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贾平凹:青年作家要有危机感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 魏锋  2020年06月16日08:40

读者代表魏锋采访著名作家贾平凹。 (作者供图)

你去年送来的《中国青年作家报》我基本都翻阅了,这个平台好。

——贾平凹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贾平凹的生活节奏和三四十岁是一样的,除逢年过节和必要的活动外,每天早晨老婆把他送到书房,一直到晚上12点以后才回去。在这种规律的生活中,也带给了贾平凹创作的灵感,比如《暂坐》就源自楼下的茶室:茶庄在的那些年,贾平凹每日两次都在那里喝茶,一次是午饭前,一次是晚饭后,“已经被培养成喝茶贵族了,茶庄却搬走了,就突然有了写《暂坐》的念头”。

从最早书写家乡,到后来扩大至秦岭地区;从农村、乡土题材,到城市题材长篇小说新作《暂坐》,贾平凹以一只变形的手,写出了《废都》《秦腔》《古炉》《高兴》《带灯》《老生》《极花》《山本》等17部长篇小说。其中,《秦腔》获第7届茅盾文学奖。

近日,受《中国青年作家报》编辑部委托,青年作家魏锋再次前往西安贾平凹工作室采访。

——编者

暮春初夏,阳光正灿烂。5月13日,笔者如约来到著名作家贾平凹西安工作室采访。茶桌上,放着一本《美文》杂志《共同战“疫”》专号专辑,一本第3期《当代》杂志和体温登记表册。

“来,先坐,我给你们去沏茶!”贾平凹老师一边烧水沏茶,一边问寒嘘暖,“春节前感冒了,从大年初四开始,我就一直在工作室自觉隔离,每天测量体温,自行登记。”贾平凹说,将近半年时间,他独居工作室读书、创作,看电视和手机新闻,关注疫情变化,和穆涛(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决定向国内作家约稿,用战“疫”专刊为国家呐喊,为一线的医护和所有工作人员加油。

当笔者打探第17部长篇小说《暂坐》单行本出版时间,下一步写作计划时,贾平凹笑了笑说:“《暂坐》单行本七八月份吧,还有一部长篇小说《酱豆》也差不多一起上市。”对于已经68岁的贾平凹来说,写作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使命了,创作上的勤奋和自觉,令人敬畏。可以说,今年,贾平凹在中国文学史上再创一个奇迹——长篇小说“双黄蛋”。

城市是现代社会浓缩的镜像。贾平凹说:“《暂坐》的创作就是写城市的,也是源自楼下的茶室,那些年我每日两次都在那里喝茶,一次是午饭前,一次是晚饭后。喝到了好茶就只能再好不能将就,我已经被培养成喝茶贵族了,茶庄却搬走了。突然就有了想写《暂坐》的念头。”

“我在写小说时不强加,只要你把人、物、事写透,自然而然就厚实,但关键是你要写透。这跟种庄稼一样,庄稼长到二尺五和长到一尺结的果实肯定不一样。”贾平凹说。

“贾老师,您在上部长篇《山本》创作中,写了三遍,《暂坐》您是第二次写城市题材,这次创作很顺利吗?不知道您写了几遍?”

“创作越是到现在这个年龄,越是觉得创作的作品这样不满意,那样不满意,写得相对慢了一些。这部长篇依然和以前创作一样,写完第一稿,抄改,不满意的时候,再重写和抄改。这本小说大概字数是21万,整整写了两年,2018年8月21日完成初稿,2019年9月10日完成第四稿,比以往的任何一部书都写得慢,以往的书稿多是写两遍,它写了四遍。写这么慢,年纪大了,爱弹嫌,弹嫌别人,更弹嫌(陕西关中方言,挑剔)自己,总觉得这样写着不行,那样写着欠妥,越是时间不够用,越是浪费时间。”贾平凹感叹地说。

《暂坐》以西安为背景,讲述的是一个欲望的城市和在这个城市里的一群中年女子,在追求经济独立、精神自由、潇洒、时尚的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以及困境中展现出的复杂人性。

贾平凹说,《暂坐》写城里事,其中的城名和街巷名都是在西安。在西安已经生活了40多年,对它的熟悉,如在我家里,从客厅到厨房,由这个房间到那个房间,无论多少拐角和门窗,黑夜中也出入自由。“但似乎写它的小说不多,许多人认为我是乡村题材的作家,其实现在的小说哪能非城即乡,新世纪以来,城乡都交织在一起,人不是两地人了,城乡也成了我们身份的一个分布的两面。”贾平凹说。

关于小说创作的观念,贾平凹认为,小说观念在每个时代、每个时期都不一样,包括模式。对于这部小说,贾平凹说:“我写的多是现实生活,也就是百年来中国发生的事情;最早书写的是家乡,后来扩大到了整个秦岭地区,不过都是农村题材、乡土题材。我在城市已经生活40多年了,除了《废都》,几乎没有写过城市题材。”

聊天中,贾老师多次起身沏茶,我们一边喝茶,话题又聊到了这次疫情。“作为作家,首先要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譬如集中精力去完成自己重要的作品,但大的灾难到来,非常时期,应该发声,这是为文的责任和做人的良知。”贾平凹说。

贾平凹老师在《共同战“疫”》专刊中手书写道: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正经受着这次大灾难而奋起抗疫。武汉是主战场,全国每一个人都是战斗员。当我们在经受大灾难的时刻,都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生与死、健康与病痛、平安与恐惧等问题。战疫,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叫众志成城,什么叫世间大爱。

贾平凹说,自己是以战争看这次疫情的,“在工作室独居期间,凡是看到电视里有唱国歌时,我眼睛潮湿。危难时期,全国人人都是战斗员,奋起抗疫,深感国家的力量和人民的团结。我邀请全国知名作家撰稿参与《共同战“疫”》,就是要用作家的视角,以记录的形式‘抒写抗击疫情中平凡人的不平凡,以及引发的深刻思考’,为国家呐喊,为武汉、湖北加油的一种声音,将来会为历史存留一份记录。”

“你去年送来的《中国青年作家报》我基本都翻阅了,这个平台好。作为青年作家,一定要有危机感,要从事文学创作,就要从整个社会和全国大局来看来审视自己的作品,守住这块阵地,深耕这块阵地,不能仅局限于发表文章就觉得写的好,时时刻刻都要有危机感,为自己确定个目标大的创作方向,更重要的是静下心来,多读经典,深入生活,多思考。”贾平凹说。

笔者起身为贾平凹老师送了一本新出版的纪实文学《时光雕刻者》。贾老师认真地翻阅起来,大约过了十分钟,高兴地说:“祝贺你大作出版。人的一生干不了几件事,我们每个人都是时光的雕刻者,都在努力地雕刻着时光。在文学创作中,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埋头写自己的作品,自己写作品证明自己,付出心血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