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贾母一餐饭里有些什么“料”

来源:解放日报 | 苗连贵  2020年02月20日09:58

贾母是贾府的至尊,她的日常吃喝,阖府都十分上心。“大厨房把天下的菜品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每饭,各房按规矩,还孝敬一些菜肴。

贾母自然吃不下这许多,便分派给孙辈。75回,她将一碟鸡髓笋给了黛玉。鸡髓笋,名字好听,但敲开鸡骨,能刮剔出多少髓?曹雪芹爱用这个“髓”字,譬如“群芳髓”,花儿也有髓,髓乃物之菁华,充满想象力。笋与髓的结合,当是人间极品美味,给丰神若仙的黛玉吃最可意。

一盘果子狸给了宝玉。果子狸是一种野生小体形动物,主要以野果为食,故名。今天属于保护动物,在当时大约是富贵人家餐桌上的野味。《随园食单》:“果子狸,鲜者难得,其腌干者,用蜜酒酿,蒸熟,切片上桌。较火腿觉嫰而肥。”宝玉是爱吃珍稀之物的,这连薛蟠都知道,他因为弄到“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西瓜”,以及“暹罗猪、鱼”等,请宝玉,宝玉一请即去。

贾母为何把这两样菜单给了宝、黛呢?贾母一遇机会,就“二玉”并提。薛姨妈鼓吹“金玉良缘”,王夫人里应外合,宫里还有娘娘的暗谕。但贾府大事小情最终的拍板权在贾母手里,老太太没发话,谁说的也不灵。黛玉初进荣国府,与宝玉相见,贾母就看好这对金童玉女,时间一长,知道宝、黛情深意密。贾母似有成全之意,故而常向人或明或暗地表示,把两盘掐尖儿菜单给二人,即是一例。

剩下还有一盘肉,给了重孙兰小子。什么肉?书里没交代,但一定也是精心烹制的,就算肉丝吧,鱼香肉丝,切得细细的,沥点醋,香香的,正适合小男孩吃,长身体。

“三春”则没份(其时探春与宝琴在座,陪吃),也是亲孙子的贾环形同空气,对宝钗也不闻不问(自有薛姨妈疼顾)。湘云跟着宝钗,也就罢了。

贾母对宝钗的印象或许并不佳。22回给她过生日,贾母问她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宝钗“依着贾母素喜者”说:喜看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贾母虽笑着说“好,好”,心下不免疑惑:这是她的真心吗?这孩子太会说话了!其实,这是贾母在不经意间对宝钗的“面试”。贾母也曾以这种方式“面试”初来时的黛玉:读何书?黛玉老老实实答:读四书——黛玉不如宝钗有心。45回,宝钗还“日间至贾母、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闲话半时”。黛玉不及宝钗会做人。但贾母偏疼她。

扯远了,还是说贾母的饭。贾母虽说叫各房把规矩“蠲”了,不要送菜了。但她把这几样菜都收了,作了分派,而且对王夫人送的椒油莼齑酱赞不绝口,说:正想吃这个。贾母还是喜欢趋奉和孝敬的——却把贾赦送的两盘菜退了。

这又是为何?这里不妨多说几句。

贾母不满大儿子是明显的。贾赦官也不好好做,小老婆满屋,整日荒淫不够,还不知羞耻地要把鸳鸯从她身边挖走。鸳鸯受尽委屈,自然也暗恨贾赦。她在摆菜时,指着贾赦的两盘菜对贾母道:“那两盘是大老爷送上来的,看不出什么东西。”边说边将鸡髓笋(此时尚未送黛玉)挪到贾母面前,顺势将贾赦孝敬的两盘菜靠了后:就是让贾母不领你的情,就是要打你的脸。鸳鸯也算小小地报复了一把,但也仅此而已。她平静地伺候贾母,脸上不敢有丝毫报复后的快意。她是深知贾母的。

贾母是封建大家庭资深老家长,最讲礼法,下敬上,卑奉贵,奴才伺候主子,天经地义,绝不容许下人违礼。54回,元宵节,她见跟宝玉那边的人少,袭人也不在宝玉身边,便问。王夫人忙说:“她妈前日没了,因有热孝,不便前头来。”贾母老大不高兴,说:“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要是她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奴才是没有人身权利的,只能侍奉主子,亲生父母也不能管顾。

鸳鸯是一等一的丫鬟,仍然是奴才。贾赦要收她作姨娘,虽然贾母一手遮护,并对贾赦十分生气,但主子奴才两分明,主子再坏、作恶再多也是主子。贾母断不容鸳鸯记恨,连抵触情绪也不准有。但鸳鸯之所以不报出贾赦的菜名,并非故作不知——她跟随贾母多年,什么没吃过、什么没见过?她可能真的弄不清这两盘菜是什么东西,问送菜的人,大概也茫然不知。

那么,贾赦送的究竟是什么菜?

我们知道,贾赦是酒色之徒。贾赦者,未始不是“贾色”也,平时吃的喝的,大抵与滋阴补肾相关,厚油重味。贾赦自己以为好吃,猜想贾母也爱吃,故送了来,这与王夫人送椒油莼齑酱,猜想贾母也爱就送了来,是同样的道理。

贾赦当然也不会把一盘浓油赤酱的东西,譬如红烧肉之类,拿来糊弄贾母。这菜也是精庖细烹的,但可能偏油腻了些,而贾母是不喜油腻的。41回,贾母带刘姥姥逛大观园,厨房送来几样点心。有一样小饺儿,贾母问是什么馅子,婆子忙回:是螃蟹的。贾母听了,皱眉说道:“这会子油腻腻的,谁吃这个!”另外几样,贾母也嫌油,都不怎么吃。

总起来看,贾赦是耽于俗世之乐的,食趣也俗。而贾母是讲究品位的,对贾赦送来的菜想必有些看不上,连叫什么菜名也懒得问——这两盘菜,也不宜分派给孩子们吃,故而退了回去,并叫以后不要送了——鸳鸯心里趁愿,贾赦脸上无光。

贾母的主食大概是粥。尤氏捧了一碗红稻米粥,贾母接来吃了半碗,便吩咐将剩下的未吃过的半碗,“送给凤哥儿吃去”。

红稻米即胭脂米。据说是康熙于丰泽园苑田中发现的品种,便命“择膏壤种之”。其米微红,米粒长,香而滑爽,口感极佳。传至雍正。清《吉养斋丛录》:雍正曾将此米赐河东总督田文境,他劬劳成疾,红稻米粥有滋养之效。

贾母将粥给凤姐,也是此意。凤姐头天晚上抄检大观园,劳累过度,夜里老症发作,红稻米滋阴养血,健脾补虚,正对她的病。

其实还有绿稻米。汪曾祺《八千岁》:“这种米是专门煮粥用的。煮出粥来,米长半寸,颜色浅绿如碧螺春,香味浓厚,是东乡三垛特产,产量低,价极昂。”绿稻米做干饭亦未尝不可,宝玉吃的就是绿稻米干饭。62回,柳家的遣人送来宝玉的饭,除了几样精致的菜点之外,“并一碗热腾腾碧荧荧的绿畦香稻粳米饭”。

稻米无论红、绿,都是米之极品,但贾府到后来银钱运筹不济,这种珍米也只能“可着头做帽子了”,仅供少数人享用。所以贾母对吃剩的半碗粥,舍不得泼掉,而给了凤姐。

贾母一样样分派食物,见出她对晚辈的疼爱,也见出贾府诸人在她心中的轻重厚薄。曹雪芹写美食,实际是写人生,写人性,写世情。

吃饭寻常事,却也枝枝蔓蔓牵扯出这么些“料”。