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谢其章:闲话“石堉壬藏书记”书票

来源:藏书报 | 谢其章  2020年07月28日07:14

一直想写写20年前从琉璃厂拍卖得来的《北平风俗类征》这本书。1950年9月,谷林自沪迁京之初,去八道湾拜访落魄的知堂老人。43年后,谷林回忆此事时写道:“我又说想看些讲北京乡土风俗的旧书,他(知堂)介绍《北平风俗类征》。”(《曾在我家》)《北平风俗类征》,李家瑞编,1937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像杂志那般大的开本,上下册。我所得者为黑漆布面精装本,内封贴有“石堉壬藏书记”书票。稀见书加上藏书票,我很喜欢而又担心他人竞争。20年前的古旧书拍卖,不像今天这般剑拔弩张,竞拍者大多温良恭让,很少死缠烂打般竞价。那场拍卖,冷冷清清,不像现在场场人气爆棚。书友柯卫东坐在我前面一排,此人很懂书的好坏,事先并没有沟通,前面几轮叫价柯引而不发,我性子急,轮轮出价,叫到900元时柯突然举牌,全场默然。眼看这书要被柯拍去,我忙举牌,1000元书落我手。柯大度地回头微微一笑,友谊的小船安然无恙。

上面这段话是凭记忆写的,搁了几天,想着这些年写过不少关于藏书票的小文,却从未对藏书票的票主进行过哪怕一点点深入的了解,这不大好吧。这回打算拿“石堉壬”试试。

第一步是查资料。最方便的资料是自己的日记和书账,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记性这玩意儿真是靠不住的。买到《北平风俗类征》那天的日记和书账抄在下面,记忆中的日期和价钱全都不对。

2000年9月10日 星期天

中午热两头凉,全副武装奔琉璃厂。先逛了一圈书店,啥也没有全是新书,要不就是买了就后悔的书。入场前看见拙作《漫话老杂志》在中国书店有售,问店员,称进五售一存四,乏人问津呀。下午一点半中国书店第九届古旧书刊拍卖开始。胡桂林、柯卫东、我坐在一起,后来证明祸起内争。天津呼胜利也来了,《文学·新诗专号》仍没给我带来。拍卖开始。柯卫东竞得《看云集》,情况并不像秦杰宣扬的那么紧张,“99号”并没有向我们的专题发起攻击,秦判断有误,但误得对我们哥几个有利。潘家园小蔡拍走了不少。我拍得七件,五件底价得之,两件高价得之,总的感觉还是出价猛了。柯得两件,胡一件未得,秦得四件而大作秀。归乘15路车颇挤,为了几本破书何苦呢,且并不富裕。晚上给姜德明、赵国忠打电话,聊拍卖情形。秦杰、胡桂林来电话讨论白天的战况与得失,秦称这场拍卖引起“线装派”不满,斥责“平装派”搞乱的市场。夜修刚刚拍来的书。从琉璃厂回到小区看到兰兰才出发去学校,一个暑假终于尘埃落定。

2000年9月10日书账

《展望画报》:8册(含创刊号), 110元(含佣金10元)

《人生画报》:1至6期(含创刊号),110元(含佣金10元)

《破除迷信全书》:55元(含佣金5元)

《文学百题》 :55元(含佣金5元)

《文华画报》:2册,55元(含佣金5元)

《北平风俗类征》:精装1册,贴有1枚藏书票, 770元(含佣金70元)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北平朴社初版本,4册,1320元(含佣金120元)

合计2475元

《北平风俗类征》现在有了新印本,不再啰唆。石堉壬呢,材料很有限,以前我只知道他是“燕京大学社会学学者”。前几天问起柯卫东知道石堉壬吗,他不紧不慢地给我传过来几张图。我大吃一惊,深藏不露呀,问能否借给我用在文章里,柯卫东像20年前一样大度地说“用呗”。石堉壬就学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他的毕业论文《一个农村的性生活》手稿晒蓝本,还是个厚重的精装本(上下两册)。我不懂什么是晒蓝本,只想着石堉壬的这篇论文如今能出成书吗。

这本论文集的封面从右到左依次写有“燕京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学士毕业论文”“系主任赵传信 院长陈其日 导师杨堃 评阅”“石堉壬 学号三八四四八 民国三十年五月”“一个农村的性生活”。

根据论文集上的日期推算,石堉壬的生年大概在1918年前后。偶然发现,在一本贴有“石堉壬藏书记”的旧书上看到书主的一段题记,这段题记透露了石堉壬的卒年。石堉壬英年早逝,没有活到40岁。题记是这样写的:“石君堉壬一九四八年受云大社会系聘请,与李慰祖兄同来昆任教,由慰祖兄之介得以相识,承假此册。解放初期,石君参加某年政工工作积劳病故,这小册子便留在手边无由归还。”。

关于石堉壬的零星事迹还在两份资料中见到。一是1947年7月11日《华北日报》所载《俗文学》周刊第二期中有石堉壬的文章,当期目录如下:

孙楷第 释《录鬼簿》所谓“次本” (下)

傅惜华 明代戏曲与子弟书(二)

二酉(郑振铎) 明抄本《列国志传》之发现

石堉壬 书评:《西南采风录》

出版消息(三则)

《西南采风录》由刘兆吉编辑整理,1946年1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书中所收711首民间歌谣,乃平津几所大学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南迁昆明途中由学生们采集的。其中一首民谣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人人会唱的《戴花要戴大红花》:“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唱歌要唱跃进歌,听话要听党的话。”《西南采风录》所收歌词是:“骑马要骑元宝黑,跟哥要跟大角色,跟哥要跟英雄汉,偷跑私奔也值得。”

王勇则的文章《中法汉学研究所的年画搜藏》中也提到了石堉壬,文中云:“抗战期间,天津杨柳青因遭侵华日军铁蹄践踏而民不聊生,杨柳青年画业濒临艺绝人无的境地。1941年11月,法国政府在北平中法大学礼堂旧址成立的中法汉学研究所,却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整理、存藏、展览年画、纸马(神祃)等,研究工作卓有成效。”“该所研究助理石堉壬撰《本所工作概况》(载该所1944年编印的《汉学》第1辑),详述该所民俗学组搜集神祃、年画资料等情况:‘首由本所常务理事杜伯秋先生将其私藏神祃全部赠与本所。其后,天津浙江中学于鹤年先生复将其历年所搜集之神祃约2000件,全部让归本所。继之,各方友好寄赠或代购者接踵而来,收藏总数已达3900余件,计共4900余张。其中颇多罕见之品。’‘年画之搜集,颇称不易。近来纸价大涨,印刷困难,而民间对年画之兴趣又复转移——以前流行之木刻精品,不复多见,而渐为粗糙之石印年画所替代。此类资料,如不速为搜集,必致完全消失。三十年节前(似1942年春节前),本组曾至年画发源地杨柳青采购,所获寥寥。本所现存者,大部分为杜伯秋先生早年购自各地者。本组成立后,即全部赠与本所。其后,又承各方友好捐赠及代购多件,收藏总数共350余件。’”

王文中提到“中法大学”,这使我想起一件淘书憾事。某年于隆福寺旧书店见到一批黑漆布面精装老杂志合订本,我奋力买下数种,另有一整套《新民报半月刊》,标价1.2万元,我跟书店经理说能否打8折卖,经理称只能打9折。我说从未买过1万元以上的书,经理却不让步。就为了少花区区1200元,我永远失去了这一全套珍罕杂志。经理告诉我,这批杂志是中法大学的旧藏。我现在忽然想到,石堉壬旧藏《北平风俗类征》,有没有可能是和中法大学所藏杂志一拨装订的。赶紧将它们放在一起,叹曰:黑夜给了它黑色的封皮,我却用它来交臂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