶在雨中

悲悯从香炉到木鱼,内心藏着

人间大戏。慈祥的菩萨

正在人世迷途

被一群俗人邀请入宴

其中有一个人正在失去他的青春

他读着父亲的遗书

里面的教诲多于经验

苦涩多于收获。谦卑多于宏大

茶渐渐凉了

他悲凉的眼里

正穿过秋天,下垂

一别,或更多的失声

成为颤栗

 

这一刻终将到来

 

我们终会起身告别。一扇门打开后

我们终将成为另一个人

不再相见。像陌生人翻阅过去

像一个镜子里

我们端详许久后始终默不作声

流淌的河流

把它交给另一个人吧。不再有背叛

与不忠。那些暗晦

将作为礼物,馈赠给驻足的人

神老了

我们终将成为一本旧书

阅读完后,终将合上风雨

从人群

离开

 

二月

 

时间在消融。我们的母亲

在二月的旷野中枯萎

我说不出冬日持续的冰霜

需要如何消逝。我们的母亲

把黄昏描述得如此悲伤

是啊,不再有白雪抚慰二月的枯枝

它们必须接受新的开始

我们的母亲

在一间旧屋子,收拾着她的岁月

白鸽从早晨到傍晚

飞得很低。罪孽无可宽恕

飞絮如雪,安慰着我们

母亲在园子里种下豇豆,白菜

或者我们爱吃的土豆

她翻新着土地

这些唯一与她相守一生的土地

比我们更像子女。它们用四季告诉母亲

人间尚在继续,接替

我们的母亲啊,多么安详

她谦卑着身子

不需要刻意,那些种子便被她

安排在泥土中

多像襁褓中的我们

时间空无,不可宽恕

 

去年我还在香连河

 

去年,我还是一个

与香连河有关的人

我坐在河岸,花的味道

便扑面而来

我还在那里讨论春天

我们,是代词也是量词

我还在那里

写下另一个暴动的春天

河水漫上来

轻易没过我的身子。每个人

都能看到

在香连河,一河的月亮和星光

 

风吹过来

 

风吹过来

我们已是白发。彼岸还在呜咽

我们不再为少年摘下长安之花

低下头来,满眼桃花

成为一地麦芒

春天来了,我们依然怀着旧景

向一池月色问究竟

我们已记不起来

哪一年,风将我们

吹到了彼岸

 

如佛

 

他像一尊入定的佛

原谅了今生

 

烟火有一半

落花有一半

 

龙潭春记

 

清晨用来渡

一个深陷的春天

 

一只鸫乌鸫飞去了对岸

它衔起旧叶

像一个人带着故事

 

风拂起一枝迎春

它在忍耐雪花给过的忧伤

人类的忧伤也各自不同

 

酿酒师傅推开霜露的门

没有谁比他更懂昨夜的酒

 

龙潭的河在风中

有了悲悯

 

人间如此辽阔

 

总得有梅花深陷。一次一次地

重复。总得有人奔赴盛宴

在时光里独自打理一个春天

一遍一遍地

从寂静中辟出一条道路

我们需要接受荒谬,和尘世的孤独

我们不敢说起更多的别离

只能提及一次小小的错误

那些跌落

便散落于,永久的岁月中……

 

丹青赋

——致R

 

春天是刺骨的

又一次从人间出发。呜咽的山涧

像未说的真相

像我们的替身,在盛年

我们的窗前挂满吊兰

充满问句,警句

总有危险的时刻

总有一个人先成为暮年之客

在暮垂之时

空空的身子

盛下这生的波澜,和灰烬

 

本期点评:

组诗《人间如此辽阔》真挚、深沉而充实,已彰显出一种整体性的风格特征。在这组诗里,诗人的写作路径大致是以诗叩问存在,直指永恒性和本质性的命题。无论是《秋声》《这一刻终将到来》还是《二月》,诗意的拉伸背后,都在揭示本质性的存在。这就向我们抛出了一个诗学常识:诗既可以是情绪的,也可以是本质的;前者指向稍纵即逝的短暂,后者指向亘古不变的永恒。诗的题材不受限制,关键是如何去处理好、驾驭好笔下的题材。

这组诗总的来说完成度较高。以《秋声》为例,首句“地上已经薄凉”将读者迅速带入情境;“背着家史穿过午夜寂静的隧道”平衡了虚实的关系,构造出全诗的第一道诗境;接下来,“地面”“腹地”“陨落”“仰望”等,继续构造诗境,并以不同的视角切入,增强了诗歌的空间弹性。诗中,“他读着父亲的遗书/里面的教诲多于经验/苦涩多于收获”更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好句子。

《这一刻终将到来》较之上一首更为紧凑,诗歌的结构与所述主题的贴合度更高。这首诗的“本质性”特征,在于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种普遍性,一种人类共有的情感经验,读来令人心有戚戚。而这种本质性是可以穿透时间的,它赋予全诗一道耐人寻味的哑光。因此,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虽然整体上偏“旧”,但其内含的本质性又覆盖了“旧”。

《二月》《去年我还在香连河》《如佛》《龙潭春记》《人间如此辽阔》等,也都沿用了偏“旧”的表现手法,写出了诗歌背后的某种普遍性、本质性。这既是这组诗的特色,也或许恰恰是其短板所在。要想补齐短板,或可从优势入手,大胆破除既有的特色,探寻新的诗意表现方式,尽可能地避免陈词和套路,在“我们”之中重新辨析并发出“我”的声音。

——杨碧薇(诗人,批评家,鲁迅文学院教师)

 

了解原莽更多作品,请关注其个人空间:原莽作品集

 

往期佳作:

廖彩东:轻墨杂弹围屋内外(2023年第6期)

启子:辽西北的月光(组诗)(2023年第5期)

欧阳杏蓬:大地之灯(2023年第4期)

余穂:如果一条河流送走很多事物(2023年第3期)

徐赋:月亮下的篝火(组诗)(2023年第2期)

苏万娥:火灰里的童年(202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