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黛玉葬花与芒种送花神

来源:中华读书报 | 郑学富  2020年06月17日09:55

“黛玉葬花”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经典片段。芒种节这天,大观园里的姑娘们,一大早就起来了,个个梳洗打扮得漂漂亮亮,聚集在一起为花神饯行。场面热烈喜庆,一片欢声笑语,洋溢着浪漫的青春朝气。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面对花谢花飞,不禁顾影自怜,感慨良多,她不忍那些残花落瓣被风吹日晒,认为埋在土里最干净,于是便有葬花之举,还吟出一首令人心碎的葬花词来。此诗名为咏花,实则以花拟人,写花喻人,声声悲切,如泣如诉,把黛玉哀怨忧伤,矛盾痛苦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芒种送花神是古老的传统习俗,与农历二月二的迎花神相对应。芒种到来,已接近农历五月,群芳飘零,百花凋谢,即将迎来烈日炎炎的盛夏。为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民间多在芒种之日举行隆重的祭祀花神仪式,为花神归位饯行,以期来年再会。南朝崔灵思《三礼义宗》云:“芒种节举行祭饯花神之会。”花神是中国民间信仰的百花之神,统领群芳,人们根据社会风俗与岁时花信的自然规律,按每年十二个月的代表性花卉冠以花神之名。至清代中期,杨柳青年画出现“花神”组画,以唐宋传奇人物和历史人物确定花神名称,代表各月的花神。各城市还建有花神庙,以方便人们祭祀迎送花神。朱熹有诗曰“便赋新诗留野客,更倾芳酒酹花神”。这些美好的传说,为才子佳人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他们围绕迎送花神,演绎了富有诗意的节日雅俗。明代唐寅在《江南送春》中说:“夜与琴心争蜜烛,酒和香篆送花神。”

据曹雪芹描写,送花神的仪式也很隆重,送花神者要穿华丽盛装,整齐端庄,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看多么郑重其事。送行的场面气氛要渲染得热烈,用锦绫罗缎做成五颜六色的旌旗,悬挂在每一棵花树上,以致“满园里绣带飘飖,花枝招展”。还要为花神准备好交通工具,花神真是有福气,乘坐用花扎成的轿子、马车,在绚丽多彩而又庄严的仪仗簇拥下,浩浩荡荡而去。古人举行祭祀仪式送花神,表达的是惜春之情,是对万紫千红、春光满园的留恋,是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追求。饯花惜春,也表现了人们对易逝芳华的珍惜,对分别离愁的感叹。正像《葬花词》所云:“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美轮美奂的送花神习俗盛行于明清时期,多流行于花农和文人墨客中。而芒种节气一到,华夏大地从南至北热气腾腾,都进入了三夏大忙季节,人们关注的是繁忙的农事,忙得不可开交,哪有闲心去搞这些附庸风雅的民俗活动?到民国时期,送花神之俗逐渐淡薄,如今这一习俗已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