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你眼里的浩瀚星辰就是我们的”
来源:文艺报 | 王 毅  王亚平  2021年11月26日08:20
关键词:航天 王亚平

王毅(左)与王亚平

 

王亚平出征前在朋友圈留言“出差半年”,好多人点赞评论,表达鼓励与期待,那也代表着所有中国人的激动心情。平常人走进航天员的日常,会形容航天员的工作生活像极了“高三生活”,因为此时大多数人经过多年学习,即将通过高考对自己学习生涯进行一次检验。同样,当代航天员的生活,就是重复几点几线与不断迎接新的挑战,这一切都需要勇气和毅力。2021年11月7日,王亚平已经在太空完成了出舱任务,她眼里的浩瀚星辰就是我们的。让我们跟随军旅作家王毅走近王亚平,听听她的心声。

王 毅:我们常说,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你最初的梦想是什么?

王亚平:我的梦想,刚开始是飞行梦,后来是航天梦。我23岁时,第一次在电视上看见杨利伟飞向太空,那一刻,我就梦想当航天员。那时我刚毕业不久,当的是运输机飞行员。我想,我们有了男航天员,我们也会有女航天员。没想到10年后,我自己作为一名女航天员出征太空。回首这段经历,庆幸自己身处一个伟大的新时代,也挺感慨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探索,成就了中国航天如今的辉煌。

王 毅:成为一名飞行员,特别是成为一名航天员,肯定要吃很多苦,你是怎么挺过来的?

王亚平:从17岁报考长春空军飞行学院开始,两件事始终与我形影不离:一是紧张繁重的专业课学习,二是不为常人所知的严酷训练。我们是中国第七批女飞行员,记得第一次跳伞的时候,同学们都毫不犹豫地跳下去了,我是第四个跳的,第一次跳还没来得及害怕就过去了,第二次时反而感觉特别害怕。那天跳完了之后,同学们坐在回去的车上,一起唱起《真心英雄》,唱得一个个泪流满面。

王 毅:我丈夫也是一名飞行员,飞直升机,转业好多年了。作为飞行员家属,我素来对飞行员有一种天然崇敬和亲近。你能飞几种机型?

王亚平:4种。

王 毅:太了不起了!大家都说你是个要强的女孩子、喜欢挑战的女孩子。记得你是2010年才加入航天员队伍,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就飞上太空,你是怎么做到的?

王亚平:人生本来就是在一次次的挑战过程当中,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成熟。当航天员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太空不会因为你是女性就改变它的环境,也不会因为女性到来而降低它的门槛,所以女航天员平时的训练内容、训练强度、训练方法和男航天员基本是一样的。

王 毅:没有铁一般的信念和毅力,肯定成不了航天员的。

王亚平:可以这样说。我当时的信念是,只有坚持,只有不断地挑战,才能触摸得到宇宙中的星辰。从飞行员选拔到航天员,生活和我之前预想的很不一样。航天员的生活单纯而又规律,不仅仅要学习海量的知识,还要进行一些极具挑战性的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接收近乎苛刻的零失误、零差错的考核,要求全身心地投入,不能出现任何的走神。那几年间是数千小时的刻苦训练。在八大类几十个训练科目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离心机训练,航天员要承受8个G值的过载,需要非常强大的意志力才能熬过去。另外,失重环境下,人很容易患上“空间运动病”,类似于在地面上的晕车、晕船。

王 毅:晕车的感受我体会过,我在原成都军区当记者,去青藏高原采访,一路上吐得昏天黑地,幸好只有几天。而你一训练就是几年。

王亚平:紧张的学习训练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时间,3年间我仅仅外出过两三次。男航天员能够完成的飞行任务,女航天员也同样能够圆满地完成。就是这3年,我实现了飞行员向航天员的成功转型,掌握了飞行任务中所需要掌握的各种知识、技能,同时和聂海胜、张晓光两位师兄之间达成了高度的默契。因为乘组之间长时间在一起工作,对航天员之间的相容性、配合度要求都非常高,因此默契配合也特别重要。

王 毅:你们是怎么训练这种默契的?

王亚平:这种默契是从生活、工作、训练中一点点培养起来的。我们生活、工作、训练在一起,平时交流很多,才达到这种默契。记得有一次心理测试,我们3人配合堪称天衣无缝。

王 毅:是怎么做心理测试的?

王亚平:画一幅画,3个人集体完成轮流画,一个人画时随时被打断,另一个人接着画,中间不能有任何交流,你又要知道别人的想法,几轮下来,得画出一幅完美和谐的画。举个简单的例子,张晓光师兄有一次想画条铁路,画了两条平行线的时候被老师打断了。我上去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横线全画上了,但是画得太不像铁路,等整幅画完成之后我问了一下聂海胜:“师兄,你知道我们画的是什么吗?”他当时想都没想就说:“铁路吧。”这种默契度还是很高的。

王 毅:挺有意思的。人们看到的是你赢得了无数荣誉与掌声,背后的疲惫和泪水只有你自己能体会。现在回过头来,怎么看这一段经历?

王亚平:航天员大队有句话:“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其中的真谛。”只有经历过百炼成钢的人,才能深刻地体会这句话。

王 毅:人们对你印象最深的,恐怕要算“天宫一号”上那场精彩的“太空物理课”了,尤其是孩子们。当时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王亚平:那次太空授课是一次科普教育活动,目的就是为了激发青少年对美妙太空的向往、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因此我们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比如教具的准备、教学内容的准备、授课方法的准备,甚至包括对课堂教学心理知识的了解。我们针对同学们在课堂上已经掌握的相关常识,挑选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小实验,在太空里能达到最好的演示效果。上课时,8万所学校的6000多万名中小学生同步收看了直播。我在两位师兄的帮助下,在失重状态下顺利完成了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5个基础物理实验。后来,我收到了很多孩子的来信,他们纷纷说也要当航天员。现在回想起来,那种亲手为孩子们播种航天梦想、开启追梦旅程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王 毅:以后还会重返太空吗?

王亚平:从太空回来后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训练,这几年一直在备战空间站任务,随时准备重返太空。作为航天员,在太空中,天宫是家,祖国是梦;在地面上,祖国是家,太空是梦。我们航天人矢志不渝的使命,是随时听从召唤,随时准备出征,为实现我国航天强国梦贡献力量。

王 毅:空间站任务都怎么备战?

王亚平:在未来的空间站任务中,航天员的在轨运行时间更长,要求更高。因此必须坚持开展常态化训练,保持最佳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针对未来的空间站任务,还要学习空间站基础知识,开展舱外服训练、水下训练等一些针对性更强的科目。

王 毅:你是中国女性的杰出代表,又是女军人的杰出代表。你的梦想就是我们中国女性的梦想,也是全世界女性的梦想。期待你再次飞向太空的一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