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写“家庭剧”,为“家庭”建言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编剧王丽萍 

来源:文艺报 | 许莹  2020年05月27日06:58

家庭伦理剧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社会窗口之一,编剧王丽萍始终在这一题材领域深耕创作,《保姆》《错爱一生》《媳妇的美好时代》《双城生活》《我家的春秋冬夏》《生活启示录》《岁月如金》……日常生活中的家长里短、人间烟火被王丽萍用细腻的笔触搬上荧屏,剧中让观众感同身受的人物、事件离不开她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写“家庭剧”,更为“家庭”建言。今年全国两会上,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王丽萍继续关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用智慧与热忱为“大国小家”的美好未来建言献策。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地位、作用作出的精辟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注重”,即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王丽萍告诉记者,去年履职期间她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做了大量功课,并深入到社区、街道、居民中去做采访调研,一直以来也同许多社区志愿者、街道干部等保持密切联络。在去年6月28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的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上,王丽萍也和众多委员共话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许多人不得不“宅”在家里。王丽萍关注到,家长和孩子之间、夫妻之间、邻里之间的关系在高度重叠的时空环境中发生了些许变化。比如家长与孩子之间,孩子只能通过网课学习,前所未有的漫长假期给亲子关系带来影响,再如疫情期间夫妻双方关于家庭空间的使用、家庭生活决策权所引发的争执,还有邻里之间的关系似乎被拉近了,特殊时期大家通过微信群等方式一起团菜、互通信息。特别是疫情后期,复工复产之后,一些家庭因为此前的停工、延工而导致经济压力陡增,从而引发家庭情感危机。在王丽萍看来,这些变化的切口很小,但确实又是和千家万户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对于如何做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王丽萍向记者介绍了上海拥有的较好经验。上海市长宁区华阳社区家庭文明建设指导服务中心是上海市第一家社区“家中心”,该中心于2004年12月正式成立。16年来,社区家中心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探索工作新路子,完善工作机制,培育工作品牌,在围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具体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志愿者力量,参与了社区服务方方面面的工作。此外,他们对儿童、老人、困难家庭等通过“群聊”“点对点”“进家门工程”等,让更多居民得到了切实的关怀与帮助,通过号召大家守望相助,增强了大家对社区的认同感,调动起广大家庭的积极性,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王丽萍同时呼吁,应当让更多家庭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来,共同关心社区建设、促进融洽邻里关系的形成,创新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讲好家庭故事,使家庭文明蔚然成风。

此外,王丽萍在反映社情民意方面,建议加强对老年人科普知识的宣传。她谈到,一些老年人对保健品过度迷信,公共卫生常识相当缺乏,疫情期间甚至有老人因酒精消毒不当引发火灾。王丽萍认为,年轻人相对而言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但老年人获取信息的途径还相对单一,说到底我们还是缺乏对老年人足够的关心与关爱,对老年人的科普宣传工作还有待加强。在这方面,王丽萍认为社区工作是重要抓手。社区可以发动志愿者走进老年人群,举办相关学习班和讲座,让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深扎老年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