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俄语翻译家王智量辞世,曾花30年打磨《叶甫盖尼·奥涅金》译本
来源:文汇app | 许旸  2023年01月03日09:00
关键词:王智量

记者刚刚获悉,1月2日18:47分,著名翻译家王智量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去世,享年94岁。

热爱俄罗斯文学的朋友一定不会对王智量这个名字感到陌生。由他翻译的普希金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堪称经典,而他历经坎坷不改初心的人生故事也深深打动了无数读者。

王智量精通英语俄语,主要译著有《叶甫盖尼·奥涅金》《安娜·卡列宁娜》《黑暗的心》《上尉的女儿》《贵族之家》《前夜》《双子星座》《贝壳》《莱蒙托夫叙事诗集》《散文诗·帕拉莎》《马雅可夫诗选》《野天鹅》等30余部。在俄罗斯的普希金纪念馆中甚至都陈列着王智量的译本。2019年11月,当时92岁高龄的王智量荣膺中国翻译协会设立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称号。

“我喜欢诗,但我自己不会写,所以才喜欢翻译,用别人的灵感来抒发感情。翻译的时候,就觉得它在替我说话。”王智量曾这样说:“翻译既是我苦难的源头,也是我生活下去的力量,最终引领我走向通往幸福的道路。”

比起小说和散文题材,王智量更喜欢翻译诗歌。在他心目中,最心爱的非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莫属。“这是俄国文学的皇冠,我怎么敢初出茅庐就去触摸?”怀着敬畏与崇拜,他用了30多年翻译这部诗歌——花10年心血翻译初稿,又花了20年反复打磨。每次再版,他都不断重读原著,反复推敲细节,在书页留下超多“补丁”。即使陷于饥饿的山村,他也没有放弃,凭借坚韧意志和心中之火翻译出外文诗歌的准确优美。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名著名译插图本版《叶甫盖尼·奥涅金》序言中,王智量对“亲爱的读者朋友”说:“我期望得到你的批评意见,让我在今后再做的校改中,把译文质量进一步提高。”

王智量生于1928年6月,江苏江宁人。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俄语专业。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历任上海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外国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翻译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曾获俄国政府颁发的感谢状。

他是新中国成立后普希金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第一个诗体译本译者;主要著有《论普希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论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等;主编《俄国文学与中国》《外国文学史纲》《比较文学三百篇》等;创作长篇小说《饥饿的山村》。2013年出版《智量文集》14种,分为翻译编、创作编、文论编和教学编。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重新出版了王智量翻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上尉的女儿》,在“普鲁斯特下午茶”沙龙上,九旬王智量在亲友后辈的簇拥下追忆往事,哪怕再艰苦的岁月,他沉淀下的更多是达观。

回想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智量用八个字总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发配到河北平山县劳动改造,白天默默干活,晚上在灯光暗淡的煤油灯下,坚持翻译《奥涅金》,没有纸,就写在糊墙的报纸、卫生纸或香烟盒上。饥肠辘辘时也没有忘记翻译。人家都觉得他魔障了,只有他知道,离不了这本书,他太爱这本书了,吃什么样的苦都值得。

他的翻译,一大特色,就是遵守原作的韵脚。在王智量看来,对原作的忠实,不仅要忠实于原作的意思和语言风格,且要保持原作韵脚,最大程度上还原普希金原诗的原味。

在王智量家的客厅里,有一幅他非常喜爱的作家屠格涅夫的画像,题词是屠格涅夫散文中的一句话:“你想要幸福吗?先得学会受苦。”2018年央视综合频道《朗读者》第二季播出,王智量上台分享人生故事,几乎印证了这句格言。

作为北大俄语系第一届学生,王智量当时为了购买《叶甫盖尼·奥涅金》,没有闲钱,只能把西服上衣卖掉来买书。这件在其他人看来有些心酸的事,王老先生在现场回忆时神情却透出得意,“我卖了好多钱”。在他看来,能用一件衣服换回一本心爱的书,好像占了天大的便宜。

书中有一句话:“操劳的白昼固然美好,黑暗的来临也很美妙!”很多人认为,这句话正是王智量老人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