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遇见仙居:诗人胡红拴的《仙居诗典》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1年09月06日08:29
关键词:胡红拴

到底是怎样的缘分?让诗人胡红拴来到了仙居,又写下了一篇篇关于仙居的诗歌。 

问:胡老师,您喜欢读诗还是写诗?诗歌能给你带来什么?

胡红拴:在我出版的76部书籍和编的100多部作品里边,诗歌应该说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我性格是比较豪放的,自然造就了一些所谓的诗人的一些气质。我喜欢写诗,当然也喜欢读诗。

问:您诗歌创作的灵感主要来自什么?

胡红拴:对诗歌的创作来讲,有时候,一些一山、一水、一景、一物,都会触发我的创作的神经,也就是所谓的灵感。

有朋友问我,具体创作的灵感由何而来?我感觉,灵感其实是每个人或者说是作者对自己以往的所有的文化以及文学的积淀,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碰撞、一种火花、一种突然的爆发或者一种印染,这样就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我两次到仙居,创作的对仙居的一系列的组诗都是由此而产生的。比如在东游神仙居里,那么一系列的对神仙居山水的一种放歌式的感受,对神仙居在雪境里的那一片圣洁的体会,都会触发我创作的冲动,这些都是我创作的冲动,或者说创作的灵感和源泉。

问:在诗歌领域,您做了怎样的探索?有怎样的特色和艺术追求?

胡红拴:对于一个诗人、一个作家来讲,首先要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增加自己文学创作中的储备,就如所谓的“走万里路”,先有“读万卷书”,再“走万里路”。

我的诗歌是对自然万物的。在这样的过程里,我打磨、打造自己的诗行和文字。我比较喜欢我们古代的山水诗。山水诗与我们仙居,与我们浙东这方地域文化都有紧密的关系。

山水诗的太祖谢灵运就是我们这方地域的大家、大文豪,或者说是我们的山水诗的一代宗师。我对山水诗、田园诗,特别是对地球科学、地理、土地、山林湖草都特别热爱。

在十几年前,我就提出了一个概念——地学诗。因为我感觉现在的时代是一个科技与社会发展紧密相随的时代。古人在书画里面讲到的,“笔墨当随时代”。那么对于我们的文学创作,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应该有时代的烙印。

我提出了地学诗这个概念,是因为所有的万物都是由大地所承载的。地学诗的概念是什么?它继承了古代的山水诗田园诗词语序,融合了现代地球科学里面的一些内容,包含了我们现在自然资源整个所有领域:土地、海洋、地理、山林和湖草等,这样一个大概念共同组成了地学诗所涵盖的一些内容。

在我的创作经历来讲,因为我是学医出身的,所以我的76本书里面其中有几本是医学专著。其余,有相当一部分就是诗歌散文,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我与书画艺术结合的。比如说,我现在搞的有一套关于艺术紫砂的研究,其实也是将自然资源与文学、艺术、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的一个艺术的产物。

这是我请当代的紫砂名家和当代的艺术大家共同结合创作的。诗歌我来创作,包括一些设计和思路,整个组成了我们当代中华文化大家庭里面的一滴水。我们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由小及大、由单体逐步走向系统,完成一个完整的一种文化现象。

这也是我对地学诗歌和地学文化的一种追求,对自然资源文化的一种追求。将自己的一些想法逐步地付诸实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多的为我们这个时代而讴歌,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华文化,为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增加我们时代的文化元素。

另外,我主编了《中国地学诗歌双年选》10年了。我们在仙居的邻县——一山之隔的天台,落户了中国徐霞客诗歌散文奖,主办单位是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和中国学校的研究会,也是我们省市的有关部门和天台县政府联合承办的这个活动。现在,这个活动在海内外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活动已经举行了三届,现在正在准备启动第四届。

问:您是怎样和仙居有了诗歌缘?

胡红拴:与仙居的有缘,还是因为咱们浙江省和台州市以及仙居县有关领导的热心的邀请。他们对仙居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建设都非常关心,也非常热情,非常具有激情。他们对仙居的那种热爱程度和推荐,让我来到了仙居。

去年12月份到了仙居以后,我感觉仙居,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的文化都非常厚重。这里的人也非常的朴素和纯真。

仙居山清水秀,具有世界当量级的一种自然景观,是可以让人心灵发生震颤的地域。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去年12月在仙居待了一天多,写了6首诗。这一次到仙居待了一天,到现在为止,我写了4首诗。

县委县政府也非常重视。在这次的中国青少年自然资源成语主题征文大赛活动的启动仪式上,和仪式结束后的采访、走访、采风中,我也看到了我们仙居各级领导对仙居这方热土的热爱和拼搏的精神与激情。

问:您这次创作的关于仙居的诗歌,主要想要表达什么?

胡红拴:上天给仙居创造了风景如画的这样一方地域,老祖宗给仙居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当代的仙居人为仙居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拼搏着,所以说这种精神确实是感召着我。通过这两次到访仙居,我对仙居应该是产生了比较深的一种感情了。

所以说我通过这些诗歌,接下来也会按这样的一个思路去做,创作一部整个仙居区域的诗典。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用诗歌的形式,配上仙居的美丽的风光图片,做一本叫《仙居地理诗典》来讴歌、宣传我们仙居。我想宣传仙居的整个社会生活、自然风光和人文,宣传我们仙居的风物风貌、风土人情、美食、田园情怀以及我们仙居这种得天独厚的、具有养生的、绝佳的这方地域的特色。正像陶渊明先生的南山一样,就像陶渊明笔下的东篱,这应该是我下一步创作的初衷。

问:对于仙居,如果要用几个词来形容,您会用什么词?为什么?

胡红拴:应该说仙居是一个非常悠然的、非常让人心旷神怡的地方,是可以让人静下来享受、倾听天籁之音的地方。所以说,到了仙居,我想到了两句话,那就是“云安溪畔仙居处,坐观云间翠鸟。”

问:最后,请您为我们大家亲自朗诵一首您创作的仙居诗歌吧。

胡红拴:面对听众,我想读一首我写的关于绿道的诗歌。我认为仙居的绿道在全国也是排在前列的,确实漂亮。晚上我们走一走绿道,感觉真的是一方好去处。

仙居绿道

用诗径,拓展

永安溪的域空

夜灯的助燃

秀竹,丛林

瞬间燃起激情

星眼眨动

夜月总是那么羞涩

辫梢的舞

惊醒了游鱼的睡梦

我只想快步疾行收获这醉心的恬静

栈道外的虫鸣

莫非是,天籁

幻化的歌声

胡红拴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委主任,广东省观赏石协会会长,《新华文学》主编,《中国诗界》副主编,《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等杂志编委。历任中山大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广东财经大学与广州大学客座教授,安徽科技学院人文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地质图书馆客座研究馆员,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文艺报》《诗刊》《中国作家》《小说选刊》《人民政协报》《北京文学》《花城》《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出版《山道》《南粤大地上的书画家们》等各类书籍76部,主编各类文化丛书百余册。获中国新诗百年百名最具影响力诗人奖、宝石文学奖等。作品有英、法、德、日、西班牙、尼泊尔等文字在海内外出版发行。

文章原发表于“仙居FM101”(微信公众号),获作者同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