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辜鸿铭说辫子

来源:人民政协报 | 杨建民  2020年03月26日09:04

新文学家沈从文,与给人印象颇为保守的大学者辜鸿铭,似乎是难有交集的。可有赖蔡元培先生开明开通的办学理念,辜鸿铭到北京大学当了教授,而“正规”考试不能够格入学的湘西青年沈从文,通过不受限制的旁听方式,得以聆听辜教授有关辫子的高论。

多年后,沈从文还能以文学家的细致观察,描述出上课时辜鸿铭的样子:“辜先生穿了件缃色小袖绸袍,戴了顶青缎子加珊瑚顶瓜皮小帽,系了根深蓝色腰带。最引人注意的是背后还拖了一条细小焦黄辫子。”通数国文字,对西洋文学有深湛研究,担任英语教授的辜鸿铭,却对中国古传统,固执坚守,民国后多数国人渐渐剪去的辫子,他却蓄起留下,作为一种证明。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学生思想之新可想而知。见到这么一副“怪”模样的教授(时人称“怪杰”),“满座学生即哄堂大笑”。辜鸿铭见多识广,知道这帮学生的意思。他从容不迫地对学子们说:“你们不用笑我这条小小尾巴,我留下这并不重要,剪下它极容易。至于你们精神上那根辫子,据我看,想去掉可很不容易!”此话一出,除去少数自信学生还当作笑话,多数人感受到其中含蕴,沉默下来。

这沉默人中,当然有感觉敏锐的沈从文。在之后数十年的多种场合,多篇文章中,沈从文总提到这个场景和辜鸿铭的表达:“这句话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观察,使沈从文没有因为辜鸿铭拖着“小辫”,而不去思考这句话后面蕴含深刻之处:“从中国近五十年社会发展来看看,使我们明白近年来大家常说的‘封建意识的严重和泛滥’,影响到国家应有的进步,都和那条无形辫子的存在息息相关。”

1980年,沈从文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演讲,提到了这个故事,并谈到对自己的长久影响:“这句话对当时在场的人,可能不多久就当成一句‘趣话’而忘了。我却引起一种警惕,得到一种启发,并产生一种信心:即独立思考,对于工作的长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