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文学报》,一场发现之旅 ——纪念《文学报》创刊四十周年
来源:文学报 | 姜红伟  2021年03月05日08:12

有人说,《文学报》是新时期文学历史的“简写本”;有人说,《文学报》是新时期文学史料的“储存库”;有人说,《文学报》是新时期作家资料的“藏经阁”;有人说,《文学报》是新时期作家信息的“档案馆”。

作为一位从事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研究者,我收藏了《文学报》大量单张报以及合订本,《文学报》是我如获至宝的“淘宝网”。从这个“淘宝网”上,我无数次幸运地“淘”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宝”。

“淘”到昌耀的名篇《慈航》

第一次从《文学报》上“淘”来的“宝”,是昌耀的名篇《慈航》。

2019年1月31日下午,由于我的文章《安徽〈诗歌报〉推介海子的故事》被《诗歌月刊》留用,需要配发有关照片。我翻找《诗歌报》时,突然看见大堆报纸中夹杂着一张1983年7月21日的《文学报》。而在第四版《诗苑》专刊第7期上,眼尖的我一眼就看见了昌耀的一张近照以及《昌耀自传》《昌耀诗选》(包括《纪历》《在山谷,乡途》《印象:龙羊峡水电站》),《慈航》(长诗片段,包括《记忆中的荒原》《彼岸》)等一系列诗文。

由于此前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昌耀,对有关昌耀的字眼十分敏感。所以,当我看见这份《文学报》的时候,脑海中突然“跳”出来一个习惯性的想法:这些诗文中能否有令人惊喜的新发现呢?捧起报纸,聚精会神地读着,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慈航》这首长诗片段中的两首诗《记忆中的荒原》和《彼岸》吸引住了。

在此之前,昌耀研究界普遍认同的说法是,《慈航》首发在1985年的第8、9期合刊特大号《西藏文学》上。如今,当我亲眼目睹眼前的《诗苑》专刊上竟然刊登《慈航》中的两首诗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确切、全面的说法应该是这样表述:昌耀的名篇《慈航》首发在《文学报》,时间是1983年7月21日。这一个来自《文学报》的新发现,不但纠正了此前有关《慈航》发表时间、发表报刊的错误说法,更是改写了昌耀个人诗歌史的重要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考古价值”。

“淘”到路遥的两篇“佚文”

第二次从《文学报》上“淘”来的“宝”,是路遥的两篇“佚文”。

2019年大年初一上午,由于要写《上海〈文学报〉创办〈诗苑〉专刊档案》一文,我拿出《文学报》1983年合订本,一边査阅,一边写作。完成初稿后,我很随意地翻着。结果,翻着翻着,翻到了8月25日出版的总第126期上。在该报第三版开设的《文学大课堂·文学创作》专栏上,我看见了一行醒目的标题和一个熟悉的署名:《使作品更深刻更宽阔些——就〈人生〉等作品的创作答读者问》,路遥。这个标题和这个署名犹如两道闪电,一瞬间闪耀在我的眼前,脑海里突然间跳出一个疑问:这篇文章会不会是被《路遥全集》遗漏的“佚文”呢?

为了求证,我立即上网搜索《路遥全集》的出版信息。结果,通过仔细比对,确认了这篇题为《使作品更深刻更宽阔些——就〈人生〉等作品的创作答读者问》的访谈录是被《路遥全集》遗漏的“佚文”。

好事成双。找到路遥那篇重要“佚文”不久,在翻阅《文学报》1985年合订本的时候,12月19日出版的第247期第三版《文学大课堂》专刊的头条位置上,一行清晰的标题和一个亲切的署名再次映入我的眼帘。标题是:《注意感情的积累》;署名是:路遥。经过考证,最终确认了此文是《文学报》发表的路遥第二篇“佚文”。后来,我将发现路遥两篇“佚文”的来龙去脉写成了文章《〈路遥全集〉的两篇佚文》发表在《作家》2009年第10期,这个源自《文学报》的“重大发现”顿时引起了路遥研究界的极大关注,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淘”到作家的“文学年谱”

第三次从《文学报》上“淘”来的“宝”,是众多名家《文学年谱》的珍贵素材。

接二连三地从《文学报》上“淘宝”,使我尝到了“甜头”。2020年由于发生疫情,实行弹性办公,我的写作时间更加宽裕。工作之余,我将《文学报》放在床头,从中乐此不疲地“淘宝”。结果,借助《文学报》上丰富浩繁的珍贵史料,从春节至今,先后完成了《路遥新编文学年谱》《贾大山文学年谱》《张洁文学年谱》《李存葆文学年谱》《周克芹文学年谱》《张贤亮文学年谱》《铁凝新编文学年谱》《迟子建文学年谱》《王立纯文学年谱》。

其中,贾大山、张洁、李存葆、周克芹、张贤亮、迟子建、王立纯的年谱填补了优秀小说家研究的空白,而《路遥新编文学年谱》《铁凝新编文学年谱》则增添了大量最新发现的重要史料和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