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如何提升孩子的汉字修养

来源:解放日报 | 徐蓓  2020年03月13日14:09

张大春 

不久前,台湾作家张大春的代表作《认得几个字》推出了十周年珍藏版。在新版推出之际,他与“小象汉字”的创始人刘良鹏在分享会上一起向大家讲述了汉字背后的文化意义。

“西”字原来的意思是鸟巢

刘良鹏:《认得几个字》这本书,以一种与孩子谈字的方式把孩子带入文字的世界,让他们懂得汉字构造本身的意义以及汉字背后的文化意义,同时也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真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张大春:我们先来说说汉字的构造。汉字中的“羊”,其实是一只羊的头,而不是一整只羊。我们注意到,后来出现的字,比如“鸟”“马”,表现的都是完整的动物的样子,但“羊”却是不完整的。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因为牛和羊,在汉字里最早是作为祭品出现的,所以表现的是牛头和羊头的样子,而其他动物则是整体的样子。这其实与中国古人整套的祭祀方式以及祭祀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是分不开的。因此,文字自有它内在的意义,不只是一种沟通工具而已。

再比如,一个大的宝盖头底下一个小小的孩子,这个字念“字”。宝盖头是什么意思?宝盖头象征的意义就是一个房子或是一个能够庇护孩子的家。但是这个“字”,原先并不是指写字,原先的意思就是养育孩子。从字形上看,这个字的意思很清楚,上头一个宝盖,下头一个小孩,意思是让一个孩子能够安稳地、幸福地长大。所以,“字”的原始意义,是养育、抚养。可是后来渐渐引申出了别的意思。孩子成长到一定的时候,三五岁要取名字,而且这个名字还分两种。一种是公开的正式的名字,比如苏轼的“轼”,就是他的名;另一种是他的字,叫“子瞻”。字和名是相互呼应的,比如韩愈的“愈”是往前的意思,所以他的字叫“退之”,有进有退。因此,一个人光有名不够,还需要有字来进一步说明。这就是“字”的引申含义。

我最喜欢讲解的一个字是“西”,因为它和我女儿有关。我女儿小的时候,有一天,她自己在那里画图,我看她画得很像树林,于是对她说:来,我教你一个字。我先在纸上画了一横,再画了一个鸡蛋在下面,接着把这一横连接着两根直直的棍子,连到这个像鸡蛋一样的东西上。我问:这是什么字?她说,不知道。我就再画了几笔,她发现那一横原来连接的是一棵大树,再一看那个圆圆的东西,她说这是一个鸟窝。我说:对,这个字我们今天念“西”。

其实,“西”原本就是鸟窝、鸟巢的意思。可是古人在造字的时候,没有办法给予东南西北的“西”一个具体的形象。怎么办?只好把经常在西侧筑巢的鸟窝当作“西”。鸟窝通常建在西侧,因为如果建在东侧,太阳一出来会把小鸟晒死。正因为如此,所以古人就把鸟巢当作是“西”。

那么鸟巢怎么写呢?只好在旁边加一个木。一个木,一个西,栖息的“栖”,这就是鸟巢了。

几乎每个中国字都有非常清晰的来历。古人造字的时候,有的按照形象造,有的按照接近的形象加上声音造,也有的把不同的形象结合在一起,让它看起来像是一个字。这些不同的方法,现在我们称之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

刘良鹏:听说大春老师这几年一直在教小朋友“认字”?

张大春:我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念了一年的文字学,研究生一年级时又念了一年的古文字学,所以,我现在常常把这两年学到的知识合并在一起,用简单的语言教给小朋友。我发现,小朋友们听我讲汉字的来历,每个字听两遍、三遍,大概听到10个字以后,他们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很多时候,你把一个新字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一看就知道这个字的构造、来历以及如何使用。所以我建议,把文字学的内容编辑成小学生能够听懂的文字,作为小学教材来用。孩子大概从七八岁开始,就能够辨认图形所带来的各种意义。

从甲骨文识字是最棒的开始

刘良鹏:《认得几个字》这本书讲的是你教两个孩子识字的故事。那么我很好奇,当初您的父亲是怎么教您识字的?

张大春:在我念幼稚园中班的时候,我父亲算计着我一年多以后就要进小学了,他怕我跟不上,决定自己教我认一些字。因为我小时候是一个很乖的孩子,不聪明,只能算是天资中等,我父亲很清楚我不是一个学霸型的人,而且我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会愿意做,不然一点耐心都没有。所以,他就买了一套字卡,大概有100张左右,正面是一个注音符号,背面是一个图加一个汉字,每天教我识字。

这一年那100个字到底学了多少,我也不太记得,但是当我打开小学课本的时候,我已经从头到尾都能读懂。从此以后我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就是到了开学第一天,我会把所有的课本都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只是为了看一看自己认不认得这些字。

刘良鹏:您之前说过,孩子从甲骨文识字是最棒的开始。为什么这么说?

张大春:我们来看“甘”字,就是甘心的“甘”。为什么会有那样一个字形?它其实是一个舌头。还比如甘甜的甜,左边是个舌头,右边也是一个舌头,其实它就是要强调这种味觉太好了。“甘”字上面有一横,中间有一点,这一点就是表示舌头最能够接受这个滋味的部位。所以说,古人造字,简单的一个“甘”字,看上去是一个象形的舌头,其实它并不仅仅是纯粹的象形。

还比如表示动物的“它”。其实“它”这个字上面不是宝盖头,下边也不是匕首,它就是一条蛇。我们今天写“蛇”这个字,它的右边就是“它”。古人穴居或者住在树上,最怕的就是这种动物,晚上被它咬一口,第二天就没命了。所以,古人讲到蛇的时候,就说“它”来了,意指恐怖的东西。我们在教小朋友这个字的时候,不是只教它的字音、字形、训诂,而是教这个字怎么用。这个字形摆在那儿,有的孩子一看就告诉你,这是一条响尾蛇,脖子还是粗的。

还有“老”字,看起来像是老人戴了个鸭舌帽。但其实,这个老字所表现的形象,是一个拄着拐棍披头散发的老人形象。这个形象不光是“老”这一个字,还包括考试的“考”。王考是什么意思?就是指祖父。老和考这两个字,根据“汉字六书”的说法,老就是考,考就是老。这些字之间都是互通的,只要孩子们了解了造字原则,很容易就能够掌握。

提升汉字修养,并不是拿来考试的

刘良鹏:还有一件事我很好奇:您是如何把比较艰涩的文字学推广到大众甚至是孩子们中间去的?是什么样的动力让您这样做?

张大春:文字学在我看来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问。所有非常复杂的字,它的复杂,其实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衣服的“衣”和表示的“示”,作为偏旁的时候,这两个字就有着本质的差异。表示的“示”,它是一个祭坛、一种祭祀形式,所以与祭祀有关、与神灵有关的字大多用这个偏旁。而当你把“衤”字偏旁的每一笔都展开时,你会发现它就是一个“衣”字,所以“衤”字偏旁的字都和衣服有关。还比如,春天的“春”、秦国的“秦”、泰国的“泰”、演奏的“奏”,上半部分都是三横一个人,可是如果你去研究它们的背景,会发现它们很不一样。

今天,我们还原这些字的意义,并不是拿来考试的,我们的目的是想知道这些字形背后曾经有过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那些古人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的,这些字的来历又是什么。对于那些遥远国度的想象,也许就在这些活生生的文字里。就像秦国的“秦”,它其实是两只手捧着一堆沉甸甸的禾稼。你能想象吗?很多人正高高兴兴地抱着自己的粮食收成,这就是“秦”的最初含义——丰富的庄稼收获。就是这样一个“秦”地,从周王的一个附庸变成一个诸侯国,后来甚至统一了天下。谁能说这个“秦”字,不就是一部历史呢?也许它还是司马迁来不及写的历史,因为那是很古远的历史,透过文字,这一个字也许就透露了这个国兴起的原因。

刘良鹏:这真的是一个很有画面感的文字。如果每个孩子都能这样来认识汉字,他们一定会发现,原来汉字是这么有意思,原来这就是我们悠久的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