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万玛才旦:从冷眼慈悲的藏地导演、作家,到一脸温暖的中国美院老师
来源:钱江晚报 | 陆芳  郑天一  2022年12月14日07:57
关键词:藏地 万玛才旦

近年,越来越多的人才到杭州安家落户,成为新杭州人。今年,杭州更是将每年9月28日定为“杭州人才日”,以专属节日的形式礼敬人才。

在众多成为新杭州人的人才中,有一位来自青海藏区,成为中国美院电影学院老师的人才,格外引人瞩目。他就是作品在海内外多次获奖,横跨文学、电影两界的著名藏地导演、作家、编剧万玛才旦。

由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钱江晚报、浙江省电影放映协会共同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制作系、导演系、瞄电影平台联合承办的“重遇万玛才旦——电影/文学中的故乡与世界”万玛才旦作品展,于12月10日、11日、13日在杭州举行。此次也是万玛才旦在中国美院开启教学生涯后,举办的首次个人影展。

杭州的影迷很热情,49秒抢空开幕影片《静静的嘛尼石》,10分钟内抢光六部影片所有座位。

近日,万玛才旦来到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演播室,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万玛才旦鬓发有点花白,戴着眼镜,儒雅安静,话不多,但十分真诚。

说起落户杭州,他说入职中国美院的手续是2021年年底办好的。

这位53岁的著名藏地导演、作家、编剧的人生在很多人眼中,充满了传奇色彩。

万玛出生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拉西瓦镇昨那村,一个黄河上游的村庄,离西宁两三个小时的路程,山上是草原,山下有大片庄稼地。

万玛小时侯会去山上放羊,山上空无一人,他会带上收音机,听播放的广播剧《夜幕下的哈尔滨》。

“我老家在半农半牧的青海藏区。我们耕种小麦、青稞、油菜,我也放过羊。小学四五年级,有一天在路上拣到一本书,没有封面,翻得很烂了,是一本童话集子。我第一次看到《白雪公主》,别的记不清了,这是上天给我的一个礼物。初中开始接触外国作品,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契诃夫之类,后来看了很多现代派小说。 ”

他对电影的兴趣也是小时侯形成的。“我们家就在黄河边上,当时水力部门要来建一个电站,就住在我们村子里,晚上会在他们的礼堂放一些电影,我就跟着看了一些外国电影,像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还有《佐罗》什么的,都让我惊奇。中学到了县上,看了好多国产电影,到上初中时,我已经看了两三百部电影了。 ”

中专毕业后,万玛被分配到小学当教师。万玛各科都教,晚上独自在学校批改学生成堆的作业,以看书、写作排解孤独。

四年之后万玛想考大学,单位不肯上报材料,万玛写下愿意自动放弃公职的保证书。1991年,万玛考上了西北民族大学学习藏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州政府当公务员,四五年的公务员生活后,万玛又想改变。

他想去其他地方当老师或者编辑,于是回到母校西北民族大学读硕士,专业是藏汉文学翻译。

读硕士时,他在位于北京的国家翻译局实习。有一天,去北京电影学院校园转了转,并询问了学费。

回去后,万玛得到一个基金会的资助,得以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在文学系学编导,见习拍片。万玛的电影之路终于开启。

他也成为了北京电影学院培养出的第一个藏族导演。

与此同时,万玛还是双语作家和文学翻译家。他著有汉语小说集《流浪歌手的梦》《嘛呢石,静静地敲》《塔洛》《撞死了一只羊》《乌金的牙齿》《故事只讲了一半》,藏语小说集《诱惑》《城市生活》《岗》。主要翻译作品集有《西藏:说不完的故事》《德本加小说集》等。

他的文学作品获得青海文学奖、林斤澜短篇小说奖、花城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章恰尔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其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捷克语、日语、韩语等多国语言出版发行。

万玛文学专业的功底加上对电影的痴迷,让他走上了自编自导电影的道路,向大众传达藏地独有的文化。

从2002年编导第一部短片《静静的嘛呢石》开始,万玛进入了旺盛的电影创作期。他先后拍摄了短片《草原》、剧情长片《静静的嘛呢石》《老狗》《寻找智美更登》《五彩神箭》《塔洛》《撞死了一只羊》《气球》等影片。

他的电影获得釜山电影节新浪潮特别奖、上海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剧本奖、布鲁克林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东京FILMeX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诸多奖项,将藏语电影带向世界,被评价为“拥有来自藏地的密码,文字与镜头是他向世界解析的钥匙。”

著名藏族作家扎西达娃更是称赞“万玛才旦创造了藏民族的电影和小说双子座的高峰”。

回顾自己这些年来的求学经历,万玛则感慨道,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藏地青年学电影的机会更多了。

那么,一位藏地导演、作家、编剧为何会选择在杭州落户成为新杭州人?这是很多人都好奇的。

万玛听到这个提问后,微微一笑,“还是缘分吧。”

他表示,拍了那么多年电影,一直有一个愿望,想把这些年来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年轻人。正好遇上中国美院成立电影学院,加上这里创作氛围好,他既可以教书也可以从事电影创作。

另外一个原因是,因影展等他来过杭州多次,非常喜欢杭州。

他说,对杭州的了解,最早是从初中读的《西湖民间故事》中了解的,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有这么一座美丽的城市,那里有断桥、雷峰塔,有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万玛才旦成为新杭州人已经一年了,多数时间和家人居住在杭州。

万玛说,这一年大部分时间呆在杭州,在美院电影学院一学期有三四门课,教编导基础、电影创作实践与方法等课程,主要带研究生。

除了教学,他还参加了杭州的不少文化活动,包括担任今年钱江晚报春风悦榜年度颁奖典礼的颁奖嘉宾,杭州举行的各种艺术影展也少不了观众万玛才旦。

前几天他还去看了伊朗电影大师展,重温了电影巨匠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几部经典之作,“《合法副本》在大银幕上看果然不一样,收获很多。”

他表示,没想到杭州的文化活动这么丰富,尤其是电影,几乎月月有影展,不少导演也经常带新片来杭州路演,在这里他还会了不少朋友。

当然,定居杭州后,他也去了很多之前没去过的景点,空的时候也会去西湖边走走。

聊到这次在杭州举行他的个人影展,万玛才旦谦虚表示,“这是对我电影创作的一次总结。”

影展一共选了万玛的六部作品,《静静的嘛呢石》《寻找智美更登》《五彩神箭》《塔洛》《撞死了一只羊》《气球》,基本囊括了他从2005年开始到现在的剧情长片。

《静静的嘛呢石》是他2005年的长片处女作,也是他在拍完同名短片后进行拓展重新构思而成。正是这部电影让万玛引起影坛关注,该片也被称作是“藏地新浪潮”的开山之作。

《静静的嘛呢石》让他获得了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第9届上海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导演奖,第10届釜山电影节新浪潮特别奖等十多个海内外电影节奖项,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也给予该片高度评价。电影讲述了流行文化对传统的冲击,被评价为“纯洁淡定,慈悲宽容”,在豆瓣上至今仍有8.2分。

《寻找智美更登》则在讲述寻找饰演智美更登的演员的旅途中,穿插了几个不同的爱情故事。关于“舍得”和“放下”的主题,更是令人回味。

《五彩神箭》讲述了一个由青海尖扎地区传统射箭比赛引发的故事,获第17届上海电影节金爵奖最佳摄影。

《塔洛》改编自万玛的短篇小说,是一部黑白片,讲述一位名叫塔洛的牧羊孤儿的故事。电影以黑白影像勾勒出藏地的苍茫,也映射出生活在传统原生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当地青年的内心迷茫。电影入围了第72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

《撞死了一只羊》则是万玛与王家卫的泽东公司的一次合作,谢飞导演赞其“在作品内容及风格控制及影像视听表达上,有了突出的飞跃”。电影充满了寓言式的隐喻和黑色幽默,个性十足,获得了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剧本奖。

《气球》是万玛2019年的新作,讲述了一个灵魂和现实的紧张关系的故事。片中梦中捉痣的超现实慢镜头,更是被誉为当年华语电影的高光时刻。

这六部电影中,万玛镜头下的藏地,并非观众固有映像中的蓝天、雪山、草原、湖泊,而是一幅幅徐徐展开、极具人间烟火气息的普通藏区生活。

他说,藏地是一个精神上的故乡。他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讲述着故乡的故事,讲述着和藏文化有关的精神家园,也在一直讲述着故乡的变化。

从这六部电影中,也可以发现15年来万玛电影风格的逐渐形成,以及他对藏地文化、习俗、信仰,对生命个体在传统原生文明与现代文明间的矛盾冲突的思考。

说起写作,万玛表示,与电影相比,文学是更私人的表达,也是一种更自由的创作。写作可以断断续续的,有灵感时就可以写,可以发表也可以不发表,而电影不确定的因素更多。

聊到这儿,他说自己最新的电影《雪豹》正在后期收尾,原计划今年与观众见面,受疫情影响只能延后,希望明年能完成。

另外他还在准备两个电影新项目。“有机会的话,我也想在杭州拍电影,正在构思和设想。”万玛才旦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