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沿这幅“张爱玲文学地图”行走上海
来源:澎湃新闻 | 范佳来 张婉之  2020年10月13日09:05

张爱玲与上海,宛如帕慕克和伊斯坦布尔,普鲁斯特和巴黎、乔伊斯和都柏林、狄更斯和伦敦、卡夫卡和布拉格,有千丝万缕又密不可分的联系。

“每次骑车到常德公寓前面的十字路口,回头看常德公寓在高楼之间,会觉得特别感动。将张爱玲在上海的居所整个走一遍,就像走完她的人生。”在张爱玲诞辰100周年之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桢栋感慨。

《上海张爱玲文学地图》

在此之前,他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冯宏、作家淳子、营光学社学生团队共同创作的《上海张爱玲文学地图》,记录了上海现存的所有张爱玲故居,辅以手绘插图和建筑平面图,成为“张迷”寻访上海的重要依据。

“营光学社”为张爱玲手绘的插图。图片来源:营光学社

圣玛利亚女校、开纳公寓、爱丁顿公寓、重华公寓、卡尔登公寓……生活在上海的三十余年里,张爱玲的足迹遍布街巷角落,留下无数城市传奇。两年的时间里,师生用脚步丈量了张爱玲所有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将张爱玲在城市中的踪迹串联成一根完整的脉络,读者跟随这条脉络走访,就仿佛进行了一次追寻张爱玲的旅行。

张爱玲上海文学地图

在上海,寻访张爱玲的足迹

在上海,处处可见张爱玲的足迹。她出生于一幢位于苏州河畔的房子,在圣玛利亚女校度过了六年的中学生活,如今这里是长宁来福士广场;当年读书的大学——圣约翰大学是今天的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校园几乎完整地保留了昔日风貌,树木郁郁葱葱,尽管张爱玲在这里只待了几个月,从这些老建筑中,似乎仍能感受到她曾经的踪迹。

路线图

她曾有过交集的开纳公寓及对面的明月邨,还有常德公寓、美丽园、重华公寓、卡尔登公寓等地,均保留至今。常德公寓亦称爱丁顿公寓,1939年张爱玲随母亲、姑姑搬入这里,1942年从香港返沪后,她又回到这栋楼里住了几年。那几年是上海的乱世,是张爱玲人生最跌宕起伏的时刻,也是她写作的鼎盛时期。在这座楼里,她留下无数传世名作,是最为人熟知的张爱玲故居,也是张迷们的“朝圣之地”。

爱丁顿公寓 图片来源:王桢栋

王桢栋介绍,《上海张爱玲文学地图》是一次文学和建筑的跨界实验,最初的灵感来源于同济大学的暑期实践。他带领同济大学“营光学社”的六位女生,在上海寻访张爱玲的足迹,将文学创作与历史背景、昔日场景与今日现场做了串联,并借由城市地点的空间化还原,在书中重塑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辉煌。经过不断探访,不断追问,不断扩展,最终形成了30个有关张爱玲的地点的详细图文注解。在他眼中,从南京路到苏州河这一片作为上海的腹地,既是张爱玲一生写作的源泉,也承载了整个城市近百年来的生活断面和历史变迁。

路线图

实际上,在创作这张地图之前,王振栋团队对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并不算尤为熟悉,但走完地图之后,他将张爱玲写作的时代背景与地图空间对位结合,回看作品就会有空间和时间上巧妙的关联。“张爱玲的生活品位和趣味都很高,对上海的理解又远远超出了普通人,往往她所选择的地方,就是在城市居住的最好视角。”

整个调研耗时两年,师生团队多方搜集信息、查证落实,查询和考证了现存大部分中英文出版物,例如水晶、柯林采访张爱玲的稿件,张子静的回忆录《我的姐姐张爱玲》。又参考宋以朗的《张爱玲私语录》、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的学术著作等,多方考证,才形成这本文学地图。

卡尔登公寓 图片来源:王桢栋

是地图创作,也是“破案”

书中地点的选取以张爱玲的文学生涯创作为主线。而对张爱玲本人及其创作影响最大的,是张爱玲的母校——圣玛利亚女校和她在上海的四处住所。这五个地点沿着地铁二号线中山公园到人民广场,从一头走向另一头:圣玛利亚女校,到武定西路的开纳公寓、成名时居住的著名常德公寓、短暂居住的重华公寓、和离开上海前所居住的长江公寓。

王桢栋镜头中的原圣玛利亚女校钟楼 图片来源:王桢栋

针对这五个选点,王桢栋讲述了实地探访时发生的故事,每一个选点的精心挖掘,都如同一场“破案”。

圣玛利亚女校旧址周边,是如今的长宁来福士商场。原先的圣玛利亚女校部分老建筑与校内的花园依然被保留。王桢栋说,张爱玲文字中对于圣玛利亚女校的叙述描写,现在依然能在长宁来福士找到对应的点,无心插柳地重合了当年的视角,令他感到惊讶。“有很多老年人和学生,特地来探访张爱玲母校的旧址,他也希望人们在读了这本《上海张爱玲文学地图》后,能够亲临现场去体会历史建筑的过去和现在,结合张爱玲的文字,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开纳公寓 图片来源:王桢栋

在地图中,有些地点是私人住宅,外人不便进入,好在这些公寓的住户,多多少少对张爱玲的经历有所了解,为团队的寻访提供了帮助。在探访公寓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少故事。开纳公寓在江苏路附近,环境幽静。在开纳公寓门口拍摄时,一位居民恰巧经过。了解到团队正在寻访张爱玲故居,他提到,当年自己刚搬来的时候,张爱玲恰巧刚搬走,所以清楚地知道张爱玲住在哪一户,很多邻居也都知道张爱玲曾在这里居住。通过和居民的沟通,张爱玲的居住地点也得以验证。

常德公寓是张爱玲成名的地方,她的一处居所在五楼,一处在六楼。对于张爱玲在六楼的居所有不同的说法,一开始无法确定具体门牌号,需要通过各种要素去判断。有网友曾根据照片分析张爱玲家阳台的朝向,后来才明确那照片是在常德公寓的天台,而不是家里的阳台上拍摄而成;张爱玲在作品中时常提及百乐门,便有读者据此推测张爱玲的住所位于常德公寓走廊一侧,最后,研究者根据在张爱玲的文章中提及房间阳台“西晒”的细节,终于敲定了张爱玲的住所方位。

为了还原张爱玲住所的真实场景,团队查找了档案馆对于常德公园内部构造的平面图,同时根据张爱玲作品中的细节还原了室内布置,包括壁炉和床在房间中的具体位置。此外,在张爱玲的文章中,曾提到胡兰成来和她约会是从“后走廊走”,“后走廊”是什么样的?主创团队查阅了常德公寓室内平面图,房间是有一个后面的走廊,判断是佣人走的路线。确认了张爱玲的房子户型后,再加上张爱玲文章中“卧室连通后走廊”的描述,才确定了张爱玲所住的卧室。

王桢栋表示,张爱玲运用自己看到的空间去创作,虽然不点名具体的位置和名称,读者还是能够通过她的描写找到对应的地方,甚至于通过张爱玲的文字,去还原这座城市的核心区域。与王桢栋合作的淳子也表达过类似观点:“如果哪一天《色,戒》里描写的城市都消失了,我们依旧可以凭借张爱玲的文字,还原和拼贴出它的原貌。”

张爱玲在自传中曾写道“我的妈妈和姑姑居然会租在租界中最贵的公寓”,这里“最贵的公寓”指的就是常德公寓。后来因为资金的问题,她们搬出了常德公寓,张爱玲也一路向东,搬到了条件相对较差的重华公寓,在南京西路上、梅龙镇酒家附近,隐藏在城市之中。

重华公寓 图片来源:王桢栋

长江公寓的位置较好,开放度也比较高,为主创团队提供了很多“便利”。住户对张爱玲亦有所了解,王桢栋很快确定了张爱玲的房号。原本以为张爱玲的房间朝向街边闹市,想不到是房间窗户朝着内部花园,是闹中取静的地方,离南京西路依然很近。

南京路是张爱玲小说的重要背景之一,张爱玲把她在南京路上的印象做了一个拼接,进行艺术加工。艺术终究源自生活。宋以朗发现了他父母和张爱玲的书信,发现《色,戒》里面描写张爱玲描写南京路的那些点,和地图所示的位置恰好相反。主创团队也发现,张爱玲小说中描写的南京路的店铺,与老地图中的展示有偏差。

沿着这五个主要地点串联出一片区域,也承载了张爱玲的文学成长。“从她出生,到她离开上海,这些区域,承载了她的一生,见证了她的高峰和低谷,风光与落魄。”王桢栋说。

是城市空间建设的开始

在跟随张爱玲的脚步之余,当下的人们还能做些什么?在探访张爱玲相关的重要历史建筑时,主创团队有欣喜的发现,也有遗憾:许多与张爱玲相关的重要历史建筑,大部分不对外开放且年久失修等。

例如在探访常德公寓时,王桢栋发现,过度的装饰对建筑的品质会产生损伤,类似这样的老旧建筑,进行一些局部的改造,适当采纳社会资本的运营,可以让历史名人的痕迹得到更好的呈现。

对于非住宅建筑的商业开发,亦有改进空间。这些历史建筑除了商业运作之外,有没有可能让它变成一座真正服务市民的公共文化设施?例如在内部建设一所博物馆、一家书店,让现代的人文气息与悠久的历史遗迹交相辉映。

“政府和社会力量应该更多地参与进去,借助商业手段实现社会公益,这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公益性。”王振栋希望,通过借鉴欧美和日本对商业空间开发的经验,可以把历史建筑的余温传递给当下的年轻人。

“对于张爱玲的研究是片段线索,是那个时代和现在城市拼贴的一个图景。”王桢栋说。在上海老城区地面上的研究之后,王桢栋展开了“上海空中行走”的项目研究。通过对上海高层建筑的观察,研究上海城市空间,并以更加宏观的视角梳理上海城市发展史。“近现代中国最摩登的地方就是在上海,我们希望上海未来能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