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诗与群岛之国 ——《巴林诗选》译者序 
来源:文艺报 | 王复  2021年03月12日08:09
关键词:《巴林诗选》

巴林是一个群岛之国,位于海湾中部,北邻伊朗,东西分别与卡塔尔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相望,是沟通世界东西交通的要道,也是连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印度河流域的必经之地。因此,巴林既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巴林风光旖旎,造船业与捕鱼业自古发达,素有“海湾明珠”“海湾绿洲”和“海湾新娘”的美称。

公元前3000年,阿拉伯半岛东部和巴林群岛成为狄勒蒙文明(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450年)的发祥地,因此,古代巴林也被称为“狄勒蒙”。在伊斯兰教兴起前,巴林岛就被称为“阿瓦勒”。“阿瓦勒”是当时一些部落崇拜的神,形似牛头,位于现今穆哈拉格岛上。直至16世纪前后的整个伊斯兰时期,现今的巴林岛均被以其旧名“阿瓦勒”指称,巴林人也自称是“阿瓦勒”阿拉伯人。近现代,巴林为摆脱外族统治和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争取国家独立,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斗争。二战后,现代民族国家纷纷建立,阿拉伯民族主义传到巴林,巴林要求独立的愿望日益强烈。1971年12月16日,英国殖民者的军队撤出巴林,巴林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2002年,巴林国名改为“巴林王国”。

巴林面积很小,但是作为诗歌的民族——阿拉伯民族的一部分,诗歌在巴林也体现了巴林文化的精髓,使巴林成为诗歌的王国。早在贾希利叶时期,著名的“悬诗”诗人之一塔拉法·本·阿卜杜就来自巴林的土地,为我们留下了著名长诗,开头是:

踏上赛赫麦迪的砾石地,

寻觅心上人郝莱昔日的牧场和营地。

遗址像刺在手背上的黥墨,

点点划划,印迹依稀。

一时间,情丝缕缕,

缠绕着不尽的眷恋和忧郁。

同伴勒马在身旁:

“坚强些,莫愁断了漠漠悲肠。”

诗歌以其传统的风格在巴林继续着自己的存在,直到当代新诗歌运动在巴林出现。

大约在20世纪40年代左右,巴林的新诗歌运动以一种弱小的形式崭露头角。尽管开始之路充满困难和艰辛,但它终于克服了重重障碍,坚强地存在并发展着。

作为新诗歌运动的主体,许多年轻人积极地进行了诗歌创作的尝试。他们的尝试有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和良好的诗歌表现,其中一部分诗歌达到了相当优秀的创作水平。这个运动的苗头出现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其后的60年代可谓是其深度酝酿和发酵时期,为其大步前进做着准备。20世纪五六十年代,阿拉伯世界乃至全世界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呈现了高潮,深受解放思想、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影响。阿尔及利亚进行了解放战争,亚丁和马格里布爆发了独立战争,埃及进行了反对殖民者的战争,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这一切都使包括巴林在内的阿拉伯各国从落后的政治和社会的孤立中解放出来。

同样,也是在20世纪60年代,阿拉伯人在1968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失败,引起了阿拉伯人更多的紧张、焦虑,使一些人感到灰心丧气,这种对阿拉伯人心灵的巨大打击,影响了阿拉伯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这一残酷的打击,也使阿拉伯人从彷徨中清醒过来,并使思想解放、政治解放和社会改革的口号以及一切已经失去和丢失的意识重返心里。这种巨大的反差和尖锐的矛盾,使20世纪60年代成为阿拉伯世界文化一个最精彩的时期,民族的、政治的,甚至感情方面的梦想直触云端。

就是在这个时期,巴林社会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有了许多重大发展,影响了包括诗歌在内的各个方面,使巴林的新诗歌运动获得了新的思想、新的内容,并在表现形式上获得了新的启迪。这一运动终于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具有了清晰的轮廓。

这一时期涌现出的最突出的诗人有:艾哈迈德·穆罕默德·阿勒哈利法、阿兹·阿卜杜·拉赫曼·盖绥比、阿卜杜·拉赫曼·穆罕默德·拉菲仪、阿里·阿卜杜拉·哈利法、加西姆·哈达德和阿拉维·哈希米等。

由于他们在诗歌领域的地位和思想能力的差异,这个运动中的诗人们在对诗歌创作的精通、对诗歌创作的贡献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但是,由于他们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均怀着深厚的情感,致力于真诚有益的实践,因此,总体来说,他们的作品都具有优秀诗歌的艺术要素。

他们诗歌的一个最主要特点是,内容多围绕着客居异乡、焦虑、彷徨、希冀、希望遗失和愿望死亡,其原因是,他们都饱受现实生活之苦的折磨,各种压力几乎让他们不能承受,因此,他们力求解脱,希求完美。其手段就是用强有力的、能够反映现实、对现实进行深刻解析的诗句进行表达。这使得我们面对的是这样一种社会倾向:深深根植于他们心中、并推动他们去触及朴素的、被压制的人们面对的问题和忧虑,进而呼吁解决他们的困难。方法就是真实地、自然地对这一切进行表达。他们期望的是体面的生活、正确的价值观;他们追求的是一个充满正义,没有痛苦、恐惧和欺压的理想的人类社会。

对祖国的热爱、对人道主义原则的坚守,使他们能够体会他人的痛苦和困难。因此,他们有一种共同的集体感情,使他们的诗歌被悲伤的、动人的音韵笼罩。因此,可以说,他们的诗歌是社会诗篇,是人们心中的感觉和他们失去的希望的鲜活体现。他们的诗歌中都有着对读者的强烈呼唤,让读者剖析自己的内心,承认内心潜在的力量,从而努力去改变社会、政治和思想中的现存模式,重新去审视那些阻碍人们前进的僵化的价值观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诗歌的另一方面则是内心的悲伤,感觉到梦想和希望难以实现。因此,他们大量使用了象征性的词语和手法,表达他们的情感、思恋和内心的独白。

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受到当今时代优秀的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驱使他们在诗歌中更多谈到的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使他们的诗歌充满时代气息,可以说,他们是用自己的诗歌参与了自己国家里各种人类问题的解决。在现代新诗歌运动中,许多从前沉浸在自我感情里的诗人开始减少对他们个人世界的讲述,表现出了明显的走向世界的趋向,他们展望未来,同时,开始做好准备,迎接未来。这种趋向使我们看到,代表这个运动的诗人们的作品的内容以极强之势集中在社会方面,同时,也保留了巴林诗歌原有的自我之声:强烈的抒情诗、哲理诗,描写大自然,表达思乡和思念祖国之情。

在格律方面,新诗歌运动的诗人们有相当一部分推崇并使用了自由韵律,统一的或各种不同的音步。同时,还有另外一些诗人仍然坚持了阿拉伯古典诗歌稳重的韵律和明显的音乐感。

巴林新诗歌运动中的诗人们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梯队,彼此之间有所交叉,但是不能将他们说成是三代人。

第一梯队主要是20世纪60年代的诗人,绝大部分参与了1969年末的巴林的“作家与文学家之家”的建立。主要有:阿里·阿卜杜拉·哈利法、加玛姆·哈达德、阿拉维·哈希米、尤素福·哈桑、哈玛黛·赫米斯、伊曼·艾斯丽等。

第二梯队主要是那些在新文学的气氛下,特别是在“作家与文学家之家”的范围之内,取得了诗歌创作成就的诗人,他们多在20世纪70年代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主要有:叶阿古布·穆哈拉吉、阿里·舍尔高维、阿卜杜·哈米德·高伊徳、赛义德·欧维纳提和阿拉木·高伊徳等。

第三梯队主要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诗歌创作的诗人,并在80年代以后,发表了他们的第一部诗集。如:法齐娅·桑迪、艾哈迈德·穆顿、法塔希叶·阿吉兰、艾哈迈德·阿吉米等。当然,还有一些诗人,虽然尚未有诗集发表,但却有零散的诗篇问世,如:萨勒曼·哈依吉、贾法尔·哈桑、尤素福·哈希米等,他们也属于这一梯队。

近年来,在巴林出现了许多年轻诗人的声音,特别是由于“作家与文学家之家”对年轻人的重视,积极鼓励他们在巴林的报刊上发表他们的诗歌作品。如:法特梅·台吞、乃比莱·祖巴丽、穆罕默德·班吉、海勒迪叶、莱伊拉·赛德、艾哈迈德·赛特拉维、阿里·基拉维、白沙尔·阿里、阿卜杜拉·古尔姆孜、穆罕默德·乃加尔和穆罕默德·贾法尔·纳伊姆等,他们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梯队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