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尼日利亚文学史》:构建较为完整的尼日利亚文学谱系
来源:澎湃新闻 | 潘敏  2023年02月09日08:32

继2009年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内首部非洲国别文学史《南非文学史》后,李永彩先生于2022年再次经由外教社推出另一非洲国别文学研究成果——《尼日利亚文学史》。这也是国内首部系统研究尼日利亚文学的国别文学史专著。

全书以时间为经、语种为维,再以文类、作家、事件(如二战和尼日利亚内战)或现象(如奥尼查市场文学和卡诺市场文学)为要素,有层次、有重点地全面铺陈尼日利亚的文学画卷。全书共分五编。第一编介绍豪萨、约鲁巴和伊博这三个民族的口头文学传统,借助文本细读,探讨了各民族神话、传说、故事、谚语、谜语、口头诗歌和传统戏剧的内容主题和语言特点。由于殖民统治对尼日利亚的社会进程、民族情感、本土文化认同等影响至深,因此该书后四编的历史分期以殖民统治的始终为界标,划分为前殖民时期、殖民征服时期、殖民统治时期和独立以来文学。每一时期都次第介绍豪萨语、约鲁巴语、伊博语和英语文学在小说、诗歌、戏剧、传记、儿童文学、文学批评等领域的概况和重要作家、作品。成就跨多个分期的作家,则按作品问世时间在相应的分期中评介。因此本书对作者的介绍是分散的,但好处是更好地维持了史著的时间脉络和历史进程感,便于紧密结合大的时代背景分析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附录中的汉语、外语两个索引可供读者以作家和作品名称为线索反向查阅正文相关内容,形成了对该书框架的有效补充。

作者认为,“文学史以文学创作为基础,但不只是单纯的文学叙事,还常常是国家叙事:一方面它勾勒一个国家的文学发展轨迹,总结其成就;另一方面它也描绘和反映民族和国家的整体形象,强化和反映一定的意识形态”(第III页),因此本书采用了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从始至终将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放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文化语境中考察。例如,第一编各章的第一节和其他四编每编的第一章都是“社会文化背景与文学”,交代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为随后论述该阶段的文学发展和成果提供背景;在介绍作家、作品时,作者也坚持史论结合,从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解读作家的变化和作品的诞生与用意。这种观察视角不仅深化了对文学的理解,而且展示出文学对社会的镜鉴作用,从中我们看到了尼日利亚从部落文明到殖民统治,从国家独立到“比夫拉”战争(尼日利亚内战),从石油景气到军人独裁再到现今社会所经历的部落冲突、宗教对立、国家动荡、政治腐败、经济衰退、身份认同等各种此起彼伏或交织纠缠的危机。

在何为尼日利亚文学这个问题上,作者直接而中肯地指出:“笔者认为钦维祖的文学批评标准基本正确,但是他要求作家们必须用非洲语言创作然后再译成英语是不现实的。许多国家,包括尼日利亚在内,都把前宗主国的语言定为官方语言和教育语言,因此非洲人,尤其是尼日利亚人,用英语作为创作语言合理合法,情有可原。再说,钦维祖的诗歌和评论文章也是用英语写的。不然,世界怎么了解尼日利亚的文学和批评作品呢?!”(第581页)这种有理有据的铁笔直断在书中并非个例,体现了治史之人的功力和担当。

尼日利亚现代文学非常发达,作品量多质优,在国际文坛享有盛誉,诞生了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沃莱·索因卡,两位布克奖获奖者——钦努阿·阿契贝和本·奥克瑞,四位凯恩奖得主——海龙·哈比拉、塞贡·阿福拉比、E. C. 奥松杜和罗蒂米·巴巴同德。这些著名作家都用英语写作,加之最有影响力的尼日利亚文学作品都用英语写就,且大都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之后,因此目前国内关于尼日利亚文学的研究基本都专注于其现当代英语文学,成果多体现为个体作家或作品研究,且散见于期刊或研究非洲作家或非洲文学的专著章节中。《尼日利亚文学史》一书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并呈现了尼日利亚文学的发展脉络。首先,它挖掘了该国从三大民族有史以来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之间的文学发展,大致勾勒了尼日利亚文学从古迄今的全程轨迹,时间跨度上千年。其次,它论及400多位作家、2900多部作品,首次构建出较为完整的尼日利亚文学谱系,可为尼日利亚文学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有一定继往开来之功。此外,它精准抓取了尼日利亚文学的所有组构要件,不仅考察书面文学和英语文学,还深入研究口头文学传统和本土文学,力求完整、客观地表现尼日利亚文学的全貌。它不仅研究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这四类传统文学体裁,还将翻译文学、学术写作、儿童文学、通俗文学和文学批评纳入考察范围,并且还论及神话与民间传说,甚至评介谚语与格言,可以说几乎从所有文学体裁中探寻了尼日利亚文学的足迹和辉煌成就。因此,本书也是一部采用大文学史观的文学通史。

《尼日利亚文学史》探查尼日利亚文学每一分期的社会背景,甄选三大民族文学及英语文学各自的重要作家及作品,史论结合,共涉及作家数百位、作品两千多部,真正做到了口头与书写并举、文学与社会结合、本土文学与英语文学并重,是目前关于尼日利亚文学最系统、最全面的论著。通过呈现尼日利亚文学的悠久历史和巨大成就,该书有力驳斥了西方人认为非洲没有原生文学、非洲人是“劣等民族”“下等人”等偏见,展示了“尼日利亚文学怎样由相对独立而又互有联系的各民族和各语言的文学形成国家文学,然后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经验”(第II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