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艾青走过青果巷
来源:文学报 | 陈弼  2020年12月18日09:15
关键词:艾青 常州

青年时期的艾青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

这是被智利大诗人聂鲁达誉称为“中国诗坛泰斗”艾青心灵真挚、生动的展现。

1936年初春,艾青曾在常州青果巷担任武进县立女子师范学校的老师,仅仅一个学期的任教经历只是他人生中的一页,却给许多人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1936年,由他的妹夫、江苏常州东郊雕庄人、画家张恳介绍,来常州青果巷武进县立女子师范学校任教。为了了解艾青这段经历,1991年10月31日上午,笔者特邀时任常州市政协委员、常州市美协名誉主席、市政协书画室副主任委员张恳先生,到常州日报编辑部办公室进行采访。张恳生于1908年,是年已83岁高龄,他鬓发花白,眉清目秀,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我给他递上一杯茶,他首先作自我介绍。他说,我学名张祖良,自幼酷爱书画,从名师钱穆、胡汀鹭,启发了对真善美艺术志趣的追求。此后求学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受教于林风眠、潘天寿、李苦禅诸大师。期间与艾青同窗,结为好友,并与他胞妹蒋希华结婚。

我请他谈谈艾青在武进县立女师的情况。张老讲述了艾青早年的留学经历,以及回国后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与江丰、力扬等组织“春地画会”,并和鲁迅见面,一次画展得到鲁迅的支持。

1932年7月12日晚,“春地画会”上世界语课时,遭法租界巡警袭击,同12个美术青年一起被捕,并以所谓“危害民国罪”移送江苏高等法院第三分院。他在狱中用铅笔写《芦笛》等诗。入狱第二年即1933年冬,大雪天,因怀念他一生敬爱的勤劳、善良、家境贫困的乳母,艾青写下了著名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震动了诗坛,茅盾、闻一多、胡风等多人均给予好评。张恳听艾青说过:“鲁迅称他是东方诗杰。”抗战八年,是艾青创作的高潮期,由于时代召唤,广大青年读者喜爱,他八年中出版了八部诗集。

艾青于1935年冬出狱。1936年初春,经张恳介绍来到常州青果巷中心桥北首武进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担任国文教师,教授初中三年级两个班级的国文,另外兼教毕业班的新文学。张恳则教一班语文和多班美术,还兼总务。当时规模是初中四个班、高师三个班和附属实验小学等,学生共1000多,教师30多名。

身着灰色长衫、26岁的艾青,面容清秀,两眼闪烁着睿智的光芒,用一口带金华方言的普通话,微笑着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姓蒋名海澄,浙江金华人。他具有新的精神境界,教授国文注重启发学生思维,以提高她们的理解能力,对原定的教材作了筛选,补充一些高尔基、果戈里等的名篇。他的讲课内容新鲜,思路开阔,条理清晰,生动风趣,常常引发学生会心的笑声。如讲高尔基的《海燕》,对时代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列宁的有关评价,都讲得很清楚,十分动听;朗诵起诗歌来,节奏舒缓,语调沉稳,情感激越。他的独特魅力,很快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其他班级的学生也拥来听他讲课,她们用热切的目光注视着他,脸上露出盈盈笑意,透着一种好奇与快乐。他一向主张与学生平等相处,向班里的学生宣布:我讲课爱听就听,不爱听可以离开,或自顾做自己的事,但不要妨碍别人听讲。还说:如果你认为我讲得不对,可以提出来,共同探讨。每当学生提一个问题,他总是耐心地引导她理解、思考。

关于作文,他从不刻板规定题材、体裁、字数等。往往出几个题目,由她们自行选择,鼓励她们大胆去写,状物摹景,叙事写人,抒情纪实,对大家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训练,只是要求大家写自己的经历,所见所闻所思,讲自己的话,抒发真情实感,对社会、对人生、对理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他还曾接受校长的委托,主编校刊《洗心》,倡导学生写小说、诗歌、杂文……进行文学创作。由于他的悉心指导,同学们紧密联系实际,倾诉心曲,校刊面貌一新,内容充实,洋溢时代气息,丰富多彩,深受大家的喜爱。在他的影响下,同学们后来纷纷订阅《作家》《译文》《中流》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等进步杂志和书报。

艾青不仅讲语文,还在课外教绘画。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带领一些学生到校外写生。一天,他看到一个学生画了一棵大树,大树荫下画了一棵小树,大树上题了蒋海澄的名,小树上写了学生自己的名字。他感到奇怪,问她何意,她笑着说:“这不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是表达同学们共同的心声。因为你尽心尽力教导我们勤学苦练,追求真理;待人热情、真诚、谦逊,听张老师讲,你留学法国,回国后因宣传抗日,坐了三年牢,在狱中写出诗歌名篇,但你不事张扬,平易近人,大家都很敬佩。”还说:“我想,只要努力,将来我也会长成大树,为国家作贡献的。”“一定!一定!”艾青笑着连连点头。这位学生一番发自肺腑的话语,使他深受感动,思绪绵绵。

武进县立女师自1919年“五四”以来就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著名的抗日救国“七君子”之一、被毛泽东称为“女中豪杰”的史良,“五四运动”中以女师学生会会长身份,联合省立五中(今江苏省常中)、武进男师等学生代表,成立学联会并担任副会长兼评议部主任,带领常州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开展一系列爱国活动。此后她又与策划停办师范学校的保守派进行坚决的斗争,带领学生大闹教育局和县政府,终于取得了胜利。史良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顽强斗志、爱国精神和正义行动影响深远,特别是在武进女师历届师生中广为流传,倍感自豪与骄傲。关于这段光荣校史,艾青到县女师初期,张恳就详实相告。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为反对“华北自治”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在“一二·九”运动影响下,抗日救亡斗争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1936年春,武进女师、省五中等多所学校学生爱国热情十分高涨,曾组织赴京请愿团到火车站卧轨拦车。艾青、张恳参与带队。由于省教育厅督学曹书田阻挠,出动军警,县教育局又强令停课,请愿未成,群情更加激愤,不断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等口号。武进国民党县党部、教育局认为县女师有“赤色分子”活动,把矛头指向艾青,派了一些密探,监视他的行动。有一次督学来校视察,对艾青选讲高尔基、果戈里等名篇很不满意,便找他岔子。经反复考虑,艾青决定第二学期辞职,婉拒了萧校长的一再挽留。

“张老,艾青在武进女师培养了一大批好学上进、向往光明、追求真理的学生,你还记得一些她们的名字吗?”我问道。

张老喝了口茶,想了一会,继续忆述:其中的佼佼者,人数较多,还记得姓名的有这么几位:钱立华、张月琴、吴涤巷、冯金娣、邱心保。这几位毕业后,先后参加了革命。钱立华,学名尧茹,武进南夏墅人,是解放初武进县县长钱梦梧同志的胞姐,他们姐弟俩在上海读书时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钱立华任武南县委妇女部长,是年6月在武南杨桥附近遭遇日伪军,在激烈战斗中英勇牺牲。冯金娣去皖南抗大参加革命。吴涤巷曾任上海市医药总工会主席。张月琴,常州人,1937年投身抗日斗争,1939年与艾青在桂林结婚,1941年从重庆奔赴延安。1949年后她从事文艺、新闻工作,是天津作协专业作家,笔名韦嫈。

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畅谈已近中午,请张老休息,并深表谢忱。过了两天,笔者又去青山桥拜访张老。张老热情地引我进内室,沏了杯茶。见墙上挂了多幅精妙画作,他正为近年去新加坡举办画展作准备。瞥见书柜里陈列着多本关于艾青的书籍,张老说,大部分是艾青赠送。我请他补充谈谈张月琴的情况,他欣然允诺,又一次开启了尘封多年的记忆荧屏,同时从书柜取出一份有关资料(按:张恳在一次住院时写下长篇回忆录等资料,曾给我看过),边忆边看,娓娓而道。告别时,我向张老借了《艾青专集》《艾青诗选》两本书,有暇时学习、翻阅。

年华似水,情谊永存。艾青同常州的情缘与亲密关系非同寻常。他的胞妹蒋希华嫁给常州画家张恳;他在武进女师悉心教学整整一个学期,后与武师学生张月琴结为伉俪,育有四个子女。虽然他和张月琴的关系后来发生了变化,但他对常州的感情并未淡化,他仍然关心常州,怀念常州。他时而想起那些单纯、热情、风华正茂、勤学上进、追求真理的学生,有时则久久凝视送别时武师同学们集体赠送的纪念品——金表。他见到常州人,包括武师校友来访,总像见到亲人一样异常高兴。他还曾写过一首题名《常州》的诗,“一片低矮的住房/朝向天/晃着灰白的反光”,“一串包车的铃声”,“混合着那店铺里收音机的低级的歌唱”,“避路的时候/常要和人相碰”,“在僻静的小巷里/有太多的小便处——/阿木尼亚的气味/最普遍地流散着……”。这是对抗战前这座苍然古城真切、深沉的素描,蕴含着对黑暗的旧社会的批判。他把这首诗收入《矿野》诗集,表示对常州的永久缅想。

东坡云:“不思量,自难忘。”艾青毕生记住武师,记住常州,武师人也会永远记住这位校友,常州人民也会永远怀念这位人民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