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著名波兰语翻译家易丽君逝世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2年02月08日23:11

记者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了解到,著名波兰语翻译家易丽君先生于2022年2月7日下午4时35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易丽君

易丽君,女,1934年12月4日出生,湖北黄冈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波兰文学翻译家、研究家。1954年被国家选派,从武汉大学中文系赴波兰华沙大学波兰语言文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在中央广播事业局苏联东欧部任编辑、记者。1962年到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东欧语系(现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任教。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波兰语教研室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系学术委员会主席、《东欧》季刊副主编等职,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北京市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

易丽君先生长年从事波兰语教学工作,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开设过十多门课程,编写多种教材。她热爱教学,全心投入,言传身教,诲人不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波兰语人才,所培养的学生活跃在我国外交、经贸、文化、宣传、教育等各个领域。20世纪80年代,易丽君还曾赴华沙大学汉学系任教,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波友好作出了卓越贡献。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书影,易丽君、袁汉镕合译

《被禁锢的头脑》书影,乌兰、易丽君合译

《费尔迪杜凯》书影,易丽君、袁汉镕合译

易丽君先生致力于波兰文学翻译与研究,将大量波兰文学名著翻译成中文,包括《先人祭》《十字军骑士》(与张振辉合译)、《火与剑》(与袁汉镕合译)、《塔杜施先生》(与林洪亮合译)、《名望与光荣》(与裴元颖合译)、《伏沃迪约夫斯基骑士》(与袁汉镕合译)、《收集梦的剪贴簿》《太古和其他时间》(与袁汉镕合译)、《带马嚼子的静物画》等数十部作品和大量中短篇小说、诗歌和儿童文学译本。她先后发表《波兰现代小说创作》《二十世纪波兰诗歌概况》《波兰女性文学》等60余篇学术论文,并著有《波兰战后文学史》(1995)、《波兰文学》(1999)等学术专著,为《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1988)、《外国名作家大词典》(1989)、《外国文学家大辞典》(1989)撰写介绍波兰作家、语言学家的词条300余条。

因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方面的卓越工作,易丽君先生受到了中波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她于1984和1997年先后两次获得波兰文化功勋奖章;2000年、2011年先后获得波兰共和国总统颁发的“骑士十字勋章”和“军官十字勋章”;2004年获得波兰国民教育和体育部授予的国民教育委员会奖章。2008年,因在中国推广波兰语言文学被波兰共和国议长提名并获得波兰科学院波兰语言委员会授予的“波兰语言文化大使”称号。2012年,波兰图书协会向易丽君颁发了“跨越大西洋”文学翻译奖,以表彰其对波兰文学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所作的杰出贡献。易丽君于1995年和2007年两度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2004年获得中国翻译家协会“外国文学资深翻译家”称号。2018年,易丽君荣获中国翻译家协会颁发的翻译界最高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易丽君

《世界文学》主编、东欧文学学者高兴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时,系里大多数老师都从事语言教学,易丽君是少有从事文学教学和翻译的老师,还发表了很多译作。“那时,文学还是社会生活的中心,我当时很崇拜她。是易老师把我推荐给《世界文学》杂志社的。易老师也是最初影响我走上文学翻译之路的前辈之一”。高兴说,易丽君先生性格慷慨,特别富有激情,精力格外充沛,也很有感染力。“想起易丽君老师,我就想到那个大眼睛、大嗓门的老太太。从事文学翻译,热爱很重要,激情也很重要,易老师从事文学翻译特别早,一直坚持到最后一刻,和她的热爱与激情是分不开的。”在波兰文学的研究和翻译方面,高兴认为易丽君先生是位“全面”的学者,她的翻译涵盖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横跨古典和现当代不同类型的作品;同时撰写了多部波兰文学研究专著,可谓译著等身,成果不断。“同时,易老师是一位特别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她完全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她家的大门始终向学生敞开,学生的很多心事也愿意和她交流。她对学生的爱护和提携,她说到得意学生时流露的幸福感,让我很难忘。那是一位优秀教师全身心投入所流露出的情感。”

谈到老一辈翻译家,高兴表示,老先生们身上有一种理想主义情怀,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甘愿忍受清贫孤独。“像波兰、罗马尼亚等小语种的研究,有一段时间都是坐冷板凳的,但易先生这些老一辈学者愿意一条路走到底,他们给了我一种内心的鼓舞。前辈非凡的意志和毅力,他们对待翻译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他还谈到,老一辈翻译家在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和翻译的过程中,也塑造了自己独立坦荡、敢于追求和坚持真理的品格。“易老师给我一个特别深的印象就是有独立品格,不媚上、不媚俗,宠辱不惊”,高兴说。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赵刚教授在得知消息后回忆到,“当年,是易老师带我走进波兰文学殿堂,是易老师鼓励我走上了三尺讲台,也是易老师在每个彷徨苦闷的时候给我以指点与启迪。易老师不仅是我的授业恩师,更是我的人生导师。此时此刻,先生的教诲如在耳畔,先生的音容又浮现眼前,泪水则再次盈满眼眶。”

赵刚一直珍藏着易丽君当年批改的作业。“从那细微到标点符号用法的批改中,折射出先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先生博学睿智、乐观通达、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人生境界,也鼓舞、感染了一代代波兰语学子。先生也由此赢得了学生们深深的敬仰与爱戴。”

谈到易丽君对波兰文学译介与研究所作出的贡献,赵刚表示,“她焚膏继晷,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将一大批波兰文学经典作品翻译成中文,为中波两个相距遥远的民族增添了一道道沟通心灵的纽带。易老师也由此赢得中国的广大读者和波兰社会各界的崇高赞誉”。(王杨 刘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